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鶴齡

齊鶴齡

齊鶴齡,字壽公,男,漢族,1943年8月生,遼寧阜新人。,其作品以雄渾博大、豪放為基調,以深厚堅實的傳統功力為骨架,以嶄新的關東氣魄和遼西風土為特徵,樹立了獨特的個人風格。代表作有《風雨歸舟圖》,《山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本人畫像 本人畫像

齊鶴齡,字壽公,男,漢族,1943年8月生,遼寧阜新人,現居錦州市。1963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附中,1984年畢業於遼大中文系。1992年畢業於北京畫院研修生班,1997年入中國美術學院美術系學習。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中國畫研究會理事,中國同澤書畫研究院畫師,錦州市美協常務理事、藝術委員會委員,錦州畫院畫師,錦州國際美術交流協會會長,專業畫家。齊鶴齡多年來默默從事中國山水畫的學習、研究、創作,其作品以雄渾博大、豪放為基調,以深厚堅實的傳統功力為骨架,以嶄新的關東氣魄和遼西風土為特徵,樹立了獨特的個人風格。他的作品厚積薄發,精鑄而成的佳構,具有真摯的情感,深厚的修養,嚴肅的態度,濃郁的方言,清新的格調,強勁的力度。在畫潮迭起的當今畫壇神思清醒,獨具匠心,開創了不同於各流派的個人風格。打破了自古遼西丘壑難以入畫無人表現的局面,被專家同道譽為“遼西畫魂”,開創了“遼西畫派”之先河。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各級國內及國際展覽並獲獎。曾被新加坡、瑞典、美國等國家有關部門邀請舉辦個人畫展。1988年遼寧省中國畫研究會為他在瀋陽舉辦個人畫展,1989年錦州市為他舉辦個人畫展,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兩度榮獲錦州市政府文學藝術大獎。《香雪》、《山月》等五幅作品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中青年畫家“新人新作展”,作品《二月》收入《20世紀國際美術精品博覽》畫集,作品《山水》被日本高崗市政府收藏,作品《風雨歸舟圖》獲日本《現代水墨畫美術展86》優秀獎,入選早日本現代水墨畫集,作品入選《首屆國際扇面畫展》、《世界華人畫展》,入選《永遠的1997畫集》,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澳門回歸展”、“空子2550年紀念展”,《醫巫閭山隱居圖》入選2002年全國中國畫展,山水作品獲2003年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山水品做參加2005中國美協提名展。2011年批准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錦州市電視台、遼寧省電視台曾專題介紹,名字被列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大辭典》等。

社會評說

藝無格不立。一位畫家的藝術品格是其作品屹立於畫壇的基本條件。藝術品格的高下是畫家作品的精神價值和歷史地位的水準線。藝術品格涵蓋著畫家的獨立品格、真誠品格、創造品格。寓居錦州市的遼西畫家齊鶴齡對博大精深的中國畫一往情深,辛勤筆耕近50年。齊鶴齡以傳統哲學作為藝術本源,畫理與哲理相通。藝術家應該是文化的先知先覺者,齊鶴齡在藝術追求的漫長道路上,眼光盯著未來,肩負創造使命,甘願做藝術的探險者、創造者和殉道者。

齊鶴齡字壽公,1963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附中,1984年函授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曾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遼寧省中國畫研究會理事、遼寧省同澤書畫研究院理事。

齊鶴齡作品欣賞 齊鶴齡作品欣賞

齊鶴齡出生在阜新郊區農村,從小就喜歡繪畫,以優異成績考入魯美附中。可是農村的經濟條件很差。父 母克服了重重困難,供他進了瀋陽讀書。農村的孩子懂事早,三年的求學生活使他迅速成長起來。細想起來,在學校里,最令齊鶴齡刻骨銘心的一次機緣,使他終生難忘。那是學校的一件藝事活動,齊鶴齡見到了大畫家傅抱石,因為他的個子小,得以安排在前,靠近並聆聽傅抱石教學,近距離觀看傅抱石作畫,當時正值盛夏,傅抱石熱汗淋漓,齊鶴齡手拿扇子為傅抱石扇涼,親眼觀看傅抱石以雄渾的氣魄在潔白的宣紙上揮灑,一幅充滿神韻的山水畫躍然紙上,震撼人的心靈。齊鶴齡這一年20歲,自此在他那青春的心靈深處,深植下當畫家的種子。這是上蒼的喻示。“我要成為畫家,我要成為名畫家!”齊鶴齡立下了弘天大願,畫家之夢開始與齊鶴齡形影相伴了。這幅傅抱石的山水作品,被遼寧博物館收藏。前些日子,齊鶴齡受到一張賀卡,上面赫然印著當年傅抱石的這張畫,齊鶴齡見了,倍感親切,禁不住流下熱淚,這是他自始至終看完傅抱石作畫全過程的作品啊,是他的啟蒙立志的契約啊。

古人云:“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無不本於志者也。”齊鶴齡畢業後投入教育界教授美術,畫家之夢就像行船的風領航的燈指引著他不懈的追求和奮鬥。多年的辛勞,迎來了豐收的碩果:《風雪歸舟圖》被選入1986年“中日水墨畫聯展”,獲優秀作品獎;《長白雪意圖》又被選入1987年“當代中國畫展”,並赴蒙古、伊朗展出;1988年,由瀋陽鐵路局文聯和遼寧省中國畫研究會聯合主辦,齊鶴齡在遼寧省省會瀋陽舉辦了《齊鶴齡中國畫作品展》,引起了轟動;1989年,由錦州市文聯、沈局文聯錦州分局文聯主辦,在錦州舉辦了《齊鶴齡中國畫作品展》,好評如潮;這是齊鶴齡藝術道路新的里程碑。在這期間,齊鶴齡曾經兩度獲得錦州市政府文學藝術大獎。齊鶴齡的作品《香雪》、《山月》等五福作品入選1989年中國美術家協會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中青年畫家《新人新作展》;齊鶴齡《林泉高致圖》等五幅作品入選《中國|關東畫家|遼寧卷》;齊鶴齡《早春二月》作品入選《20世紀國際美術精品博覽》畫集;等等。齊鶴齡的中國畫作品在《首屆國際扇面畫展》、《世界華人畫展》、《永遠的1997畫集》、中國美術家協會《澳門回歸展》、《孔子2550年紀念展》多部大型畫集中入選刊登。2002年《醫巫閭山隱居圖》入選全國中國畫展;2003年《遼西清秋》獲得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2004年《同仰一月高》獲得全國少數民族畫展優秀獎;2008年《醫巫閭山清韻圖》參展有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省政府舉辦的“首屆中國山水畫藝術雙年展”。齊鶴齡的名字載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主編的《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大辭典》,真可謂成就斐然。

齊鶴齡作畫,注重在繼承中創新。他師承宋元和清朝四僧石濤,融合了黃賓虹、陸儼少、李可染等大家的長處,傳統功力精深。每幅畫又能夠自出新意。在作畫時,他決不照搬自然景色,一冊冊的速寫稿只能作為素材,經過深思熟慮的提煉過程,才落筆完成。所以,他的畫,猶如立體的詩歌,那么抒情,那么醇厚,賦予大自然以人的性靈。“師古人,師造化,乃吾立足之本”。齊鶴齡恪守這一座右銘,孜孜不倦追求繪畫藝術幾十年。太行山的銅牆鐵壁更是令齊鶴齡心馳神往,他五進太行山,三上黃山,足跡遍及名山大川,桂林、黃山、張家界、三峽、泰山……留下了他不辭辛勞的蹤影。對大自然深沉的愛。凝結了齊鶴齡聖潔的畫品和筆墨智慧。為了畫好雪景山水,他考察了峨眉雪景、長白山雪景等。到不了的地方,就常看電視、電影的風光片。進行反覆的對比和研究。有一次,在峨眉寫生時,正趕上天降大雪,這使他猶如兒童般的欣喜,穿著靴子,身背畫夾,向峨眉高峰攀登,決心要親自領略峨眉絕頂那壯麗的雪景。南方的雪,落在地面上,就融化了,他濺了一身泥,跌了許多跤,山高路滑,實在是難登絕頂,為防意外,他佇立在半山腰,觀看了一個多小時的峨眉雪。每當談起這件事,他既為未登絕頂而感到遺憾,又為親眼看到了峨眉雪而喜悅。

齊鶴齡深知,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畫家作品的獨特個性是畫家的生命。走遍了祖國的真山真水,齊鶴齡對遼西的山山水水倍感親切,醫巫閭山山脈的壯偉大氣,遼河渾河大凌河……自然山川的美學意蘊、空氣陽光和雨露,給予齊鶴齡精神世界以滋潤,不僅高山大嶺的巍峨之勢、浩然之氣令他激動令他振奮,那無名的小山小溪,更能激發他創作的靈感。遼西的山水似乎沒有南方山水那樣入畫,要將這些平常的景物提煉為藝術美來,就需要畫家的心靈與之交流、溝通,與其交朋友。“遼西山水是我師,我為遼西寫丹青。眼前風物人看慣,筆墨迥然攄真情。”齊鶴齡的作品筆墨體系建構,無論南宗北派,都能兼容吸收,面對太行山、醫巫閭山,齊鶴齡充滿了創作激情,將傳統的筆墨符號賦予了鮮活的生機,將太行山、醫巫閭山煙雲蒸騰、萬丈懸崖、斷層褶皺、飛瀑湍流、林木蓊鬱……有機轉化成齊鶴齡筆墨,悅人耳目。

李可染說過:“大天才要下笨功夫。”高爾基也說:“天賦是一枚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齊鶴齡將聰明才智轉化為建構遼西畫風的動力,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完善和豐富了他山水畫風格的形成。齊鶴齡在追求國畫藝術的道路上,猶如朝聖使徒一般的虔誠和堅韌,藝術就是宗教。齊鶴齡在中國山水畫創作中,始終不懈地開掘一條弘揚遼西地域畫風的艱辛道路。齊鶴齡堅信石濤“一畫之法而萬物著全”,修煉自己的筆墨功夫,筆墨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閃耀著東方文化精髓的筆墨智慧是中國山水畫創作的第一要素。齊鶴齡的山水畫創作能夠感染人的核心就是將筆墨功夫轉化為繪畫的靈魂問題---境界。筆墨與境界既是山水畫創作的兩個側面,又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齊鶴齡以他豐厚的積累完成了筆墨與境界相合,而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換。這是畫家筆墨、學養高層次的靈魂顯現。在1999年遼寧省中國畫研究院學術年會上,有關專家學者宣布齊鶴齡的山水畫創作為“遼西畫派”,齊鶴齡當然是“遼西畫派”的開山。明朝的大藝術家董其昌說:“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絕不如畫”。(<畫旨>)中國山水畫存在著發展創新的可能性,筆墨的進化需要不斷完善、充實新的內容,才能適應新的時代.我經常做客齊鶴齡畫室,欣賞齊鶴齡的中國山水畫作品,真是耳目一新。看到齊鶴齡的作品非常豐富,巨幅小品一應俱全,我感慨著,禁不住對他說:“你有工資,已經很豐裕了,要那些錢有什麼用呢,錢多了兒女還不能成材,你這些作品保存好了,將來可以創辦一座《齊鶴齡中國畫博物館》,成為後代的一筆珍貴文化遺產,那多么有價值啊!”

遼西畫家齊鶴齡,正是齊白石變法成功的年齡段,面對今後的路,齊鶴齡豪情滿懷,他說:“以前的畫只能作為小結,我要繼續跋涉,足跡深入到大自然的深處去,不斷地攀登新的藝術高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