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口海景房

龍口海景房

龍口市歷史悠久,商末建萊國,秦設齊郡,始置黃縣,是中國最早的縣治單位之一。龍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隊東渡日本的啟航地。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黃縣,設立龍口市。五千年滄桑變幻,為這塊物阜民豐的土地留下了諸多歷史古蹟和人類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深入開展“五城聯創”活動,即創建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省全國平安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努力建設平安龍口、和諧龍口和生態龍口。在農村,圍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堅持黨委、政府主導推動,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穩步實施了“五通雙建六保”工程,農村面貌和農民民眾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基本信息

簡介

龍口市歷史悠久,商末建萊國,秦設齊郡,始置黃縣,是中國最早的縣治單位之一。龍口市既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里,又是2200多年前徐福率船隊東渡日本的啟航地。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黃縣,設立龍口市。五千年滄桑變幻,為這塊物阜民豐的土地留下了諸多歷史古蹟和人類文明,增添了她的神秘和魅力。先後湧出了春秋戰國時期以滑稽擅辯著稱,諷柬齊威王建立霸業的淳于髡;秦代率領數千童男童女和五穀百工揚帆東渡,開創中、日、韓友好先河的著名方士徐福;三國時代英勇善戰的東吳名將太史慈;明朝開國元勛越國公胡大海為官清正的尚書王時中,內閣首輔范復粹,著名國畫家姜隱;清代掌管文衡多年的禮部尚書賈楨;參加國史編修的翰林院士王守訓;民國初期的書法家、金石篆刻和古文學家丁佛言等一批歷史名人,可謂人傑地靈。改革開放以來,龍口市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經濟實力日益增強,1991年即躋身全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中位居第11位,山東全國百強縣排名第一。

..

1986年撤銷黃縣,設立龍口市。因原黃縣有龍口鎮而得名。
1988年11月22日,撤銷鄉城、新嘉、羊嵐、蘭高、東江5個鄉,分別以原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鄉城、新嘉、羊嵐、蘭高、東江5個鎮。
1989年4月7日,撤銷海岱鄉,設立海岱鎮;撤銷黃山館鄉,設立黃山館鎮;撤銷下丁家鄉,設立下丁家鎮;撤銷大陳家鄉,設立大陳家鎮
1993年9月28日,撤銷文基鄉,設立文基鎮;撤銷田家鄉,設立田家鎮;撤銷七甲鄉,設立七甲鎮;撤銷丰儀鄉,設立丰儀鎮。1993年11月19日,撤銷龍口鎮,以原龍口鎮的行政區域設立西城街道辦事處,原龍口鎮人民政府駐地為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
1995年3月8日,將下丁家鎮的達溝、西馬兩個村劃歸東江鎮管轄。
1997年6月10日,將蘆頭鎮南張家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7]26號)。
1998年4月13日,鄉城鎮更名為徐福鎮(魯政函民字[1998]11號)。
1999年7月1日,將下丁家鎮上觀村劃歸東江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9]16號)。
2000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9個鎮,1個街道辦事處,635個行政村。年底全市總人口62.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26萬人。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龍口市總人口671335人;轄1個街道、19個鎮,各鄉鎮人口: 西城街道 77267 城關鎮 86911 羊嵐鎮 21398 徐福鎮 38371 新嘉鎮 27207 中村鎮 32012 海岱鎮 22388 黃山館鎮 12389 大腖家鎮 20421 北馬鎮 41451 蘆頭鎮 35746 東江鎮 55720 下丁家鎮 22140 七甲鎮 12699 田家鎮 14499 丰儀鎮 14755 石良鎮 43573 文基鎮 25139 蘭高鎮 26331 諸由觀鎮 40918
2000年12月19日,撤銷羊嵐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諸由觀鎮;撤銷丰儀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石良鎮;撤銷文基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蘭高鎮;撤銷田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七甲鎮;撤銷大陳家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北馬鎮;撤銷城關鎮,設立東萊街道辦事處,將原城關鎮的行政區域和蘭高鎮的馬家莊、大李家、竇家莊3個村,東江鎮的趙家莊、閻家疃2個村及新嘉鎮的松嵐、王家疃、楊家疃、荷百4個村劃歸東萊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城關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新嘉鎮,設立新嘉街道辦事處,將原新嘉鎮除劃歸東萊街道辦事處管轄的松嵐等4個村外的其他行政區域劃歸新嘉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新嘉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中村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西城街道辦事處,西城街道辦事處更名為龍港街道辦事處,龍港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西城街道辦事處駐地;撤銷海岱鎮,成立外向形加工區。

龍口海景房龍口海景房

2001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13個鎮(街道辦事處),1個外向型工業加工區,63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4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67萬人。
2002年,全市總面積893.8平方千米。轄轄3個街道、10個鎮,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4萬人。
2003年,全市總面積893.82平方千米。轄12個鎮(街道辦事處),2個經濟開發區,633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市總人口6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9萬人。

自然資源 

龍口境內建有全國唯一的低海拔大型海濱煤炭基地,褐煤總儲量26億噸,年開採量400多萬噸;南部山區盛產黃金,花崗岩、石灰石、鉛鋅、螢石、石英砂等礦產資源;沿海大陸架儲藏有豐富的石油,屬"富集型"油區,在渤海中部發現的蓬萊19-3油田,距龍口僅48海里,屬於特大型整裝油田,已探明地質儲量為10億噸,可采儲量約為6億噸;距龍口市96公里的渤南油氣田位於渤海灣南部,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25億立方米,可開採儲量為108億立方米,中海石油公司已確定在龍口市建設一個年產4億立方米天然氣的終端處理廠,目前已完成地質勘探工作,一期工程預計今年底投產供氣,2004年6月全面建成。

氣候

龍口市屬溫帶季風型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無霜期190多天。 城市建設編輯本段龍口市公路交通發達,航運方便,已基本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運輸體系。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到524.8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58.8公里。公車輛達155輛,日發車600班次,遍布整個城鄉區域。大萊龍鐵路龍口段已全線鋪通,11.6公里進港線於今年開工建設,建成通車後,港口腹地將擴展至西北、華北等地,港口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大大促進龍口經濟尤其是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206線高速公路龍口段路基和橋涵工程已全部完成,將與煙青、煙威、同三、濟青高速公路一起形成四通八達的運輸網路,到煙臺機場僅需40分鐘。煙臺機場現已開通國際航線2條(至香港和漢城)、國內航線20多條,可直達國內各大中城市,平均 每周起落飛機40多架次。
全國最大的地方港--龍口港是國家一級對外開放口岸,擁有碼頭岸線3000餘米,生產泊位2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設有危險品、煤炭、貨櫃、客滾專用及多用途泊位和散雜泊位等,年貨物吞吐能力達1500多萬噸,客運量50多萬人次,目前已與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各港通航,並開通了龍口至東南亞韓國日本及國內黃浦和沿海內貿貨櫃班輪航線。2002年貨櫃吞吐量達5.7萬TEU,預計今年可達8萬TEU。龍口港總體布局規劃已經山東省政府批准,屬國家重點建設港口。規劃中的港口陸域布局分東港區、中港區、西港區三部分。東港區以老港區為基礎,屬於建成區,中港區位於東港區北面,可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30至40個。2020年前規劃建設貨櫃、鋼材、鹽、水泥等專用泊位7個,港口吞吐能力可達2000萬噸以上。西港區位於屺母島端部,是預留深水泊位區域,具備建設10-25萬噸級碼頭的自然條件,擬建10萬噸級以上的大宗散貨、石油化工深水碼頭。隨著大萊龍鐵路的開通和渤海天然氣、石油進行開採,龍口港將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海上輔助設施齊全。勝利油田在我市設立了海洋石油船舶公司,作為該公司陸上生產生活基地。該基地擁有拖輪、貨輪、油輪、浮吊、駁船等各型船舶29艘,擁有5000噸級泊位3個,3000噸級泊位4個,石油專用碼頭1座,可承擔各類鑽采、作業平台的拖航就位、物資供應、應急守護及油類運輸、試油作業、大型海洋工程吊裝、港池航道疏浚、特大型結構件江海直達運輸、海上消防救護等任務。通訊事業發達。全市每年用於通訊建設的資金均在4000萬元以上,通訊網路規模不斷擴大。全市程控交換機總容量達到2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18萬戶,電話普及率29部/百人,建成全省第二個電話市。全市已經鋪設光纜700多公里,形成了環形網結構,擁有寬頻接入能力和小區接入能力。百年電力公司是全國第一座由中央和地方集資興建的坑口電廠,裝機總容量106萬千瓦,2002年發電量56.2億千瓦時。境內共有大中型水庫3座,蓄水能力達2.2億立方米,建有亞洲最大的地下水庫----黃水河地下水庫,城區日供水能力達到9萬噸。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設立了新區和海濱經濟園區,目前正在加緊建設中,初步形成了"東城西城相融、南山北海呼應、新區居中、組團式發展"的城市建設新格局,目前建成區面積達到2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到44%,城市的經濟地位和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

經濟發展

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名單中,龍口排名第11位,在山東26個全國百強縣中排名第一。2002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62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實現地方財政總收入9.5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億元(新口徑),分別增長26.5%和32.2%;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億元,增長40%。農業以產業化經營及標準化綠色農業著稱。2002年,高值田發展到8.7萬畝;果品總產量22.2萬噸,水產品產量19.1萬噸,山東梨、龍口冬粉、龍口草莓、龍口對蝦、桑島海參等土特產品遠近聞名;規劃實施了以"雙十雙五"工程為主樞架的農業產業化和"山區經濟二次創業"戰略,標準化農業和綠色農業得到全面實施,農業經濟的整體素質和效益顯著提高。全市糧經比例調整到1:4,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27處,建設了總庫容達12萬噸的中國北方最大的氣調庫、冷風庫群,有7家企業、14個品種獲得綠色食品證書,優質蘋果、山東梨首次打入北美市場。2002年,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75億元,被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縣"稱號。工業基礎雄厚,運行質量逐年提高。全市現有工業企業1942家,形成了機械、家電、化工、紡織、輕工、建材等6大支柱行業,新型建材、食品、電子,電器、汽車關鍵零部件四大新興支柱產業也得到較快發展。現已培植出了十大企

龍口海景房龍口海景房

業集團、十大民營企業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骨幹企業,擁有上市企業3家,被省體改委列入省資本運營重點聯繫市。2002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達到49家,最高達45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32處,最高達7億元。創省級以上名牌產品8個,其中"威龍"牌葡萄酒屬於中國名牌產品,"龍豐"商標被國家認定為全國馳名商標,通過ISO質量體系或產品認證的企業達到98個。2002年,全市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10億元,利稅33.7億元,分別增長16.3%和17%,工業動力用電量達到17.6億千瓦時,增長10.4%。第三產業繁榮活躍。南山景區二期工程、東海108洞國際高爾夫球場、龍鼎廣場、糖酒大廈、博商廣場等大型商貿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為發展第三產業打下了良好基礎。果蔬家具裝飾材料批發市場等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被中國商業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評為"全國百強工業批發市場"。目前各類市場發展到66處。2002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5%;集市貿易成交額達到35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4億元,增長15.5%。現代物流業方興未艾,擁有勝通物流和興隆道恩兩大物流企業,其中勝通物流是我省唯一一家具備二級資質的縣級物流企業。全市加入第三方物流企業達到20戶,年配貨額過億元的物流企業已達2處,小型物流配送點35個,超市內部配送中心3個。以南山風景區、屺姆島旅遊區、徐福故里旅遊區和之萊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旅遊業,成為我市新興產業中的亮點。2002年,全市旅遊接待人數達100萬次,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6億元。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全市個體工商業戶發展到1.6萬戶,註冊資本2.42億元,從業人員3.14萬人;私營企業達到1514戶,註冊資本8.19億元,從業人員1.85萬人。2002年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稅收1.15億元,占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的12.1%。

經濟國際化進程加快

多年來,龍口市緊緊圍繞推進經濟國際化這一主線,內抓載體建設,外抓招商引資,努力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經濟外向度不斷提高。主要是規劃建設了"四區六園"(龍口經濟開發區、龍港經濟開發區、黃城工業園、北部海濱經濟園區、城市新區、南山工業園、叢林工業園、科億達工業園、興隆道恩工業園和海盟機械工業園),新設立的經濟開發區、黃城工業園和海濱經濟園區已初具規模,對外開放的承載能力大為增強,並進一步健全了服務機構,完善了基礎設施,為國內外客商到龍口投資創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近年來,已同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關係,有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龍口投資,特別是成功地吸引世界500強企業三井物產株式會社來我市投資。2002年,全市共舉辦利用外資項目68個,累計達到559個;完成契約外資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億美元,累計分別達到11億美元和7億美元。2002年,全市實現出口創匯1.7億美元,增長25%。龍口市涉外機構齊全,海關、檢驗檢疫等聯檢機構配套,實行24小時服務,通關便利 。

科教事業

1994年,該市被山東省科委確定為全省唯一成縣(市)建制的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1996年,在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評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國家科委確定為全國兩個“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1998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的“全國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示範區”,1999年兩個示範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部驗收。1999年和2002年,我市聘請專家成立了第一屆和第二屆政府科技顧問團,組建了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開通了科技經濟信息網。到2002年底,全市已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計畫”"7項,申報專利1646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9家,創國家級新產品122種。龍口市在國內率先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中國小和職業學校達到191所,擁有國家批准設立的民辦大學和中加合作的東海外國語學校,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職教、成教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在校學生9.3萬多人,2002年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學員1900多人。

文明建設

結合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積極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並落實了領導幹部任期制、任前公示制、試用期制和聘任制。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為總抓手,紮實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在鎮級探索推行了以“三定一公開”為主要內容的“一線工作法”,切實把鎮級工作重心下移到農村一線。按照“五個好”要求,全面加強了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班子建設。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有效維護了黨紀政紀的嚴肅性。認真紮實地進行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試點工作,制定了黨代表大會常任制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在加快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目前全市共有煙臺市級以上文明單位67個,其中省級文明單位12個,國家級文明單位2個。去年獲得全省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綜合實力

1991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行列,居第60位;1992年躍居第37位,1994年上升到第35位,2003年位居第25位,2004年位居第21位;2005年在全國百強縣排名第16位,2009年在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中,龍口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11位,在山東26個全國百強縣(市)中排名第一。

社會事業

1996年,在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評比中列第12位;1997年,被原國家科委確定為全國兩個“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之一;1998年,被確定為山東省唯一的“全國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示範區”;去年獲得“全國科技進步市”稱號。全市已累計實施省級以上“火炬”計畫117項,申報專利2718件,創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1家,開發國家級新產品130個。全市中國小和職業學校達到165所,在校學生8.6萬人,2005年向全國高等院校輸送學員3713人。擁有國家批准設立的民辦大學—煙臺南山學院,初步形成了幼教、普教、高教、成教全面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同時,文化、環保、衛生、民政、民兵預備役等各項社會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先後獲得全國教育、文化、科技進步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社會和諧穩定

在城市,深入開展“五城聯創”活動,即創建全省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省全國平安城市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努力建設平安龍口、和諧龍口和生態龍口。在農村,圍繞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堅持黨委、政府主導推動,不斷加大財政支農力度,穩步實施了“五通雙建六保”工程,農村面貌和農民民眾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廣泛開展了“知民情、解民憂,讓民眾滿意”活動,為民眾辦了一批實事、好事,使民眾充分享受到了發展帶來的實惠。高度重視並切實抓好信訪工作,廣泛開展了信訪工作“雙教育、雙規範”活動,推動信訪工作步入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加快推進普法和依法治理步伐,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有力維護了社會穩定和政治安定。2005年,人民民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98%。先後獲得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和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市等榮譽稱號。

人民生活

2002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4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20元,比上年增加129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和住宅居住面積分別達到6.62平方米和14.2平方米;每百戶居民彩電、電冰櫃、機車、空調和電腦擁有量分別達到105台、83台、51輛、14台和7台。截止2002年底,全市城鄉居民儲蓄餘額達到101.7億元,人均1.6萬元。

龍口特產

龍口冬粉
馳名中外的龍口冬粉生產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朝鹹豐年間即銷往國外,距今已有150年歷史。
龍口冬粉用綠豆作原料,按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富含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其特點是纖細、柔韌、白亮透明、久煮不爛。食用時不論油炸、燉煮、熱烹、涼拌,均潤滑可口。國際友人稱之謂"玻璃麵條"、"龍鬚"、"春雨"。
三十年代,龍口有大小粉莊50餘家,專營冬粉出口,生意十分興隆,為龍口諸業之最。近年來,隨著生產工藝的改進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龍口冬粉的產量和質量均有顯著提高,現龍口冬粉年出口量均在萬噸以上,暢銷世界80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為龍口市外貿出口的主要商品。
山東梨
山東梨因原產於黃縣(現龍口市),又稱黃縣長把梨,因其在國內大梨出口中占有顯赫位置,故現出口部分以"山東梨"冠名。
山東梨(長把梨)原生長在東江鎮崔家村,清朝康熙年間始有栽培,距今已有260多年的歷史,其母樹原名叫"天生梨",後經嫁接繁育成為今天的大梨品種。它以皮薄渣白、汁多甜脆、耐貯存、貯存後品質變優而著稱於世。每年出口達3萬噸之多。
龍口葡萄
龍口葡萄多數種植在灘涂沙土地上。由於土層疏鬆,水分適宜,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空氣濕潤,所以龍口葡萄含糖量高、顆粒大,味道別具一格,既是釀造葡萄酒的上品,也是水果席上的美味。
目前龍口葡萄釀酒品種已發展到2萬畝,成為煙臺張裕葡萄酒、威龍葡萄酒的原料生產基地,其它品種3萬畝,湧現出許多葡萄集約化種植園,其中蘭高鎮萬畝巨峰葡萄生產銷售加工基地遠近聞名,其巨峰葡萄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暢銷全國南北各大城市。
龍口對蝦
龍口海域是捕撈對蝦的重要海域。龍口對蝦個大、肉實、味鮮,是宴席上的名貴菜餚之一。對蝦捕撈季節,龍口港灣帆船如雲,機聲隆隆,晝夜不息。對蝦成為龍口外貿出口的重要產品之一。
龍口草莓
清朝末年,草莓隨當地人的遠洋經商被帶到龍口,時稱"洋莓果"、"高麗果"。
建國以後60年代開始大面積栽培,近年來引進了國內外諸多優良品種,在栽培技術上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與開發,引用了保護地栽培技術,有效提高了草莓的品質和產量。現全市發展草莓2萬餘畝,總產量在6萬噸以上,居全省第一位,湧現出中村鎮、文基鎮等草莓之鄉。
獨特的立地條件、適宜的氣候環境,加上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造就了龍口草莓個大、味美的個性產品享譽全國。草莓收穫季節,八方客商紛至沓來,產品暢銷東北、華北地區。
桑島海參
龍口市桑島周圍海域內生長的一種"刺參",是名貴的高級滋補品,它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碘等多種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70%以上,具有極佳的養身滋補作用,是高級宴席上的名貴菜餚,是膠東海洋一大名產 。

海峽名稱

龍口海峽(Dragon's Mouths )亦譯德拉貢海峽;西班牙語作Bocas del Dragon。
加勒比海東南部海峽。在特立尼達島西北端和委內瑞拉的帕里亞(Paria)半島東端之間。寬約20公里(12哩)。南為開闊的帕里亞灣。海峽內多齒狀岩石小島,水流洶湧,航行困難。 3.

專業名詞

堵截河水迫使其流向預定通道的工程措施。向流水中拋投料物填築戧堤的工作稱進占。兩岸進占後預留的河道泄流口門稱龍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