穇子

穇子

穇子,拉丁名為Eleusine coracana (L.) Gaertn.,是被子植物門單子葉植物綱的一種植物。它的稈直立,高50-120厘米;花果期5-9月。

基本信息

簡介

【藥名】穇子

【別名】龍爪粟、鴨爪稗、龍爪稷、雞爪粟、雲南稗、雁爪稗、鴨距粟、野粟

【漢語拼音】cǎn zi

【英文名】seed of Ragimillet

穇子 穇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eusine coracana(L) Gaertn

【功效】補中益氣

【科屬分類】禾本科

【拉丁文名】Semen Eleusines Coracanae

【主治】胃疾病

【生態環境】我國長江以南及陝西、安徽、河南、西藏等地有栽培。

【採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曬乾,搓下種仁,再曬乾。

【資源分布】我國長江以南及陝西、安徽、河南、西藏等地有栽培。

【動植物形態】穇子,一年生粗壯簇生草本。稈直立,高50-120cm,常分枝。葉鞘長於節間,光滑;葉舌先端密生長柔毛,長1-2mm;葉片線形,長30-60cm,寬5-10mm,下面光滑,上面粗糙或具柔毛。穗狀花序5-8個呈指狀著生稈頂,長5-10cm,寬8-10mm;小穗含5-6個小花,長7-9mm;穎堅紙質,先端急尖;第1穎長約3mm,第2穎長約4mm;外稃三角狀卵形,先端急尖,背部具脊,脊緣有狹翼,長約4mm,具5脈,內稃狹卵形,具2脊,粗糙口鱗被摺疊,具3脈;花柱自基部即分離。果為囊果,種子近球形,黃棕色,表面皺縮;胚長為種子的1/2-3/4,種臍點狀。花、果期5-9月。

【性味】甘;溫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煮粥食或磨作面蒸食。

【出處】《

中華本草》

其他功用

穇子為非洲和

印度的一種主食,可作餅和麵包及煮粥,也可釀製啤酒。稈可編籃、帽等和可作造紙原料。

與穇子相關的種

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