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骨瘤

骨瘤分化良好,生長緩慢,大小不一。有蒂或廣基,呈圓或卵圓形,色粉色,外表光滑而覆蓋正常黏膜。原發於鼻竇的骨瘤長大後,長破壞竇骨壁,超出竇腔,形成面部膨隆或侵入鼻腔、眼眶、顱內,造成相應器官的功能障礙和併發症,甚至破壞腦膜後壓迫腦組織。

病因

病因未明,有以下學說:
1.由骨膜的“胚性殘餘”發生,故多發於額骨(膜內成骨)和篩骨(軟骨內成骨)交界處。
2.外傷、炎症引起鼻竇壁骨膜增生所致,約50%骨瘤有額部外傷史。

病理

骨瘤分化良好,生長緩慢,大小不一。有蒂或廣基,呈圓或卵圓形,色粉色,外表光滑而覆蓋正常黏膜。原發於鼻竇的骨瘤長大後,長破壞竇骨壁,超出竇腔,形成面部膨隆或侵入鼻腔、眼眶、顱內,造成相應器官的功能障礙和併發症,甚至破壞腦膜後壓迫腦組織。
病理上骨瘤分為三型:1.密質型(硬型或象牙型),質硬、較小、多有蒂,生長緩慢,多發生於額竇;2.松質型(軟型或海綿型),質鬆軟,有骨化的纖維組織形成,廣基、體積較大、生長快,有時中心可液化呈囊腫,表明為較硬的骨囊,常見於篩竇;3.混合型,較多見,外硬而內疏鬆,長發生於額竇內。

臨床表現

1.頭痛、復視、鼻堵。 2.眼球移位,面部畸形。

診斷依據

1.多見於青年男性,生長緩慢。 2.額竇多見,篩竇及上頜竇次之。 3.小者無症狀,大者可有頭痛,超出竇腔可引起鼻眼症狀及面部畸形。 4.X線攝片可見腫瘤大小及部位。

治療原則

手術切除。
用藥原則
1.骨瘤長大出現症狀應行手術切除。 2.合併感染以口服抗生素和其他輔助藥物。 3.手術後病人可靜滴抗生素、其他輔助藥及支援療法。
輔助檢查
1.一般病人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增大或需與其他腫瘤鑑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
療效評價
1.治癒:腫瘤摘除,傷口癒合,症狀消失。 2.好轉:腫瘤縮小,症狀改善。 3.未愈:症狀未改善,病源無縮小。
專家提示
該病因未明,可能來自胚性軟骨殘餘,多發生於額骨和篩骨交界處,也可由於外傷、感染引起骨膜增生而致。大部分額骨骨瘤生長緩慢,成年後多停止發展。故成人小骨瘤而無自覺症狀者,不急於手術,但需定期觀察。篩竇骨瘤因篩骨骨質菲薄易引起併發症,應及早手術。額竇後壁骨瘤易向顱內發展也應早日切除。

併發症

額篩竇骨瘤易發生鼻竇炎、粘液囊腫、腦積氣、顱內感染、腦脊液鼻漏等併發症。

病例分析

XX,男,22歲,無明顯誘因,鼻阻,頭痛,頭悶伴眼球突出,視力下降,復視現象,局部檢查:顏面以左內眥為中心隆起,眼球向外下方突出,患者視力0.6,左鼻腔外側壁向內移,觸診眶內壁膨隆骨性硬,不光滑呈結節狀,拍X光片為鼻竇骨瘤,CT斷層骨瘤以篩竇為中心侵入左眶內與視神經相鄰,侵入額竇與額竇內板接觸,雙側鼻骨均被骨瘤侵犯。於局麻下行骨瘤摘除術,鼻外切口,骨瘤的體積大,基底廣,不能完整取出,將其分割數塊取出,當分離骨瘤外側壁時,骨瘤與視神經粘著,每當牽拉骨瘤時,患者即出現視力障礙,以小紗布條緊貼著骨瘤面輕輕分離,隨時注意患者的視力變化,至骨瘤與視神經完全分離止。骨瘤侵入額竇內,部分與額竇內板融合,用鑿子層層削,擴大鼻額管,自鼻腔內經鼻額管放入橡皮管引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