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島

龍王島

龍王島是新余市仙女湖中的一個島嶼,它位於仙女湖東半部舞龍湖的東南角,是舞龍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北為龜島,上面有龍王廟。仙女湖景區大大小小小島嶼近百個,其中龍王島海拔190.5米,面積700畝,在此可將整個仙女湖一覽無餘,已被仙女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列為核心景點。龍王島位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東南面,距六合群島250米,南北長950米,東西寬750米,面積51公頃。它鸞回鳳舉,卓然囂外,峨峨焉若望慶雲之沓軫,浩浩焉似泛滄溟之無極。它的平面錫橄欖,又似台灣寶島;立面呈等腰三角形,頗有日本富士山的風韻。

基本信息

景點簡介

龍王島龍王島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區——仙女湖,毗連新余市主城區,因1700多年前東晉乾寶所著《搜神記》記載“七仙女下凡之地”而得名,是新餘人民的母親湖、“七仙女下凡”的情愛湖,是“中國七夕情人節”的發祥地。

仙女湖區委、區管委會履行正縣級黨政管理職能,全區共有11個基層黨委、55個黨總支、394個黨支部、黨員3873名。下轄“一鄉三鎮三個辦事處(九龍山鄉、河下鎮、歐里鎮觀巢鎮、鈐陽辦事處、鳳凰灣辦事、毓秀山辦事處),共有50個行政村、2個農墾分場、2個社區居委會。全區總面積47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48.06萬畝、耕地面積7.97萬畝、湖泊面積5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9.6萬人。

全區規劃建設有旅遊度假景區、商貿物流園區、江西省職教園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功能板塊,2013年底全區完成生產總值4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81.2億元,財政總收入19.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4.7億元,旅遊接待人數13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5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181元。仙女湖正在以打造“生態宜居新城、休閒度假勝地”而迅速崛起。

地理文化

仙女湖自然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美。境內涵蓋曲水通幽的舞龍湖、煙波浩渺的鈐陽湖、水流湍急的鐘山峽、基因寶庫的大崗山,有國家森林公園毓秀山、國家濕地公園孔目江、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景點昌坊度假村,擁有一湖(仙女湖)、一江(孔目江)、一河(袁河)、一山(毓秀山)等生態資源,享有“三分秀色二分水”的天然景致,匯山、水、洞、泉於一域,集秀、幽、奇、美於一體,植被豐富,氣候宜人,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大氣質量達國家一級標準、水質達二級標準,被譽為“天然氧吧”和“城市綠肺”。

仙女湖人文勝景薈萃,文化內涵豐富。仙女文化、抱石文化、習祖文化、佛教文化、天工文化等獨樹一幟,在這裡交相輝映,在這片靈山秀水之間,點綴著千年水下古城——分宜古縣城、萬年橋、昌山廟、洪陽洞、聖集寺、習祖古墓、嚴嵩故里、天工遺址等無數名勝遺蹟,孕育著仙女湖深厚的文化底蘊。

交通條件

仙女湖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條件便利。地處“廬山—仙女湖—井岡山”和“仙女湖—明月山—武功山”兩條旅遊黃金線上,距南昌昌北機場160公里,距長沙黃花機場200公里,距宜春旅遊機場40公里,浙贛鐵路和杭南長高速鐵路,以及滬昆高速、大廣高速、清宜公路貫穿境內,互通連線,交通十分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投資興業、旅遊度假、休閒養生的樂土和勝地。

景區榮譽

仙女湖名片炫麗璀璨,美譽天下揚名。2002年5月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5年12月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區,已獲得了“中國最美麗湖泊型景區”、“中國優秀旅遊景區”、“中國最美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全國最佳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中華優秀名湖”、“江西十大最佳景區”、“江西十大文明風景旅遊區”等殊榮。大型電視劇《仙女湖》在央視熱播,這些名片與仙女湖靈山麗水熠熠生輝。

景點介紹

仙女湖

龍王島龍王島
龍王島位於仙女湖風景名勝區東南面,距六合群島250米,南北長950米,東西寬750米,面積51公頃。它鸞回鳳舉,卓然囂外,峨峨焉若望慶雲之沓軫,浩浩焉似泛滄溟之無極。它的平面錫橄欖,又似台灣寶島;立面呈等腰三角形,頗有日本富士山的風韻。它海拔190.5米,既是仙女湖最高的島,與其龍王派頭相適應;又處在四大湖灣的交結點上,南北翼護兩大群島,東西臣服諸多半島,與其九五之尊位相吻合。島上奇松與瘦竹競秀,翠藤並野花爭妍。

凝秀亭

東西二面山腰分別聳立著由聶朋先生起名的凝秀亭和漱影亭,兩亭皆粉柱素檐、小巧玲瓏。凝秀亭是一座石雕仿筒板瓦六角攢尖頂石亭,柱腳邊安有石質坐凳欄乾,其外緣上銜向外傾斜的靠背欄桿。遊人可以坐在坐凳欄桿的同時,身倚著靠背欄桿歇息解乏。亭的正面鐫刻一幅胡明與聶朋先生合撰、胡小勇先生所書的楹聯“山色浮波怡目,湖光藏幽空心。”漱影亭則為石雕仿筒板瓦圓攢尖寶葫蘆頂石亭,亭有六柱,柱腳邊設坐凳欄桿,亭中有圓石桌和三個鼓形石凳。

亭的正面鐫刻胡明、聶朋先生合撰,胡小勇先生書寫的一副楹聯:“一灣常留漣,百島難得秋。”一灣是指該亭所以的大湖灣──洋田灣;百島概指擁有百餘個島嶼的仙女湖風景區。楹聯形象地描繪了仙女湖風景區四季如春的湖光山色,陷喻遊人在這裡留連忘返、樂得其所。

順著陡峭的游步道向上攀登,便到了龍王島脊頂。這裡既平坦如砥,又蜿蜓幽深,從南至北有凌水崖、龍王廟、邃懷亭、通雅亭與觀日石五景。其中,除龍王廟外,其餘四景景名或亭名皆為聶朋先生命名的。沿著島東天梯般的磴道上到島頂,左面是一座石雕仿筒板瓦的重檐八角攢尖寶葫蘆項石亭,亭名為邃懷亭,亭頂上下兩重,每重各八個角檐,它們舒身飛翹,並駕齊驅,既有挺拔之勢,又予人以奇妙的曲線美。亭柱腳邊,設定坐凳欄桿。

龍王島龍王島

亭的前後,分別鐫有聶朋先生創作、王忠憲先生書寫的二副楹聯: “妙水妙山妙風妙月,妙不可言; 春色春聲夢春情,春盡銷魂。 嵐光橫眉千峰翠:湖色照面萬花春。” 從邃懷亭往南,便是龍蟠鳳峙聳壑凌霄的龍王廟,為歇山式廟堂建築。屋頂覆有黃色琉璃筒板瓦,正脊之中置一寶瓶,二條騰行之龍隔瓶相向,正脊兩端則飾有龍口大開、咬住正脊的龍頭形正吻,相傳該正吻能噴水防火,所以成了古建築厭勝之法的象徵。

龍王廟

龍王廟是座山島小廟,左、後、右三面屏以紅牆,前面是檐廊及廟門。廟門為四扇格扇門。格扇門上面的格心,是欞條所拼的幾何圖案;格扇下面的裙板則為黃漆畫花釁案。廟汴門楣高懸凌浩先生所書的“龍王廟”。匾額。廟門兩側是漏明窗,窗欞以木條構成幾何圖形。廟的四周有一台基,台沿圈著石欄桿。廟中端坐著黃袍加身的龍王,據說這龍王呼風喚雨,神通廣大。每當亢旱,鄉民們魚貫而來,禮拜祈雨,輒有靈驗。

從龍王廟再往南,抵達島頂南端的凌水崖。這是一塊蒼松掩映下的巨崖,通體散發著氣傲煙霧、勢(足加俞)風雨的峻韻!而其險絕不亞於廬山的龍首崖,況且其周圍夢幻般的秀色,又有其獨到之處;從崖上俯瞰四周,只見山重水複,雲遮霧繞,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島嶼,或連峰接岫,綿綿成韻;或分天隔日,空靈虛明。既象一顆顆鑲嵌在水中的綠寶石;又似一個個碧羅罩體、幽態盈懷的睡美人!特別是美人那朦朧優雅、起伏連亘的曲線、更是讓人心曠神怡!這不同於西方文明所注重的尖挺、直線與幾何特點,而是渲染了華夏文明中講究曲線,追求完美,崇尚深遠、平遠、闊遠、迷遠、幽遠的意境!再說那些蜿蜓難盡的湖灣近看似一面面潔淨的明鏡,遠眺象一條條纏綿不清、無有窮盡的白練!

通雅亭

從島頂南端折回島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通雅亭。這是一座石雕仿筒板瓦重檐圓攢尖寶葫蘆石亭,六根亭柱之間,設有坐凳欄桿,亭外有圓台,台沿建有石質單鉤欄。在亭的前後,分別鈐刻著聶朋先生創作、王忠憲先生書寫的二副楹聯: “四水寒光起,千山霧色開。” “紅日染碧岫,銀月映清波。” 由通雅亭北下,可以登上底部凹空、古趣橫生的觀日古。這是一塊既稜角分明又渾圓滑膩的巨石,象徵著行主智圓、逞才遂意的君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