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培奧·巴托尼自畫像

龐培奧·巴托尼自畫像

龐培奧·巴托尼自畫像,畫布油畫,作者龐培奧·巴托尼,創作於1773年到1783年,現收藏於義大利,佛羅倫斯,烏菲齊畫廊。

基本信息

簡介

這幅自畫像是龐培奧•巴托尼應烏菲齊畫廊主管的請求在1773年畫的,由畫家的妻子在他去世後於1787年賣給烏菲齊畫廊,儘管只畫完了頭部。烏菲齊畫廊檔案館保留的很多來往信件(烏菲齊畫廊,檔案館,第6列,1773年,第90號,第20列,1787年,第36號)證明,巴托尼在佛羅倫斯的要求提出後很快就開始畫起來。我們不知道,這幅作品沒有完成是由於協定資金沒有到位,還是由於頗受同代人賞識的藝術家忙於其他眾多的訂畫而來不及完成。龐培奧•巴托尼在此之前畫了兩幅自畫像,一幅有畫家的簽名,日期是1765年(慕尼黑,巴伐利亞國立油畫館),另一幅作於1772年(盧卡,私人收藏),這兩幅畫同佛羅倫斯的這幅自畫像風格相似,日期接近。巴托尼在當時特別以歐洲貴族肖像畫畫家而聞名。很多貴族和政界人物都請他給畫肖像,尤其是“大週遊”途中來到羅馬的英國人,這樣的週遊可以抵達歐洲最重要的國家,可以使18世紀的紳士們得以欣賞和研究古典之美。對於他們來說,請巴托尼給畫肖像並非偶然,因為他發明了一種新型肖像畫,在這種肖像畫中,人物總是站在羅馬的廢墟前或古代雕塑前,這使人們可以回憶起當年在義大利逗留的那段時日。這是這樣一種表現方法:將置於完美地設計的環境中的真實人物同人物的貴族氣質和人物的學識結合到一起,例如,1774年畫的肖像畫《托馬斯•威廉•庫克》(諾福克,霍克哈姆畫廊),或者1753—54年的斯圖加特的《卡爾•歐根•馮符騰堡》(符騰堡國家圖書館)。在烏菲齊的這幅自畫像中,這位盧卡畫家將自己畫成抬起右臂操筆做畫的樣子,這一瞬間的姿勢顯得很自然。

特色

龐培奧•巴托尼在畫中穿的是有一條深色裘皮的紅絨上衣,裡面露出沒有扣紐扣的白色襯衫。面部肌膚紅潤,但並不掩飾臉上的一些皺紋。左邊射來的光線投在有些蒼老疲憊的臉上,但是目光卻很有生氣,表情十分仁慈。整體形象是用流暢、飛快的筆觸勾畫出來的。雖然沒有全部完成,但這幅肖像已經能突出畫家內心世界的真實感,毫不加以美化地留下對他的紀念,這是在一種一直懸在我們眼前的少有的氣氛中的紀念。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