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甲科

龜甲科是鞘翅目多食亞目龜甲總科的1個科,有的分類學者又將它作為鐵甲科下屬的一亞科。成蟲形似小龜,體背隆起或稍隆,周緣敞出,頭部多隱藏於前胸之下。

龜甲科

正文

鞘翅目多食亞目龜甲總科的1個科,有的分類學者又將它作為鐵甲科下屬的一亞科。色艷,有強光澤,鞘翅周緣敞出;頭後傾;跗4節的甲蟲。形似小龜通稱龜甲。全世界記載2400餘種,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已知160多種。
成蟲形似小龜,體背隆起或稍隆,周緣敞出,頭部多隱藏於前胸之下。小型到大型,某些類群具金屬光澤,有或無色斑,前胸和鞘翅敞邊常透明。頭向後傾斜,額唇基三角形,觸角11節,端部4節稍膨大,著生位置遠離口沿。前胸背板前緣微凹、月牙形、兜著部分口器。鞘翅光潔,或有脊線、瘤和刺,在小盾片後面常隆起形成駝頂;刻點排列成行或不規則,有時微細、稀疏,後翅有2個臀室。足中長,跗節第3葉常伸至負爪節的端部。雄性外生殖器為全環式。雌雄性徵不明顯,主要表現於觸角的長度和粗度以及前胸背板和鞘翅敞邊的形狀。
成蟲、幼蟲皆露生,取食雙子葉植物,多發生在鏇花科、菊科、蓼科等植物上。成蟲有假死現象。一些具有金屬光澤的類群常閃耀出不同的光澤。死後色變失光。卵長形,單個或多個產出,包埋在卵鞘中,卵鞘是由鬆軟的膠質物粘附在葉片背面,卵在鞘內被一層層隔開。幼蟲共5齡。頭部不外露,隱藏在前胸背板之下,胸、腹部兩側緣有針狀突出物。足發達。腹部第 8節有 1對尾叉。幼蟲的皮蛻和排泄物堆積在尾叉上,隨齡期而增多。有的類群各齡皮蛻的層次分明,呈櫛狀接連成串,有的則成為一簇端部游離的條帶,或是這些條帶堆積在尾叉上,盤曲成螺鏇狀,由於腹部末端朝向背前方彎轉,這些堆積的皮蛻蓋在身體背面。皮蛻數常作為判斷幼蟲齡期的依據。
本科包括一些重要的經濟種類,如南方的甘薯蠟龜甲(Laccoptera quadrimaculata)、甘薯台龜甲(Taiwa-niacircumdata),北方的甜菜大龜甲(Cassida nebu-losa) 以及為害梧桐樹的中華鋸龜甲 (Basiprionotachinensis)等。
參考書目
 陳世驤、虞佩玉等:《中國動物志,昆蟲綱,鞘翅目,鐵甲科》,科學出版社,北京,1986。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