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

都會

都會,是漢語辭彙,出自《越問·封疆》,表示都市的意思。

基本信息

都會dū huì

簡介

表示都市的意思。都,原意是建有宗廟的城邑,後來引申為城市;會,人物薈萃的地方,主要指城市。

都會的城市意思至遲在西漢出現,唐孫逖:“會稽郡,海之西鎮,國之東門,都會蕃育,膏肆兼倍“。宋朝孫因《越問·封疆》:紹興古今之大都會,為九牧之冠冕。

大都會:大都市,出自《寶慶會稽續志》紹興襟海帶江,方制千里,實東南一大都會。

引證解釋

大城市。

《史記·貨殖列傳》:“然 邯鄲 亦 漳 河 之閒一都會也。”

宋 張孝祥 《二郎神·七夕》詞:“南國。都會繁盛,依然似昔。”

清 黃遵憲 《新嘉坡雜詩》之七:“化外成都會,遷流或百年。”

徐遲 《狂歡之夜》:“可是這小市鎮的歡樂決不比任何大都會少。”

集會,會聚。

《南史·韋鼎傳》:“州中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常為劫盜。 鼎 於都會時謂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賊。’”

《隋書·裴政傳》:“民有犯罪者,陰悉知之,或竟歲不發,至再三犯,乃因都會時,於眾中召出,親案其罪。”

唐 時稱舉場為都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進士下》:“其都會謂之舉場,通稱謂之秀才,投刺謂之鄉貢。”

1.

大城市。

《史記·貨殖列傳》:“然 邯鄲 亦 漳 河 之閒一都會也。”

宋 張孝祥 《二郎神·七夕》詞:“南國。都會繁盛,依然似昔。”

清 黃遵憲 《新嘉坡雜詩》之七:“化外成都會,遷流或百年。”

徐遲 《狂歡之夜》:“可是這小市鎮的歡樂決不比任何大都會少。”

2.

集會,會聚。

《南史·韋鼎傳》:“州中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常為劫盜。 鼎 於都會時謂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賊。’”

《隋書·裴政傳》:“民有犯罪者,陰悉知之,或竟歲不發,至再三犯,乃因都會時,於眾中召出,親案其罪。”

3.

唐 時稱舉場為都會。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進士下》:“其都會謂之舉場,通稱謂之秀才,投刺謂之鄉貢。”

都會dōuhuì

釋義:都可以,都能做到。

造句:只要你用心,任何人 都會做到這件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