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茶葉]

龍井[茶葉]

龍井是中華傳統名茶,屬於綠茶,位列中國茶品之首。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一帶,由古代茶農創製於宋代,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歷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的特點,西湖龍井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西湖龍井茶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鮮醇爽口。龍井茶含胺基酸、兒茶素、葉綠素、維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葉多,營養豐富。與紅茶,白茶齊名,為中國最主要茶類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龍井龍井
龍井茶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龍井原名龍泓,是一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晉代葛洪曾在此煉丹。離龍井500米左右的落暉塢有龍井寺,俗稱老龍井,創建於五代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初名報國看經院。
龍井始產於宋代。北宋時改名壽聖院。南宋時又改稱廣福院、延恩衍慶寺。明正統三年(1438年)才遷移至井畔,現寺已廢,僻為茶室。
元朝,虞集《游龍井》詩中寫道:“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
龍井明代,龍井茶日負盛名。清代,龍井茶的名氣與日俱增,不斷提高,特別是在乾隆年間,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曾巡遊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龍井、雲棲等地,敕封了龍井“十八棵御茶”,並留下了不少有關龍井茶的詩詞,使得龍井茶的名聲越來越好。龍井茶的出名,推動了龍井茶的發展,西湖周圍的鄉村開始發展茶園。
19世紀末,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如虎跑寺、龍井寺等以及部分村民開起了茶葉店,開始自產自銷龍井茶。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龍井茶的發展,周恩來總理、朱德委員長、陳毅元帥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多次到龍井茶區視察,鼓勵茶區人民多產龍井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茶園面積不斷擴大,茶葉產量日益增加,炒制工藝和技術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龍井43等新品種的育成推廣和龍井茶炒制機械的研製套用,對提高龍井茶的品質、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949年前,因龍井茶的產地不同,炒制方法略有差異,產品各具特色,分別用“獅、龍、雲、虎、梅”5個字號來稱呼,如“獅字龍井”、“雲字龍井”等。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改為“獅、龍、梅”3個品類,產於西湖鄉龍井村的稱為“獅字龍井”或“獅峰龍井”,其自然品質最好;產於西湖鄉梅家塢、梵村、雲棲、外大橋一帶的稱為“梅字龍井”或“梅均龍井”,做工精湛;西湖鄉其餘地方生產的稱為“龍字龍井”或“西湖龍井”。
1965年國家採用統一收購標準樣,統稱西湖龍井。20世紀八九十年代,在改革開放的大環境中,隨著名優茶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以及龍井茶品種的大力推廣套用和炒制技術的培訓、傳播擴散,尤其是龍井茶機械和機制工藝技術的日趨完善,使得龍井茶歷史產區以外的地方,如杭州市的餘杭、蕭山、富陽以及浙江的新昌、嵊州等地也相繼按龍井茶的採制方法生產出扁形茶,從而就有了“西湖龍井”和“浙江龍井”之稱。

主要品種

龍井龍井
龍井茶因其產地不同,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越州龍井三種,除了西湖產區168平方公里的茶葉叫作西湖龍井外,其它兩地產的俗稱為浙江龍井茶。西湖龍井按照產地不同,又有“獅(獅峰)、龍(龍井)、雲(雲棲)、虎(虎跑)、梅(梅家塢)”五個品牌,各自在產地小環境和炒制技巧上略有差異,導致茶葉品質各具特色,其中獅字龍井品質最佳,每年的清明前珍品都奇貨可居。因為採摘時間不同,分為“明前茶”和“雨前茶”。在清明前採制的叫“明前茶”,穀雨前採制的叫“雨前茶”。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說法。
群體種
群體種是龍井茶最早的品種,也是當下來看茶葉品質最好的,人們常說的獅峰山上的西湖龍井茶就是這個品種。一般來說,群體種採摘的時間較其它品種要晚一些,大約在清明左右。
龍井43
是中國家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龍井群體中選育出來的無性系國家級品種。灌木型,中葉類,樹姿半開張,分枝密。特早生種,在青島地區一芽一葉期為4月中、下旬。育芽能力特強,發芽整齊密度大,芽葉短壯少毛,春茶一芽二葉乾樣約含胺基酸3.7%、茶多酚18.5%、兒茶素總量12.1龍井%、咖啡鹼4.0%。適制雀舌、龍井、玉葉等扁形名優綠茶。
平陽特早
中葉類、灌木型、特早生種。青島地區名茶開採期4月中、下旬,發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強。特點:香氣高是它顯著的特點,同一時期采的茶葉,平陽早品貌上要好些,但口味稍微清淡。
大佛白龍井
大佛白龍井的製作原料為安吉白茶,2000年安吉白茶被處於高山雲霧之地的新昌鏡屏鄉茶農從安吉引進試種獲得成功,2002年又被該鄉龍井茶炒制高手炒製成龍井。經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理化檢驗,其胺基酸含量達7。1%。在沈培和的建議下,桐橋灣村炒制的白茶終於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大佛白龍井。
迎霜
該品種系杭州市茶科所從福雲自然雜交後代中採用單株選育而成的小喬木型、中葉類無性系良種。發芽早,春芽萌發期一般在3月上旬,一芽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發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強,生長期長,茸毛多,葉黃綠色,持嫩性強,但抗逆性稍弱。一芽三葉,百芽重為45.0克。產量高,紅、綠茶兼制,尤其適制名優綠茶特點:香味高並鮮濃。
浙農117
浙江大學選育龍井的優質、高產、早生的紅綠兼用的無性系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鑑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持嫩性強、適制扁形與針形茶、芽壯色綠。發芽時間早、青島地區名茶開採時間在5月上旬、育芽力強、抗逆性強,特別是抗寒性突出、製成的綠茶香高持久、滋味濃鮮爽口。
浙農139
浙江大學選育優質、高產、早生的無性系良種茶樹良種,2002年通過浙江省省級鑑定,列為浙江省重點推廣品種。春茶開採期比早生種福鼎大白茶早7天左右,適制名優綠茶,香氣高而持久、味鮮醇有回甘,並有耐貯藏的特點,單產比福鼎大白茶增27%。葉色翠綠、產量高.優點是持嫩性好、抗寒性強,缺點是抗病性稍弱。
烏牛早
該品種成熟最快,一般立春一到就開始發芽,公曆3月上旬就可以開摘。由於烏牛早外形和西湖龍井相似,產量也很大,所以在春茶上市的早期,市場上有些不法商販用它來冒充西湖龍井。

級別分類

西湖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級至十級共11個級,其中特級又分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餘每個級再分為5個等,每個級的“級中”設定級別標準樣。隨後稍作簡化,改為特級和一至八級,共分43個等。到1995年,進一步簡化了西湖龍井茶的級別,只設特級(分為特二和特三)和一級至四級;同年,浙江龍井茶分為特級和一至五級,共6個級別樣。
特級一芽一葉初展,扁平光滑。
一級一芽一葉開展,含一芽二葉初展,較扁平光潔。
二級一芽二葉開展,較扁平。
三級一芽二葉開展,含少量二葉對夾葉,尚扁平。
四級一芽二、三葉與對夾葉,尚扁平,較寬、欠光潔。
五級一芽三葉與對夾葉,扁平較毛糙。

功效作用

龍井龍井
龍井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具有生津止渴、降血壓、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產物過敏等功效與作用:
1、興奮作用
茶葉的咖啡鹼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作用
茶葉中的咖啡鹼和茶鹼具有利尿作用,用於治療水腫、水滯瘤。利用紅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
3、強心解痙
咖啡鹼具有強心、解痙、鬆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
4、抑制動脈硬化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所以經常飲茶的人當中,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低。
5、抗菌、抑菌
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於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將細菌殺死。可用於治療腸道疾病,如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皮膚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了皮,用濃茶沖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口腔發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
5、減肥
茶中的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合物,能調節脂肪代謝,特別是烏龍茶對蛋白質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達到減肥功效。
6、防齲齒
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於酸的“氟磷灰石”,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
7、抑制癌細胞
茶葉中的黃酮類物質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抗癌作用,作用較強的有牡荊鹼、桑色素和兒茶素。
8、消臭、助消化功效
口臭時食物殘渣在酶的作用下形成甲基硫醇化合物產生臭味。西湖龍井茶湯可抑制這種酶的活性,起到消除口臭的作用,更能刺激分泌更多的消化液,有助於澱粉、蛋白質和脂肪的分解,幫助消化。

飲用指南

品茶方法

龍井龍井
水溫方面,則套用約75攝氏度到85攝氏度的水。不要用100攝氏度沸騰中的水,是要高沖,低倒。茶泡好,倒出茶湯後,若然不打算立即沖泡,就該把茶盅的蓋子打開,不要合上。沖泡的時間,是要隨沖泡次數而增加。中茶文化-龍井的泡法沒有一定的方式。
上投法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置入適量適溫的開水後,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
2.靜待龍井茶一片一片下沉。
3.茶葉在杯中逐漸伸展,一旗一槍,上下沉浮,湯明色綠。
中投法
1.準備透明玻璃杯(本例杯子大小約200ml),先置入適溫開水約三分之一,投入約5公克龍井茶葉,靜待茶葉慢慢舒展。
2.待茶葉舒展後,加滿開水。
下投法
1.準備瓷蓋杯(本例大小約150ml),溫杯,投入適量龍井茶葉。
2.加入少許適溫開水。
3.拿起沖泡杯,徐徐搖動使茶葉完全濡濕,並讓茶葉自然舒展。
4.待茶葉稍為舒展後,加入九分滿開水。
5.等待茶葉溶出茶湯。
6.用杯蓋稍微撥動茶湯,使茶葉溶出的茶湯更平均。
7.倒入小茶杯中品飲。

注意事項

新茶並非越新越好,喝法不當易傷腸胃,由於新茶剛採摘回來,存放時間短,含有較多的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及醇類等物質,這些物質對健康人群並沒有多少影響,但對胃腸功能差,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腸道炎症的病人來說,這些物質就會刺激胃腸黏膜,原本胃腸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誘發胃病。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個月的新茶更要少喝或不喝。
此外,茶中還含有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質,這些物質還會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有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病的患者應適量飲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時飲用。

文化

龍井茶道

龍井龍井茶道
西湖龍井茶是綠茶中最具特色的茶品之一,龍井茶以龍井獅峰一帶、梅家塢、龍井村所產為最佳。常見的龍井茶道如下:
(一)初識仙姿
龍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盛譽。優質龍井茶,通常以清明前採制的為最好,稱為明前茶;穀雨前採制的稍遜,稱為雨前茶,而穀雨之後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藝衡曾有“烹煎黃金芽,不取穀雨後”之語。
(二)再賞甘霖
“龍井茶、虎跑水”是為杭州西湖雙絕,沖泡龍井茶必用虎跑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從砂岩、石英砂中滲出,流量為43286.4立方米/日。在將硬幣輕輕置於盛滿虎跑泉水的賞泉杯中,硬幣置於水上而不沉,水面高於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該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張力大,碳酸鈣含量低。請來賓品賞這甘霖清冽的佳泉。
(三)靜心備具
沖泡高檔綠茶要用透明無花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賞茶葉在水中上下翻飛、翩翩起舞的仙姿,觀賞碧綠的湯色、細嫩的茸毫,領略清新的茶香。沖泡龍井茶更是如此。現在,將水注入將用的玻璃杯,一來清潔杯子,二來為杯子增溫。茶是聖潔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顆聖潔之心。
(四)悉心置茶
“茶滋於水,水藉於器”。茶與水的比例適宜,沖泡出來的茶才能不失茶性,雙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來說,茶葉與水的比例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葉。現將茶葉用茶則從茶倉中輕輕取出,每杯用茶2~3克左右。置茶要心態平靜,茶葉勿掉落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應有的修養。
(五)溫潤茶芽
採用“迴旋斟水法”向杯中注水少許,以1/4杯為宜,溫潤的目的是浸潤茶芽,使乾茶吸水舒展,為將要進行的沖泡打好基礎。
(六)懸壺高沖
溫潤的茶芽已經散發出一縷清香,這時高提水壺,讓水直瀉而下,接著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覆三次,讓茶葉在水中翻動。這一衝泡手法,雅稱鳳凰三點頭。鳳凰三點頭不僅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為了顯示沖泡者的姿態優美,更是中國傳統禮儀的體現。三點頭像是對客人鞠躬行禮,是對客人表示敬意,同時也表達了對茶的敬意。
(七)甘露敬賓
客來敬茶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也是茶人所遵從的茶訓。將自己精心泡製的清茶與新朋老友共賞,別是一番歡愉。讓我們共同領略這大自然賜與的綠色精英。
(八)辨香識韻
評定一杯茶的優劣,必從色、形、香、味入手。龍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佳茗之稱。其色澄清碧綠,其形一旗一槍,交錯相映,上下沉浮。通常採摘茶葉時,只採嫩芽稱“蓮心”;一芽一葉,葉似旗、芽似槍,則稱為“旗槍”;一芽兩葉,葉形捲曲,形似雀舌,故稱“雀舌”。聞其香,則是香氣清新醇厚,無濃烈之感,細品慢啜,體會齒頰留芳、甘澤潤喉的感覺。
(九)再悟茶語
綠茶大多衝泡三次,以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龍井茶初品時會感清淡,需細細體會,慢慢領悟。正如清代茶人陸次之所說:“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為益於人不淺故能療疾,其貴如珍,不可多得也。”品賞龍井茶,像是觀賞一件藝術品。透過玻璃杯,看著上下沉浮的茸毫,看著碧綠的清湯,看著嬌嫩的茶芽,龍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畫、一首春天的詩。讓人置身在一派濃濃的春色里,生機盎然,心曠神怡。
(十)相約再見
魯迅先生說過:“有好茶喝,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一杯春露暫留客,兩腋清風幾欲仙”,西湖美景、龍井名茶,早已名揚天下。遊覽西湖,品飲龍井茶,是旅遊者到杭州的最好享受。西湖龍井茶產於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其品質特點是:外形扁平挺秀,色澤綠翠,內質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葉色綠,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西湖龍井茶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稱著。

故事傳說

龍井龍井
龍井的外形與傳說:
一、古時龍井旁住著一位老婦人,周圍有18棵野山茶樹,家門口的路是南山農民去西湖的心經之路,行人走到這裡總想稍事休息,於是老太太就在門口放一張桌子,幾條板凳,同時就用野山茶葉沏上一壺茶,讓行人歇腳,日子一久,遠近聞名。有一年冬天,快過年時分,雪下得很大,茶樹也將凍死,採辦年貨的行人絡繹不絕,依舊在老太太家門口歇腳,其中有一長者見老太愁容不展,就問:“老太太年貨採辦了沒有?”老太太長吁短嘆地說:“別說年貨無錢採辦,就是這些茶樹也快凍死,明年春天施茶也就不成了。”長者指著邊上一個破石臼說:“寶貝就在這裡,有何為,不如將此石臼賣於我好么?”老太太說:“這石臼越舊越好,如今洗了就不值錢了。”老太太說:“破臼本不值錢,你要只顧取去。”長者掏出10兩銀子將石臼搬去,老太太本不肯收錢,無奈長者轉身已不知去向,老太太只得將錢收下。過了年,第二年春天,18棵茶樹嫩牙新發,長得比往年好,並且洗臼潑水的地方又長出無數棵茶樹,老太太又歡天喜地的施起茶來。這就是龍井茶葉的來歷。

二、龍井茶現在的扁形特點相傳源於清乾隆皇帝。據傳乾隆巡遊杭州時,喬裝打扮來到龍井村獅峰山下的胡公廟前,老和尚獻上西湖龍井茶中的珍品——獅峰龍井請乾隆品飲。乾隆飲後噸感清香陣陣,遂親自採茶,並在匆忙中將所采之茶放入衣袋帶回京城。時間一長,茶芽夾扁了,卻備受太后讚賞……乾隆傳旨封胡公廟前茶樹為御茶,每年炒製成扁形龍井進貢,供太后享用。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一般認為,龍井茶的扁形,是明末清初,受臨近的安徽大方茶製作的影響所致。

產地分布

龍井茶名聞中外,根據產地分獅、龍、雲、虎,即獅峰、龍井、雲棲、虎跑四地,民國後梅家塢的產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人們按照五個產地的不同品質劃分龍井茶的質量排名,分別是獅、龍、雲、虎、梅。解放後,龍井茶在浙江省內得到了廣泛的種植,品質參差不齊,現在統一分為西湖龍井、錢塘龍井和越州龍井,以西湖龍井品質最佳。特級龍井茶需要在鐵鍋里用手翻炒,一次只能炒250克清茶,需耗時30分鐘。茶鍋用電去加熱一般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

採制

龍井龍井
1、一般每年3-5月份採摘和製作的茶葉,稱為春茶。春茶分為明前茶、雨前茶、雨後茶。“明前茶”是清明節前(4月5號之前)採制的茶葉,分為四個等級:特特級、特一級、特二級、普通二級。“雨前茶”是清明後穀雨前(4月21號之前)採制的茶葉,分為兩個等級:一級、二級。
2、一般6-7月份採制的茶為夏茶。
3、一般每年8-9月份採制的茶葉為秋茶。

採摘1芽1葉和1芽2葉初展的芽葉為原料,經過攤放、炒青鍋、回潮、分篩、輝鍋、篩分整理(去黃片和茶末)、收灰貯存數道工序而製成。龍井茶炒制手法複雜,依據不同鮮葉原料不同炒制階段分別採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壓、磨”等十大手法。凡觀看過炒制龍井茶全過程的,都會認為龍井茶確實是精工細作的手工藝品。西湖龍井茶的採摘和加工技藝相當講究。每年春天,茶農分四次按檔次採摘青葉,“清明”前三天採摘的稱“明前茶”。據說最早的時候“明前茶”的採摘必須由未婚女孩子來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雙唇採下,因為用手指掐下來的茶葉,其掐痕在製成茶葉後仍去不掉。現在雖然已改用手來採茶,但規矩還是不少,諸如:必須小心輕柔地摘下葉片,摘一片就要馬上放一片入茶籃等,據說葉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溫度就會令葉片由綠變紅。

明前茶,嫩芽初迸狀似蓮心,故稱“蓮心”。一個熟練的採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採摘嫩芽十二兩,一斤乾茶有三萬六千顆嫩芽,故極為珍貴,稱得上珍品中的絕品。而過了清明後採摘的茶葉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貴了,穀雨前採摘的二春茶稱“雨前茶”,量比較多,已有一葉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長,其形如槍,故又稱之為“旗槍”。

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葉兩瓣,兩葉一芽,形似雀舌,稱為雀舌;四春茶則在三春茶後一月開始採摘,這時茶已成片,並附帶有茶梗,稱之為“梗片”,在過去是供茶農的後代練技術用的。

西湖龍井茶的加工炒制,因原料等級不同,加工技術也不盡相同,產品各有特色。特級西湖龍井茶全是採取手工炒制。鮮嫩的條芽,在八十度的溫度下加工,要求保持茶葉的顏色、香味和美觀。炒茶每鍋一次只能炒二兩,一個熟練的炒茶能手,一天只能炒二斤多乾茶。

入菜食譜

龍井湯圓

龍井湯圓龍井湯圓
原料:
湯圓餡100克,糯米粉250克,高級龍井茶葉25克。
做法:
1、取糯米粉適量用水調散,揉勻,再和湯圓餡分別包成大小均勻的湯圓。
2、將龍井茶葉放入杯中,沖入適量開水浸泡2分鐘,把茶汁潷掉不用,再沖入開水泡好。
3、鍋內放入清水燒開,將湯圓下鍋,煮熟,分別撈出放在碗中,再取適量茶汁澆入即成。
特點:
本品色澤淡綠,清香醇濃,口感細嫩,爽口不膩。此為一款四川風味小吃

龍井香炸黃花魚

原料:黃花魚一條、龍井茶10克、鹽適量、黃酒150毫升。
做法:
1、將黃花魚刮鱗去內臟清洗乾淨後備用。
2、將龍井茶用85度的熱水沖泡,沖泡二三分鐘後,將茶渣與茶湯分離,取茶湯100毫升。
3、將黃花魚片開,用鹽、黃酒和茶湯進行浸泡十分鐘左右,讓黃花魚充分入味。
4、將醃製好的黃花魚,放入油鍋中炸酥後撈出。
5、將泡過的龍井茶放入鍋中炸香,炸好後裝盤。
6、將黃花魚鋪在盤中的茶葉上就可以上桌了。

龍井蝦仁

原料:活大河蝦1000克,龍井新茶1.5克,雞蛋1個,紹酒1.5克,精鹽3克。味素2.5克,澱粉40克,熟豬油1000克(約耗75克)。
做法:
1、將蝦去殼,擠出蝦仁,換水再洗。這樣反覆洗三次,把蝦仁洗龍井蝦仁得雪白取出,瀝乾水分(或用潔淨乾毛巾吸水),放入碗內,加鹽、味素和蛋清,用筷子攪拌至有粘性時,放入乾澱粉拌和上漿。

2、取茶杯一個,放上茶葉,用沸水50克泡開(不要加蓋),放1分鐘,濾出40克茶汁,剩下的茶葉和汁待用。

3、炒鍋上火,用油滑鍋後,下熟豬油,燒至四五成熱,放入蝦仁,並迅速用筷子找散,約15秒鐘後取出,倒入漏勺瀝油。

4、炒鍋內留油少許置火上,將蝦仁倒入鍋中,並迅速倒入茶葉和茶汁,烹酒,加鹽和味素,顛炒幾下,即可出鍋裝盤。

龍井鮑魚

原料:鮑魚200克,龍井茶葉、料酒各15克,菜心50克,清湯300克,精鹽5克,味素2克,胡椒麵1克,水豆粉30克,雞蛋2個,乾豆粉10克。

做法:

1、將鮑魚用料酒、精鹽、胡椒麵碼味,將蛋清、乾豆粉調成糊,拌勻;

2、用開水沖泡茶葉,頭道茶水不用,再沖第二次,留75克茶水待用;將茶葉帶水,翻扣在深圓盤正中,並將75克茶水倒入盤內;

3、把鍋內清湯燒至剛開,將鮑魚、菜心、味素放入,裝盤即可。

龍井鮑魚

原料:鮑魚200克,龍井茶葉、料酒各15克,菜心50克,清湯300克,精鹽5克,味素2克,胡椒麵1克,水豆粉30克,雞蛋2個,乾豆粉10克。
做法:
1、將鮑魚用料酒、精鹽、胡椒麵碼味,將蛋清、乾豆粉調成糊,拌勻;
2、用開水沖泡茶葉,頭道茶水不用,再沖第二次,留75克茶水待用;將茶葉帶水,翻扣在深圓盤正中,並將75克茶水倒入盤內;
3、把鍋內清湯燒至剛開,將鮑魚、菜心、味素放入,裝盤即可。

鑑別方法

龍井龍井
西湖龍井,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茶葉為扁形,葉細嫩,條形整齊,寬度一致,為綠黃色,手感光滑,一芽一葉或二葉;芽長於葉,一般長3厘米以下,芽葉均勻成朵,不帶夾蒂、碎片,小巧玲瓏。龍井茶味道清香,假冒龍井茶則多是清草味,夾蒂較多,手感不光滑。

四大招數:
一、辮“色綠”:乍一看,本塘、沙鱉都色綠,但通體綠得逼人眼的,必是沙鱉。我區168平方公里的特級、高級新茶,尤其是“西湖龍井”極品的“獅峰龍井”,色澤恰恰是翠綠和龍井茶農謂之的“糙米色”相間,而且綠、黃兩色天然渾成,恰似水墨畫墨跡濃淡相洇。而沙鱉呢,仿冒手段已相當高,也綠中帶黃了,但這是火軍鍋時加大火候硬“悶”出來的,黃得死翹翹、糊糟糟,通體蒙一層陰黃若浮腫病臉色,乃至隱約炒焦痕跡;

二、聞“香郁”:書上說西湖龍井茶“香郁若蘭”——這比喻只對了一半,較之國蘭幽香,西湖龍井茶香味更濃,西湖鄉茶農直觀、形象地謂之“(油煎)蠶豆瓣香”,就是“蘭花豆”香。“龍井”本塘尤其是特、高級“獅峰龍井”,放杯中先別續水,蓋兒扣上先“悶”幾分鐘,揭蓋聞之,蘭花豆特有的香氣裊裊升起,而且其中又摻幾絲蜂蜜的甜味兒,續水時那“香郁”尤是濃烈撲鼻。沙鱉也香,但清淡多了,而且新昌貨“栗子香”、蕭山貨隱約“土腥氣”、紹興等地的則雜七雜八香----均非蘭花豆香,沖泡時和續水二三次後最易露餡;

三、品“味醇”:首次沖泡從容飲至三分之一,再續水飲至一半----此其時也,十足外行也能立判真假,本塘的口感“香郁”而復“醇厚”,蘭花豆香里閃爍幾許蜜糖的甜絲絲感覺,而且味蕾有一種龍井茶農謂之“滑溜溜”的獨特質感,這質感類乎青島啤酒別於任何品牌,味蕾的份量、質感要“重”一些,同時那“醇厚”亦即滑溜溜感覺更其細膩,類乎麵粉之於芡粉。接下來,咽幾下口水“回味”,清雅甜味兒明明白白彌潤咽喉,七八分鐘後品啜之,甜味兒猶存焉,書上謂之“三口不忍漱”。沙鱉呢,一品味原形畢露,首先是香味兒明顯清淡,這感覺類乎張生記老鴨煲少放了鹽,蓋因獨缺本塘“味醇”獨有的香甜回味和醇厚質感也,同時顯明種種雜味兒:有的摻幾絲若井水的威味兒,有的間雜土腥氣,不一而足,即使是跟本塘極易亂真的新昌、諸暨有幾處高山茶,淡淡甜味兒一律若蔗糖,蜜糖甜味兒無存;

四、觀“形美”:沙鱉精心仿冒,明前茶同樣形如蓮芯,沖泡則同樣若“雀舌”侯哺、“碗釘”直豎、“鷹爪”倒掛,奈之何?且點中沙鱉死穴:其精心仿製,每每是長短整齊劃一,炒碎的芯兒、片兒、末兒往往煞煞清爽。本塘呢,皇帝女兒不愁嫁之故、自產自銷之故,末道工序往往“粗放”些,往往長短參差,茶芯、茶片、茶末往往未扇盡。另外,一般來說,本塘往往外表“闊”一些,體壯豐腴焉,沙鱉則大多體“瘦”苗條狀,條桿兒很爽焉。

總兒言之,概而言之,那四大招數,辯色是“基礎”,聞香屬“前提”,品味乃“關鍵”,至於觀形,除非高手,大可忽略不計。

儲存方法

龍井龍井
1、塑膠袋、鋁箔袋貯存法
最好選有封口且為裝食品用之塑膠袋,材料厚實一點、密度高的較好,不要用有味道或再制的塑膠袋。裝入茶後袋中空氣應儘量擠出,如能用第二個塑膠袋反向套上則更佳,以透明塑膠袋裝茶後不宜照射陽光。以鋁箔袋裝茶原理與塑膠袋類同。另外,將買回來的茶分袋包裝,密封后裝置於冰櫃內,然後分批沖泡,以減少茶葉開封后與空氣接觸的機會,延緩品質劣變的產生。

2、金屬罐貯存法
可選用鐵罐、不鏽鋼罐或質地密實的錫罐,如果是新買的罐子,或原先存放過其它物品留有味道的罐子,可先用少許茶木置於罐內,蓋上蓋子,上下左右搖晃輕擦罐壁後倒棄,或將鐵罐用火烘烤一下,以祛除異味。市面上有販售兩層蓋子的不鏽鋼茶罐,簡便而實用,如能配合以清潔無味之塑膠袋裝茶後,再置入罐內蓋上蓋子,以膠帶粘封蓋口則更佳。裝有茶葉的金屬罐應置於陰涼處,不要放在陽光直射、有異味、潮濕、有熱源的地方,如此,鐵罐才不易生鏽,亦可減緩茶葉陳化、劣變的速度。另錫罐材料緻密,對防潮、防氧化、阻光、防異味有很好的效果。

3、低溫貯存法
將茶葉貯存的環境保持在5℃以下,也就是使用冷藏庫或冷凍庫保存茶葉,如為家庭儲藏則可使用冰櫃,此法應注意:

(1)貯存期六個月以內者,冷藏溫度以維持0~5℃最經濟有效;貯藏期超過半年者,以冷凍(-10℃至-18℃)較佳。

(2)貯茶以專用冷藏(冷凍)庫最好,如必須與其它食物共冷藏(凍),則茶葉應妥善包裝,完全密封以免吸附異味。

(3)冷藏(冷凍)庫內之空氣循環良好,以達冷卻效果。

(4)一次購買多量茶葉時,應先予小包(罐)分裝,再放入冷藏(凍)庫中,每次取出所需沖泡量,不宜將同一包茶反覆冷凍、解凍。

(5)由冷藏(冷凍)庫內取出茶葉時,應先讓茶罐內茶葉溫度回升至與室溫相近,才可取出茶葉,否則驟予打開茶罐,茶葉容易凝結水氣而增加含水量,使未泡完之茶葉加速劣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