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1年10月15日

渥巴錫,清代衛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因不堪忍受沙俄的統治,率部東歸,回到祖國懷抱。 付出巨大犧牲的土爾扈特人終於到達新疆伊犁,回到了嚮往已久的祖國。 ”渥巴錫及土爾扈特人的回歸,為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

渥巴錫,清代衛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因不堪忍受沙俄的統治,率部東歸,回到祖國懷抱。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為了躲避勢力日益強大的準噶爾部的威脅,漠西衛拉特(瓦喇)蒙古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率領土爾扈特大部及部分和碩特、杜爾伯特約五萬帳西遷至額濟勒河(今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遊牧。雖然擺脫了準噶爾部的威脅,但好景不長,他們很快又墜入了沙皇俄國的統治之下。特別是阿玉奇汗和策倫敦羅卜之後,土爾扈特人的處境更為艱難。俄國不僅迫使他們稱臣,而且還直接干預其汗位的繼承等內部事務。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1761年土爾扈特部首領敦羅卜喇什去世,其17歲的兒子渥巴錫繼承汗位。渥巴錫繼位後,沙皇俄國更變本加利地奴役和控制土爾扈特人,縮小他們的牧場,徵調大批土爾扈特兵,與土耳其人進行戰爭,讓他們為俄國賣命,使數萬土爾扈特人喪生戰場。苦難深重的土爾扈特人民在熱切盼望早日擺脫沙皇的統治。在此情況下,渥巴錫與策伯克多爾濟、舍棱等首領會商,毅然決定東返故土,回歸祖國。實現他們及土爾扈特部人民多年的願望。1770(乾隆三十五年)年底,渥巴錫成功地麻痹了沙俄當局的警覺,開始集結部眾,作好東歸的準備工作。1771年1月5日(乾隆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日),採取乘敵不備,先發制人的策略,派精銳部隊突襲殲滅俄國駐軍。然後率部3萬3千多戶,17萬餘人分成三路啟程東返,迅速穿過冰封的烏拉爾河,進入大雪覆蓋的哈薩克草原。擺脫了俄軍和歌薩克騎兵的追擊。半年後,經過長途跋涉,歷經種種磨難,這支出發時十七萬人的部落回到中國只剩下一萬多人。付出巨大犧牲的土爾扈特人終於到達新疆伊犁,回到了嚮往已久的祖國。清政府派員前往伊犁迎接渥巴錫及其部眾,並將其安置於伊犁附近,予以賑濟,後又劃定牧場,使其得以休養生息,為褒獎他率部回歸,同年9月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渥巴錫等人,並封其為卓里克圖汗,負責管轄裕勒都斯舊土爾扈特蒙古烏納恩素珠克圖盟南路四旗(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任盟長,公元1775年1月9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八日),渥巴錫病逝,終年三十三歲。長子策凌那木扎勒襲位。渥巴錫率部回歸的英雄壯舉,震動了當時的中國與西方世界,正如愛爾蘭作家德尼賽在《韃靼人的反叛》一書中所說的那樣:“從有最早的歷史記錄以來,沒有一樁偉大的事業能像上個世紀後半期一個主要韃靼民族跨越亞洲草原向東遷逃那樣轟動於世,那樣令人激動的了。”渥巴錫及土爾扈特人的回歸,為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這次史詩般的壯舉,及他們在這次壯舉中所表現出來的熾熱的愛國主義精神、頑強不息的鬥爭意志,將永載史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