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海南吊羅山山體滑坡

10·2海南吊羅山山體滑坡

2010年10月2日,海南吊羅山山體滑坡現場,工人正在冒雨搶修。由於連續強降雨,10月2日下午,吊羅 圖表:海南陵水縣吊羅山發生山體滑坡

[1]山國家森林公園在上山道路約3.5公里處發生山體滑坡,1間房屋被毀,約100米道路被滑坡土石覆蓋,交通被迫中斷。截止3日黃昏,共有138人滯留山中,另有一名林場工人和一名當地農民失蹤。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全力搜救失蹤人員。

災情簡介

山體滑坡救援現場山體滑坡救援現場
2010年10月2日15時10分左右,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的吊羅山景區一塊山體轟然塌落,1.2萬立方米的沙石泥土瞬間淹沒了通往吊羅山森林公園賓館的道路。由於這條道路是出山的唯一一條公路,在山中度假賓館住宿的125名遊客頓時失去了與外界的通道。
由於地質條件複雜,加上連日暴雨,滑坡山區極有可能再次發生險情,度假賓館也可能變得不再安全,125名遊客的生命岌岌可危。

遊客生命危機

山體滑坡救援現場山體滑坡救援現場

陵水黎族自治縣吊羅山景區是中國極為珍稀的熱帶雨林景區,距海南省會海口270余公里,據三亞市80多公里,常年氣候涼爽,被譽為“避暑旅遊勝地”,每年都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遊玩。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境內的吊羅山景區一塊山體轟然塌落,1.2萬立方米的沙石泥土瞬間淹沒了通往吊羅山森林公園賓館的道路。由於這條道路是出山的唯一一條公路,在山中度假賓館住宿的125名遊客頓時失去了與外界的通道。
由於地質條件複雜,加上連日暴雨,滑坡山區極有可能再次發生險情,度假賓館也可能變得不再安全,此次山體滑坡事件沖斷了從吊羅山林業局場部至山上度假賓館的公路,共有125名遊客滯留山中賓館。由於山上賓館停電,並且隨時可能再次發生滑坡,被滯留遊客仍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

官方反應

山體滑坡救援現場山體滑坡救援現場

發生山體滑坡後,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衛留成、省委副書記、省長羅保銘作出專門批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蹤人員,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省長助理、省旅遊委主任陸志遠趕赴事發地點,現場指揮搶險救援工作。海南省政府辦公廳、林業局、交通廳、國土環境資源廳、陵水縣委、縣政府及消防、邊防等部門迅速啟動了應急預案,派出大量人力投入搶險救援工作。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於3日派出一架直升飛機飛赴吊羅山區幫助救援。
4日早晨7時,海南省林業局和吊羅山林業局專業工作人員組成救援勘查組和清障組開始勘查救援道路地質情況和清除下山道路的石頭、樹枝、泥土等障礙。由陵水縣副縣長楊運朝帶領國土部門的地質專家組成的前方勘察組等20人先行到達遊客滯留的賓館。經專家現場勘察確認地質情況條件可以實施轉移工作,有關部門立刻開始組織遊客分批下山。
經過4個多小時的救援,125名遊客全部被安全轉移至吊羅山林業局場部所在地,經過短暫休整、身體檢查後,這些遊客將被分批分撥由大巴車送至海口、三亞、東方等市縣。

科學救援

山體滑坡救援現場山體滑坡救援現場

災情事關125名遊客的生命安全!滑坡發生後,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衛留成、省委副書記、省長羅保銘作出專門批示,要求全力搜救失蹤人員,確保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陵水縣委、縣政府吊羅山林業局在事發僅半小時後即啟動搶險救援預案,組織臨時指揮部,派遣消防大隊官兵攜帶生命探測儀等搜救儀器趕赴現場進行搜救。陵水縣委、縣政府及時安排公路、交通、氣象等部門專業人員和民兵預備役官兵趕到現場進行搶險。
災情就是命令!以省長助理、省旅遊委主任陸志遠牽頭的領導小組迅速趕赴事發地點,現場指揮搶險救援工作。海南省政府辦公廳、林業局、交通廳、國土環境資源廳、陵水縣委、縣政府及消防、邊防等部門迅速派出大量人力投入搶險救援工作。中國南方航空公司於3日派出一架直升機飛赴吊羅山區幫助救援。在指揮部現場,經過有關部門非常縝密的事先準備和計畫,救援指揮領導小組制定了周密的遊客轉移方案和備用方案。
時間就是生命!10月4日一大早,由國土部門和林業部門有關專家組成的救援勘查小組開始對救援線路沿線展開勘測,清理路障,為高效開展救援工作打下基礎。海南省測繪局也動用了遙感設備對吊羅山局部地區進行土質檢測,嚴密監控災情發展。另外,通訊應急車的投入使用也保證了災情信息的及時準確溝通。
救援現場,當地公安武警消防官兵凝神屏氣等待著第一批遊客下山,時刻準備著護送遊客轉移。消防官兵還預備了繩索固定在轉移道路沿線,所有遊客都由一名救援人員協助拉拽著繩索,從陡峭泥濘的山上一步一步繞過滑坡路段,到達安全地帶。 上午10時15分,由陵水縣副縣長楊運朝帶領國土部門的地質專家組成的前方勘察組等20人已先期到達遊客滯留的吊羅山賓館。經專家現場勘察確認地質情況條件可以實施轉移工作,有關部門立刻開始組織遊客分批下山。

山體滑坡救援現場山體滑坡救援現場

由陵水縣邊防支隊、公安局、消防大隊、海南武警二支隊、吊羅山林業局組成的105人救援小組已經在救援道路沿途待命,負責沿途接送遊客、提攜行李、觀察地質情況,特別是幫助遊客越過塌方地點。據救援現場指揮部介紹,整個轉移過程預計用時2個多小時。

吊羅山林業局已經確認了全部滯留遊客的名單。指揮部已派出4部救援車輛沿途負責轉移遊客。吊羅山林業局場部的後勤保障組已安排好遊客及工作人員用餐、住宿、醫療及送回居住地等後勤保障工作,陵水縣政府已為遊客準備好雨鞋、雨衣等用品,陵水縣醫院120急救車已到現場做好醫療救護工作。
3米,2米,1米,第一個通過滑坡點的8歲男孩曾家富趴在一名武警官兵的背上接近了轉移車輛。接應人員迅速上前將孩子抱上車,駛往山下的臨時安置招待所。
大雨還在持續,125名遊客全部到達滑坡處的接應點,救援人員有條不紊地安排所有遊客坐上轉移車輛,離開這個讓他們被困整整三天的地方。

遊客轉危為安

山體滑坡救援現場山體滑坡救援現場
全部滯留遊客安全轉移,陵水黎族自治縣縣委書記嚴之堯臉上終於露出一絲輕鬆的微笑。短短四個多小時的救援過程沒有發生一起意外,所有遊客安全無恙,這讓現場指揮部所有人員感到欣慰。
此次能夠成功安全轉移這些滯留的遊客,得益於海南省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得益於各相關職能部門的通力協作,得益於大量高科技救助設備的有效運用,得益於所有一線救援人員高效率的工作。
整個救援過程中,海南省政府各個職能部門和武警官兵的通力協作,有關部門專家制定詳細周全的救援方案是高效施救的關鍵。另外,救援現場的後勤保障工作也給這些遊客解除了後顧之憂。臨時安置招待所提供的熱菜熱飯和薑湯紅糖水給這些圍困山中3天的遊客帶來濃濃暖意。所有遊客安全轉移之後無不稱讚救援及時,政府工作到位。
這次經歷很有意義,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普通民眾的關懷,讓自己在困境中能夠保持良好心態,等待救援。“在山上時,賓館提供了免費的住宿和食品,直升機也運來了救援物資,這讓我們很安心。特別是這么難走的山路只用了短短的時間就抵達安全場所,也是我沒有預料到的。”

事後反思

海南省省長助理、海南省旅遊委主任陸志遠說,這次救援雖然成功,但是很多方面值得反思。這次出現滑坡,遊客被困也暴露出了氣象預報預警方面工作不到位,沒有引起遊客的足夠重視。除了要加強氣象、國土、交通等部門協同合作,建立健全災害天氣預警機制,還要認真組織旅行社等旅遊相關機構的安全知識教育,特別要規避災害天氣對旅遊帶來的風險。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