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泓澗景區

龍泓澗景區

龍泓澗,是西湖南山三大溪之一,更是給西湖提供天然補給水源的四條溪流之一·景區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座新恢復的仿古橋——飲馬橋和玉鉤橋。

結構

飲馬橋扼三路(金沙、玉澗、君子)清澈之水匯聚而流出茅家埠再注入西湖。先前把它叫做永福橋,早在吳越、宋時期皆牧馬於此。古時馬是人們的腳力。我們可以說馬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國古代史……國泰民安的盛世里,才子佳人跋山涉水後,路經此處,駐足而望。忠誠的馬匹此時也可以飲幾口活水。其實那時的馬是所有被馴養的動物中最幸福的,因為可以飲用到“農夫山泉”。

龍泓澗景區 龍泓澗景區

景點名稱: 龍泓澗景區

景點簡介

位於茅家埠南側,是楊公堤二期工程的核心景區。該區域歷史上曾為水闊草豐之地,吳越、宋時一度成為人們郊遊和放牧場所。湖旁山坡,種植有大面積的龍井茶,歷代茶農在此耕作生息。新恢復的景區主要包括龍泓澗濕地、茅家埠濕地以及“農家樂”等區域,其中龍泓澗濕地和茅家埠濕地兩塊開闊的大水面是整個景區的中心。景區同時保留了原有茶園,新設定了數處景觀茅亭,並在濕地水面中按水體標高設定了若干堤島,使整個水面曲折有致,情趣盎然,一派休閒農莊風貌。其中新恢復的飲馬橋、玉鉤橋兩處古蹟尤其引人注目。飲馬橋,《西湖遊覽志》卷四:“永福橋,俗稱飲馬橋,吳越、宋時,皆牧馬於此”。玉鉤橋,《西湖遊覽志》卷五:“靈石山有張伯雨墓,墓近玉鉤橋,伯雨賣玉鉤所建也”。重建的玉鉤橋以杭州地區溪澗典型橋樑為藍本,用溪石砌築而成。飲馬橋與玉鉤橋皆廢之久矣。兩處古蹟的恢復,使該景區的歷史文化內涵得到了充實和提升。同時,通過擴大濕地和水面,種植大量的喬木、亞喬木、灌木、地被、草坪及水生植物,使該景區成為環境幽靜、風光旖旎的獨特空間和遊覽亮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