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大學教育與傳媒學院

下設教育系、傳媒系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部,共有教育學、套用心理學、新聞學、教育技術學、廣播電視新聞學五個本科專業,隸屬教育學、理學、文學三大學科門類。 教育與傳媒學院下設教育學系、教育技術學系、套用心理學系、廣播電視新聞學系、新聞學專業教研室和一個實踐中心。 擁有教育學、教育技術學、套用心理學、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6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學、教育學、文學三大學科門類 。

齊齊哈爾大學教育與傳媒學院於2004年12月正式組建。下設教育系、傳媒系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部,共有教育學、套用心理學、新聞學、教育技術學、廣播電視新聞學五個本科專業,隸屬教育學、理學、文學三大學科門類。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7人,其中專任教師60人。專任教師隊伍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25人、講師14人、助教16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30人,占專任教師比例50%。近年來,教育與傳媒學院的教師在不同的崗位出版學術專著、教材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獲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校級教學成果獎10餘項。學院現有校級精品課1門——心理學;校級優秀課2門——教育學、普通心理學;校級重點建設課4門——人體解剖生理學、教學論、新聞學概論、現代教育技術學
學院建有校級實踐中心1個,下設心理學綜合實驗室、線性編輯實驗室、網路非線性編輯實驗室、電聲實驗室、演播廳、專業基礎實驗室、微格教室,實驗儀器設備總值320多萬元;新建圖書閱覽室1個,新購圖書4000餘冊,常年訂閱各類報刊20餘種;建有20多個校內外實踐、見習、實習基地,可以充分滿足學生專業實踐活動的需要。
教育與傳媒學院以“夯實專業基礎,融會文理精華,提升教育品位,注重實踐創新”為學院發展特色,在教學工作中突出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強化專業理論的套用性、培養專業崗位的適應性、提高專業人才的競爭性,努力在“課程化、全程化、職業化”的實踐活動中全力打造具有敬業精神、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級套用型專門人才。
教育與傳媒學院下設教育學系、教育技術學系、套用心理學系、廣播電視新聞學系、新聞學專業教研室和一個實踐中心。擁有教育學、教育技術學、套用心理學、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6個本科專業,涵蓋理學、教育學、文學三大學科門類 。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愛崗敬業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55人,教授、副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5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34人。同時根據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聘請了一些相關單位的資深人士作為客座教授,例如中央電視台的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等。
學院教學實驗設備先進,擁有省內高校首家投入使用的新奧特真三維虛擬演播系統,大洋非線性編輯系統,數字影像編輯實驗室,微格教室,數字音頻實驗室,電視電聲系統實驗室,心理學實驗室,心理測試室,心理諮詢工作室,演播廳等,教學實驗儀器設備總值500多萬元。
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教學,建有校園網路實驗電視台,校園廣播實驗台,心理諮詢室等,同時與黑龍江電視台《新聞夜航》、齊齊哈爾電視台、齊齊哈爾人民廣播電台、齊齊哈爾日報社、齊齊哈爾新聞網、大慶晚報、齊齊哈爾部分中國小校、特教學校等校外20多家單位簽訂了學生實習協定。2009年9月,我院與齊齊哈爾電視台合作的《青春校園》欄目開播,開創了省內高校由大學生獨立製作的節目在電視台播出的先河,這也是省內各大電視台中首個實現制播分離的節目。
學院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工作,近三年來,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2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發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論文70多篇,被CSSCI收錄的論文11篇,承擔多項省級以上科研課題。
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000餘名,學院以"夯實專業基礎,融會文理精華,提升教育品位,注重實踐創新"為辦學理念,在教學工作中突出專業知識的系統性,增強專業理論的套用性,培養專業崗位的適應性,提高專業人才的競爭性,在"課程化、全程化、職業化"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學院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畢業生素質高,實踐能力強,肯於吃苦,樂於奉獻,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一、新聞學專業
新聞學專業培養具有新聞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新聞採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策劃、編導、製作等基本技能,具備在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宣傳部門及各企事業單位從事編輯、記者、媒介經營管理、音像策劃、廣告製作等素質的現代傳媒人才。
主要課程有,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中國新聞傳播史、外國新聞傳播史、新聞採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攝影、播音與主持、馬列新聞論著選讀、新聞道德與法規、廣播電視概論、媒介經營與管理、廣告學概論、公共關係學等。
近年來,該專業學生在各類媒體上發表了大量新聞稿件,為學校新聞網製作多部新聞專題片,並與學校新聞中心合作對校內外大型活動進行了網路直播。通過實踐活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強化、專業素養、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畢業生就業市場空間廣闊、求職選擇多樣、就業態勢良好。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新聞理論和傳播理論的研究、各級各類媒體的編輯和記者、企事業單位的宣傳、出版策劃和廣告製作等工作。
二、教育技術學專業
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社會急需的,具有紮實專業理論基礎和創新思維的套用型人才;通過多種途徑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通過調整專業選修課,與用人單位合作等方式,力爭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同步;將課內實踐、綜合實踐、專業見習與專業實習貫穿於四年的學習過程之中;在注重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是該專業追求的目標。
主要課程有,教育技術學、教學系統設計、媒體理論與實踐、學與教的基本理論、遠程教育基礎、教育項目實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該專業現有專職教師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人,碩士及以上學歷5人。專業以理論為指導,以社會需求為出發點,注重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學生畢業後可成為教育工作者――勝任現代教育環境下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等工作;也可成為媒體設計師――能在教育機構和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數字媒體策劃、製作、套用與管理等工作。
三、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培養掌握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技能,具有人文精神、社科知識,具備從事廣播電視新聞采編、節目攝製、編導及媒體管理能力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下設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和媒體文藝創作兩個專業方向。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現代漢語、口語基礎、中國文學、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廣播電視概論、中外新聞傳播史、播音與主持、廣電新聞採訪與寫作、廣電新聞評論、電視攝像、廣電節目編輯與製作、影視藝術概論等。
專業現已引進多台、套先進儀器設備,建成電聲實驗室、虛擬演播室兩個專業大型綜合實驗室;與7家電台、電視台簽訂了長期合作意向,擁有6家校內實踐基地。
學生畢業後,主要到新聞傳媒和文化傳播機構從事新聞采編、節目攝製、文藝創作、編導和管理工作;也可到編輯出版、文化宣傳、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相關工作。
四、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培養具備廣播電視新聞傳播、語言文學、播音學以及藝術、美學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能夠從事廣播電視播音、新聞採訪、綜合類節目主持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國語語音、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廣播播音與主持、電視播音與主持、文藝作品演播、播音文體與語體、播音學概論、新聞學概論、新聞採訪與寫作、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等。
學生畢業後,可到各級各類廣播電台、電視台、教育、影視媒體、旅遊及其它企事業單位從事播音主持、欄目策劃、節目製作、新聞采編、文化藝術管理等工作。
五、教育學專業
教育學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的教育學科的教學人員、教育行政部門及各級各類學校管理人員、中國小教育科研人員、學校心理教育輔導人員、教育諮詢與指導人員、人力資源培訓工作者、教育新聞工作者等。
教育學專業設有教育管理與研究、教育套用四個專業方向。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教育通論、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學論、課程論、德育原理、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學、中外教育史、教育測量學、教育統計學、學前教育學等。
該專業現有教授、副教授10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5人,博士4人。專業發展堅持"強調套用,注重學術,鼓勵創新,張揚個性"的特色。中國小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專業圖書室、微格教學系統等為學生的能力、素質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學生畢業後,可從事教育學的教學與研究、學前教育、中國小教育教學與研究、教育行政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可到醫療衛生、公安司法、社區及企業等部門從事教育與培訓工作。
六、套用心理學專業
套用心理學專業下設心理諮詢與學校心理健康輔導、人才測評與人力資源開發兩個專業方向。心理諮詢與學校心理健康輔導方向主要培養學生掌握心理諮詢與治療、學校心理健康輔導、心理危機干預等方面的專業技能。人才測評與人力資源開發方向主要培養學生掌握人才測評、人才評價與潛能開發、市場調查與預測、宣傳與策劃等方面的專業技能。
開設的主要課程有,普通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管理心理學、諮詢心理學、人格心理學、心理學史、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與測量、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測評技術等。
該專業現有心理學綜合實驗室、心理諮詢中心兩個專業實驗室、實訓室,擁有包括心理生理反饋儀、心理實驗台、PES心理實驗系統在內的各種心理實驗儀器,為專業學生領會課程內涵,形成心理學思維方式,搭建了心理實驗、心理諮詢實訓平台。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心理諮詢、心理健康教育、兒童成長引導、企業人力資源及人才測試、潛能開發、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工作。
另外,學院與2012年招收學前教育專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