1938年抗日戰爭大事記

1月1日 3月12日 12月1日

1月1日 國民黨政府為完成戰時行政機構,今日實行改組,蔣介石辭行政院長兼職,由孔祥熙、張群繼任正副院長,實業部改為經濟部,並將鐵道部併入交通部,海軍部併入軍政部,國防參議委員由原額30人增為75人。
同日,日軍陸戰隊200餘人於1月26日登入澳門對面之橫琴島,經葡萄牙之交涉,今日撤離。
同日,北平偽組織諸逆就職,高凌蔚任偽河北省長。
1月2日
國民黨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兼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部一再擅自撤遲,放棄要地大汶口。
1月4日
八路軍收復紫荊關。
同日,曲阜、兗州陷落。國民黨軍集徐州,準備與南犯日軍作一次會戰。
同日,日軍飛機空襲漢口、漢陽,投彈70餘枚,中國空軍擊落日機1架。
1月5日
津浦線兩端日軍,分向徐州推進,兗州日軍企圖向濟寧進犯,正遭國民黨軍猛烈抵抗。
同日,倫敦英國"中國委員會"昨晚向英國民眾發表宣言,要求共同抵制日貨,對於日本破壞遠東文化,加以極嚴厲的遣責。
同日,法國總工會通過決議案,主張抵制日貨。
同日,英、美、法、德等國學者羅素、杜威、羅曼羅蘭、愛因斯坦等發起援華抗日運動。
1月6日
新四軍軍部在江西南昌成立,下轄4個支隊和1個特務營,全軍共1.03萬餘人。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同時成立,項英任書記。
同日,日機38架襲擊武漢,投彈40餘枚,死傷平民百餘人。日機3架被我擊落。
1月7日
日來盛傳北平偽組織將由曹錕或吳佩孚出任大總統。《華美晚報》記者探悉曹錕以年老力衰辭之。吳則表示:一日軍須撤退至關外;二須由彼訓練新軍50萬;三不能幹涉一切政治軍事之行動。日方認為條件太苛刻,故亦無法拉攏。
1月8日
周恩來發表《怎樣進行持久戰》一文,闡述持久戰的思想。指出:"只有持久抗戰,才能爭取最後勝利,這是抗戰五個月最主要的教訓!"
同日,蔣介石在漢口召集重要軍事會議,決定變更抗戰策略,改守為攻,白崇禧、閻錫山、宋哲元、陳誠等均挾策返前線指揮。
同日,白求恩率加拿大、美國醫療隊起程,取道香港,乘飛機到達武漢。
1月10日
晉察冀邊區軍政民代表大會在阜平開幕。
1月11日
中共機關報《新華日報》在漢口正式出版,潘梓年任社長。
1月13日
國民黨軍克復濟寧,予日軍重創。
1月15日
日本在朝鮮實行志願兵制。
1月16日
日本近衛內閣發表對華政策聲明,宣稱:"帝國政府今後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而期望真能與帝國合作的中國新政權的建立與發展,並將此新政權調整兩國邦交",意欲以此迫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投降。
1月17日
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改組,設軍令、軍政、軍訓、政治四部,(航空委員會、後方勤務部及辦公廳仍舊)。蔣介石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何應欽任總參謀長,設六個戰區:第一戰區以程潛力司令長官,轄平漢沿線;第二戰區,以閻錫山為司令長官,轄晉綏地區;第三戰區,以顧祝同為司令長官,轄蘇浙皖贛地區;第四戰區以何應欽兼司令長官,余漢謀副之,轄兩廣地區;第五戰區,以李宗仁為司令長官,轄津浦沿線;第八戰區以蔣介石兼司令長官,朱紹良副之,轄甘肅、青海兩省。同時以陳城為武漢衛戍總司令,蔣鼎文為西安行營主任,陳儀為閩省綏靖公署主任。
1月18日
鄧小平接替張浩任八路軍129師政委。
同日,國民黨政府發表"維護領土主權及行政完整聲明",重申抗日自衛立場,保障領土主權完整。
1月19日
北平愛國志士炸日本領事館,傷漢奸及日方要員多人。
1月20日
周恩來在武漢會見白求恩。白求恩於3月底到達延安。
1月22日
日本外相廣田在議會發表對華議和四原則:一中國政府須放棄聯共以抵抗日本及"滿洲國"之政策,而與日、滿合作;二規定解除軍備之區域,並在非戰區成立特殊管理;三議定中、日、滿經濟合作的協定;四中國向日本交付賠款。
1月23日
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在漢口成立,陳銘樞為主席,宋慶齡、蔡元培、毛澤東、馮玉祥等72人為名譽主席,邵力子、郭沫若、周恩來等139人為理事。
同日,英國官方表示:維護中國海關現行制度。
1月24日
國民黨軍事法庭以"失地誤國"判處韓復榘死刑,於漢口執行。
1月27日
偽冀東自治政府與偽北平臨時政府合併。
同日,蘇、日宣布斷絕郵政。
1月28日
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在山西臨汾成立,武亭為團長。
1月30日
日軍突破淮河,定遠蚌埠相繼失守。
同日,蔣介石致函羅斯福,希望美國在經濟與物質上,能予中國以有效的援助。
2月1日
朱德在武漢《新華日報》上發表"八路軍半年來抗戰的經驗教訓"一文,強調指出,開展游擊戰爭,發動民眾,發展統一戰線的重要性。
2月3日
北平上海日使館,通告各國駐華使節,將大舉轟炸各國在華企業、事業單位及工廠等。
2月4日
八路軍第一二○師第三五九旅在晉北崞縣原平間襲擊日軍獲勝,收復平社、高村、原平等車站。
2月5日
日本內閣與大本營聯席會議決定:(1)對華繼續作戰;(2)在上海、華北兩地設立國營機構,從事經濟"復興"。
2月6日
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成立,陳誠任部長,周恩來、黃琪翔副之,張歷生為秘書長,賀衷寒、康澤、郭沫若分任一、二、三廳廳長。
2月7日
中圖駐日使領館全部停止辦公。
同日,"中蘇軍事航空協定"簽字。
2月8日
日機30餘架空襲武漢。10餘艘日軍艦進犯廈門。
2月9日
晉察冀軍區八路軍分七路夜襲平漢路日軍,一度占定縣、望都、新樂及清風店,破壞鐵路20餘里。晉西北第一二○師攻占交城。
2月10日
國民黨軍第五戰區部隊推進至運河西岸,反攻濟寧日軍據點獲勝,津浦路北段戰局穩定。
2月14日
日軍飛機狂炸鄭州。
同日,國際反侵略大會(出席會議有20個國家代表),通過"斥責日本之侵略危及世界和平"之決議案。
2月16日
日軍陷新鄉,分兵沿道清線西侵。
2月18日
中國空軍第四大隊在蘇聯空軍志願隊協同下,於武漢首次空戰,擊落日機12架。
2月19日
十八集團軍總部東移安澤。彭德懷抵沁水指揮作戰。
2月20日
日軍在開封以北強渡黃河,開封今日可聞炮。
同日,國民黨守軍李家鈺一個團與日軍第一○八師團在長治巷戰,全團犧牲。
同日,德國承認偽滿洲國。
2月22日
平漢線日軍改變向開封、鄭州作正面攻擊,而由新鄉向西作側面攻擊,中國軍隊與日軍在道清路上要點焦作激戰。國民黨軍在孟縣集結重兵,以阻日軍渡河。晉中石口鎮、雙池鎮失陷。
2月23日
國民黨空軍飛機20架轟炸台灣台北日軍飛機場。
2月24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為德國承認偽滿洲國,向德政府提出抗議。
2月25日
日機今晨以59架空襲南昌,中國空軍起飛截擊,擊落日機8架。
同日,日本內閣通過關於擴大侵華戰爭之日金48億5乾萬日元的特別預算,日本天皇亦加批准。
2月27日
國民黨軍收復山東沂水、莒縣。
3月1日
山西臨汾失陷。
同日,中國農工民主黨在武漢召開第三次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抗戰時期的政治主張,選舉章伯鈞、彭澤民、朱蘊山、方振武等25人為委員。
同日,蘇聯同中國訂約,在反對日本侵略的鬥爭中向中國提供貸款和軍事援助。國民黨政府與蘇聯政府在莫斯科簽訂《關於使用5000萬美元貸款之協定》。
3月2日
日軍沿黃河北岸西犯,占據垣曲,續向運城推進,宋哲元率部在運城東西抵禦。
3月3日
國民黨軍為增強抗戰力量,調整各部指揮官:李宗仁仍指揮津浦線戰爭;皖中由李品仙率桂軍四師防守;第一軍團司令胡宗南率中央軍十六師防守豫陝邊區;湯恩伯指揮平漢路國民黨軍;衛立煌協助閻錫山在山西作戰。
3月4日
國民黨軍在鄭州北渡黃河,向平漢路疾進,克復新鄉、衛輝。
同日,日機兩次猛襲鄭州,被國民黨軍高射炮兵擊落6架。
3月6日
以馮玉祥為會長的中華基督教聯合會成立。
3月7日
日軍集結晉南,擬分五路渡黃河,國民黨軍將風陵渡封閉,以阻日軍前進。
3月10日
八路軍總部由沁縣移至武鄉。
3月11日
國民黨軍收復臨淮關。
3月12日
張自忠部增援臨沂,與龐炳勛部協力反攻,日軍板垣第五師團兩聯隊全部被殲。
3月14日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在漢口開幕,27日閉幕。通過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宣言。
3月15日
日軍增援至3萬餘人,迫近滕縣,鄧錫侯部第一、二、三師閉城死守。16日湯恩伯軍團王沖廉軍向滕縣東北攻擊前進。17日,滕縣失陷,守軍王銘章師長陣亡。
3月16日
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在劉伯承等指揮下於晉東南黎城神頭嶺設伏,殲日軍兩個汽車中隊1500餘人,毀敵汽車60多輛。
3月18日
日軍侵占崇明島。
3月21日
國民黨軍收復韓莊、臨城。
3月22日
津浦線北段國民黨軍孫連仲部與敵隔運河相持,湯恩伯軍團自台兒莊渡河北進,南段中國軍隊克張八嶺、沙河集。
3月23日
日軍進攻台兒莊,孫連仲部三十一師奮勇抵抗,反覆肉搏,死力支持。
3月27日
國民黨軍克復棗莊,圍攻嶧縣。
3月28日
日寇將南京、上海及華中地區諸省偽組織合編成立"中華民國維新政府",設行政、立法、司法三院,行政院下設七部及議政委員會。梁鴻志任行政院長,溫宗堯任立法院長,許修直任司法院長。
3月29日
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通電呼籲,請全國和全世界人民抗議並制止日軍投毒氣炸彈,屠殺陝冀魯居民。
3月30日
臨沂日軍全線崩潰。
3月31日
八路軍第-二九師等部于山西黎城與河北涉縣間(即邯長公路)之響堂鋪殲日軍一部,毀敵汽車180輛。同時擊退黎城東陽關、涉縣兩路出援之敵。
同日,國民黨軍在廣德獲勝,殲滅日軍5000餘人。
4月1日
於3月29日在武漢召開的中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四大議案,一制定抗戰"建國綱領";二選舉蔣介石為中國國民黨總裁,在制度上明確規定其為全黨領袖;三結束國防參議會,成立國民參政會為戰時最高民意機關;四設立三民主義青年團,大會即閉幕。
4月7日
台兒莊激戰八晝夜,國民黨軍獲大捷。殲滅日寇板垣、磯谷兩精銳師團主力3萬餘人。蔣介石電告全國軍民:"聞勝勿驕、聞敗勿餒,奮鬥到底。"
4月11日
國民黨軍攻入曲阜、寧陽。
4月12日
新任英國駐華大使卡爾在重慶呈遞國書
4月13日
中國國家社會黨(民社黨)代表張君勵致書蔣介石及汪精衛,陳述主張態度,表示願意共謀團結抗戰。
4月18日
臨沂失陷。
4月21日
毛澤東、張聞天、劉少奇聯合發出關於開展平原游擊戰爭的指示。
4月22日
堅守四行倉庫之謝晉元團長發表談話謂:"租界當局應履行中立者義務,不得視該團為俘虜,而應予釋放。
4月24日
中國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王正廷,與美國銀行談妥美金2千萬元借款條件。
4月28日
新四軍組成以粟裕為司令員的先遺支隊自岩寺西北潛口向蘇南進發。
4月29日
日機36架空襲武漢,蘇聯空軍志願隊和國民黨空軍迎戰,擊落敵機21架。
5月1日
國民黨軍克復晉城,晉東日寇完全肅清。
5月3日
英國日本簽訂關於中國海關的協定,規定日軍占領區內一切收入,悉存入橫濱正金銀行。
5月4日
中國國民黨政府外交部為英、日擅訂關於海關的協定,向英國政府提出抗議。
5月5日
蔣介石致電史達林洽商軍火、貨物交換辦法。
同日,日本頒布"國家總動員法"的天皇命令。內閣政府設立國家總動員審議會。
5月9日
蒙城失陷。
5月10日
日本海軍第二聯合特別陸戰隊在第五艦隊的第九、第十驅逐艦戰隊和第一、第三航空戰隊的支援下,在福建省廈門島的泥金、何厝和五通道地區登入。日本陸軍一部約5000人在廣東省南澳島登入。11日,廈門失陷。
5月12日
八路軍第三縱隊呂正操部收復青縣。
同日,德國與偽滿洲國在柏林訂立友好條約。
5月13日
新四軍軍長葉挺致電上官雲相,抗議國民黨軍阻止新四軍先遣隊北上抗日。
同日,合肥失陷。
同日,國聯重申援華決議案,請各國單獨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
5月14日
毛澤東指示第一二○師創建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
同日,陳毅率新四軍第一支隊自岩寺出發,挺進江南敵後鎮江、句容、金壇地區,是月,抵安徽徑縣茂林鎮,6月14日到達茅山。
5月16日
新四軍第四支隊在安徽巢縣蔣家河口伏擊日軍,首戰告捷。
5月17日
孫科今日抵達莫斯科,即往訪問蘇聯外交委員會遠東部主任摩羅諾夫。
5月19日
徐州地區國民黨軍安全突圍,是日徐州失守
5月24日
碭山失陷。
5月26日
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講演《論持久戰),至6月3日結束。全面地分析了中日戰爭的特點,科學地預見了抗日戰爭需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得出最後勝利是中國的及戰爭是持久的正確結論。它成為指導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光輝文獻。
5月27日
國民黨軍收復蘭封。
5月28日
歸德失陷。
5月30日
蔣介石接史達林復電,表示願意以蘇聯的軍火裝備交換中國的茶葉、羊毛、錫和銻礦等貨品。
5月31日
武漢第三次空戰,中國空軍擊落日機14架,我毀1架。
6月1日
蔣介石在武漢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決定豫東作戰略撤退。同時決定決黃河堤,企圖阻止日軍前進,並指定商震之第二十集團軍負責督工實施。
6月3日
傅作義部反攻綏遠失敗。
6月4日
日軍第十四師團進攻開封。5日,國民黨軍放棄開封。
6月6日
國民黨政府聘請毛澤東、林祖涵、吳玉章、董必武、陳紹禹、秦邦憲、鄧穎超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
同日,國民黨新八師師長蔣在珍以趙口決堤失敗,提出改在花園口另行決堤,被採納。
同日,中牟、尉氏失守。
6月8日
中國國民黨政府駐日大使館人員全體奉召回國。
6月9日
國民黨軍蔣在珍部在花園口黃河南堤決口成功,決口擴至370公尺,水流經中牟、尉氏沿賈魯河南泛,豫東17個縣盡成澤國,140餘萬災民無家可歸。
同日,國民黨政府駐武漢黨、政、軍機關開始撤退。黨政機關移駐重慶,軍事機關移至湖南。
6月10日
蔣介石接史達林函,內稱:"對中國抗戰的必勝,表示其堅決信念"。
6月12日
國民黨騎兵第四軍軍長檀自新,以不服調遣被槍決。
6月13日
日艦進犯安慶,15日安慶失陷。
6月14日
蔣介石令編組第九戰區,陳誠為司令官,仍兼武漢衛戍司令。
6月16日
蔣介石為組織三民主義青年團,發表"告全國青年書。"略謂:"該團之創設,非為青年謀出路,而為求抗戰建國之成功,與三民主義之實現。"
6月17日
新四軍先遣支隊在鎮江句容公路上的衛崗伏擊日軍,斃敵數十名,首戰獲勝。
6月18日
北平、南京偽組織發表"和平"(實為投降)宣言。
6月23日
日軍使用毒氣,進攻馬當要塞
6月24日
日本五相會議決定,"集中國力解決中國事變,大概以本年內達到戰爭的目的為前提,使對內對外各種措施一切適應於此"。
6月26日
馬當要塞失陷。
6月28日
日軍在蘇北決運河大堤,致使蘇北數縣盡成澤國。
6月29日
日軍登入彭澤。
同日,宋慶齡組織"保衛中國同盟",向國外和華僑宣傳抗日遠動,募集醫藥和其他物資,介紹國際友人組織的醫療隊到敵後抗日根據地參加戰時救護工作。
6月30日
蔣介石對倫敦每日快報記者談話謂:除非中國將主權完全恢復,絕不歡迎任何國家調停中日戰爭。
7月1日
新四軍軍部進駐皖南涇縣雲嶺。
同日,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在厚和舉行第三次蒙古大會,蒙古各旗王公、日本代表及偽滿、察南、冀北等偽政權代表到會,德穆楚克棟魯普被推為偽蒙政府主席。李守信為副主席。
同日,美國對日本實行"道義上"的禁止輸出。
7月2日
日艦犯湖口,被中國空軍擊沉2艘。
7月5日
湖口失陷。
同日,中國共產黨參加國民黨參政會的參政員是毛澤東、陳紹禹、秦邦憲、林祖函、吳玉章、董必武、鄧穎超等7人,發表《我們對於國民參政會的意見》一文。
7月6日
國民參政會第一次大會在漢口開幕,至15日結束。會議宣布:一決定對侵略者作長期抗戰;二擁護國際正義和平;三指責傀儡組織系日本玩物。大會選舉了駐會委員25人,其中有董必武、秦邦憲、陳紹禹。
7月9日
冀東大暴動。冀東之昌黎、灤縣、遵化.樂享、遷安、豐潤、興隆7縣。人民舉行武裝抗日起義,成立抗日聯軍。
7月14日
張鼓峰事件爆發。
7月18日
開灤馬家溝、林西、唐莊子7000礦工,在共產黨員周文彬、節振國領導下,舉行抗日武裝起義,攻占趙各莊礦區警察局,攻入唐莊子礦,後遭日軍鎮壓。
7月19日
至22日,日本五相會議決定"從內部指導中國政權的大綱"提出在軍事上要促使中國軍隊投降,加以籠絡,促其歸順,並發揮其反蔣反共意識,支持新政權。
7月20日
美國波士頓大學學生5百餘人同市民遊行,聲援中國抗戰,並將日貨投入海中。
7月23日
日軍在鄱陽湖西岸姑搪附近登入。26日,九江失陷。
7月25日
中美無線電恢復,成都與舊金山直接通報。
7月26日
太湖失陷。
7月29日
日機襲擊廣東南雄,被中國空軍擊落6架。
7月30日
杭州日軍劫去英國教會醫院中國住院傷兵103人。
8月1日
八路軍高級參議宣俠父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回家途中,被國民黨特務綁架,當晚遭殺害。
8月2日
重慶防空大隧道舉行破土典禮。
8月4日
黃梅失陷,日軍攻入鄂東門戶,武漢遂暴露於日軍之前。
8月11日
日飛機72架轟炸武昌、漢陽,民眾死傷500餘人。
8月12日
國民黨政府特派顧維鈞、郭泰祺、錢泰為出席國際聯合會第十九屆代表大會。
8月15日
國民黨李宗仁部克蒙城,日軍敗退宿遷。
8月17日
永濟失陷。
8月21日
日軍進犯星子。
8月23日
星子失陷。
8月25日
朱德發表《告民眾書》指出:一年來八路軍與日軍交戰600餘次,斃傷日軍3.4萬人,俘日軍2000餘人。
8月27日
蔣介石接見路透社記者,否認義大利調停中日戰爭。
8月30日
六安失陷。
9月1日
瑞昌國民黨軍殲滅日軍4000餘人。
9月2日
馬回嶺失守。
9月6日
廣濟失陷。
9月7日
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六八九團及冀南新一團攻占冀南臨漳南回隆、楚旺、呂材集。
同日,國民黨向國聯揭露侵華日軍四個月來使用毒氣11次之證據,請求制止日本暴行。
9月9日
八路軍第一二○師第三五九旅與日軍激戰於廣靈附近。
9月10日
國聯行政院接受中國要求,對日本實施盟約第17條的邀請,承受國際聯盟會員國之義務。
9月11日
富金山失陷。
9月12日
國民黨軍放棄星子西孤嶺陣地。
9月14日
中共中央舉行政治局會議,王稼祥傳達共產國際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見,認為中共一年來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治路線是正確的。
9月16日
商城、武穴失陷。
9月17日
國民黨政府任命胡適為駐美全權大使。
9月18日
國民黨河南省賑務會主席報告黃河決堤受災情況:河南受災18個縣,據15縣統計受災面積2.61萬平方公里,財產損失6,390餘萬元,待賑災民近138萬人。
9月19日
國聯行政院通過接受中國申訴,援用盟約17條通知日方"關於解決中日紛爭,希望日本接受國聯歷次決議案"。
9月21日
羅山失陷。
9月22日
日軍主宰之偽"中國聯合委員會"在北平成立,王克敏、王揖唐、朱深、梁鴻志、溫宗堯、陳群諸逆為委員。
9月23日
富池口失陷。
9月25日
八路軍第三縱隊攻占定縣城。
9月27日
日本五相會議決定設立對華中央機關。
9月28日
日軍飛機首次空襲昆明。
9月29日
瑞昌。武寧間激戰,國民黨軍殲滅日軍4個聯隊。
同日,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舉行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張聞天主持開幕式;王稼祥傳達了共產國際指示;毛澤東作《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和會議總結。
10月1日
新四軍彭雪楓支隊在河南確山竹溝成立,向豫東挺進。
10月2日
豫南張自忠軍克光山。
10月3日
蔣介石對美聯社記者談話指出,美國參預國際事件,與國聯作有效之合作,對於維護世界和平之重要性。
10月4日
贛北半壁河山失陷。
10月8日
台灣爆發反日暴動,遭鎮壓,2百人被殺,4百餘人被捕。
10月9日
蘄春失陷。
10月10日
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在新加坡成立,陳嘉庚選為總會主席。
同日,南潯線左翼(德安)附近國民黨軍獲勝,殲滅日軍4個聯隊。
同日,蘇聯駐華大使接莫斯科復電,拒絕中國國民黨政府關於訂立互助協定的建議。
10月12日
日陸軍第十八、一○四師團,從澎湖列島的馬公出航,在第五艦隊海空兵力(含航空母艦"加賀"號、"蒼龍"號、"千歲"號和"龍驤"號等)的支援下在廣東省大亞灣登入。
同日,信陽失陷。
同日,日本近衛首相宣布中國華南戰爭開始,各國避免援華行動,其軍隊、軍艦、飛機勿在汕頭到北海區域行動。
10月13日
日軍狂炸廣東惠陽。
10月16日
馬來西亞華僑汽車工人服務隊抵漢口,鏇赴八路軍前線工作。
同日,惠州失陷。
同日,商城、博羅(廣東)失陷。
10月19日
大冶、石龍淪陷。
10月21日
余漢謀部撤出廣州。廣州失陷,全市發生大火。
10月22日
日本海軍航空隊的轟炸機編隊(110架)和第五艦隊的艦艇編隊襲擊廣東省虎門要塞。
同日,梅思平由香港到重慶和汪精衛、周佛海等人密商降日條件與辦法。汪派高宗武、梅思平和日方舉行秘密談判。
10月23日
日本海軍第三特別陸戰隊的鈴木部隊和陸軍第二十一軍第五步兵師團的坂本支隊,分別在廣東省鼻島和亞娘鞋島(虎門要塞附近)登入。虎門要塞失陷。
10月24日
蔣介石決定放棄武漢,部署完畢後於夜間離漢赴湘。
10月25日
漢口失守,次日武昌失陷,27日漢陽陷落。
10月27日
宋慶齡、何香凝等人聯合致電國民黨,表示擁護抗戰到底,反對汪精衛主和。
10月28日
國民黨參政會第二次大會在重慶開幕,於11月6日閉幕。決議堅持既定國策,抗戰到底,選出駐會委員25人。
10月29日
蘇聯售我軍用品數船東來,以粵漢鐵路已受阻,越南各埠又不允卸,乃駛仰光,改由滇緬公路輸入。
10月30日
日軍陷汀泗橋。蔣介石抵南昌,批准薛岳兵團撤到修水南岸的計畫。
10月31日
蔣介石為國民黨軍撤離武漢發表"告全國軍民書"。略謂:"保衛武漢之戰略目的已達,後方布置亦已完畢,政府本一貫決策,堅持長期戰爭,贏取最後勝利"。
11月2日
國民黨政府軍令部以八路軍忠勇奮發,迭予日軍重創,致電朱德、彭德懷,對所有出力部隊"傳諭嘉獎。、
11月6日
湖北應城皂市失陷。
11月8日
日機猛炸長沙、衡陽。
同日,日機18架首次空襲成都。
11月9日
臨湘失陷。
11月10日
美國總統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對中國人民勇毅抗戰與所受痛苦,表示欽佩與同情。
11月12日
岳陽失陷。蔣介石由南嶽赴韶關。
11月13日
長沙大火。岳陽失陷後,長沙警備司令酆悌,省保全處長徐權誤信謠言,以為日軍將至,即決定以警備二團團長徐昆為指揮,於12日深夜縱火焚燒市區建築,釀成慘禍,直至16日餘燼猶未完全熄滅。長沙大火共燒毀房屋5萬棟,死傷2萬餘人。
11月15日
聊城失陷。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委員兼行政專員范築先等殉國。
11月16日
國民黨軍克復鹹寧。
11月17日
李宗仁部15日收復六安,今又收複合肥。
同日,國民黨政府行政院統計室發表公報,截止10月初,所轄9省共796縣,完整者489縣(61.44%),縣長能在轄境內執行職權者248縣(31.5%),完全不能行使職權者的59縣(7.41%)。
11月18日
蔣介石為長沙縱火案平息民憤,令組織高等軍法會審,嚴懲肇事者。
11月19日
日本參謀本部中國課長影佐禎昭,與今井武夫大佐攜《中日關係調整方針》到上海,交高宗武、梅思平並秘密會談。
日機轟炸延安,死傷30餘人。次日又轟炸。
同日,長沙縱火案經國民黨軍事委員會高等軍事法庭會審,結果:長沙警備司令酆悌,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湖南省會警察局文重孚判處死刑,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革職留任,責成善後。
11月23日
日機轟炸西安回民區,死傷國民120餘人。
11月24日
國民黨軍克復從化。
12月1日
滇緬公路通車,全長958公里。
同日,英國政府再次抗議日軍封鎖長江。
12月2日
日機19架狂炸桂林市區,延燒甚烈,平民死傷數千人。
同日,高宗武通知日方:汪精衛承認"上海協定",預定12月10日到昆明,再轉河內或香港,近衛在12日發表聲明為適當。
12月3日
陝西省西安市伊斯蘭教4萬人,為日軍慘炸國民區西安回民同胞,特發表告全世界伊斯蘭弟兄書。
12月10日
中國國民黨政府發表聲明,指斥日本政府蓄意毀棄"九國公約"。
12月15日
中、美成立桐油借款2500萬美元的協定。
12月16日
"中英信用借款"成立,首批45萬英鎊。
12月18日
美國禁止軍用品運日。
12月19日
汪精衛逃往河內,周佛海、陶希聖同往。鏇即國民黨政府派正在河內的外交部長玉寵惠見汪,又派陳布雷前往河內勸汪改弦易轍,被汪拒絕。
同日,日本外相有田聲言"九國公約"原則已不能無條件套用於東亞之新局,並將限制第三國在東亞行動。
12月20日
陳公博自成都飛昆明,轉河內,追隨汪叛國。
同日,中國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駁斥日外相狂言,謂日本圖謀獨霸東亞意圖至為明顯。
同日,"中英信用借款"第二批為50萬英鎊。
12月21日
南京偽組織梁鴻志、溫宗堯、諸逆飛北平,出席所謂聯合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12月22日
日本政府發表第三次近衛聲明,重彈"日滿華三國應以建設東亞新秩序為共同目標而聯合起來,共謀實現互善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的老調。
12月23日
中國國民黨政府外交部發表聲明,對日本第三次近衛聲明痛加駁斥,認為純系"飾詞欺人之談"。
12月25日
中共冀南軍區部隊與日軍3萬餘人在南宮、冀縣、棗強、威縣等地反"掃揚"作戰2個月,粉碎了敵人的"掃蕩"。
12月26日
蔣介石在國民黨中央黨部總理紀念周會上發表演說,題為"揭發敵國陰謀與闡明抗戰國策",痛斥近衛第三次對華聲明。同日發表"駁斥近衛聲明宣言"。
12月29日
桂林遭受日機猛烈轟炸,市區幾全毀。
同日,汪精衛在河內發出致蔣介石及中央執委、監委的艷電,要求國民政府根據近衛22日聲明提出的"承認滿洲國、共同防共、經濟提攜"三原則,"與日本政府交換意見,以期恢復和平"。
12月31日
美國復照會日本政府,不承認"東亞新秩序",現行條約決不允許片面廢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