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纖維血管瘤手術療法

鼻咽纖維血管瘤手術療法為治療鼻咽纖維血管瘤的首選方法。

適應症

手術為治療鼻咽纖維血管瘤的首選方法。

手術器械

冷凍器、鼻咽纖維血管瘤剝離器、扁桃體止血鉗、窺鼻器、鼻鑷、長柄圓頭刀、鐵錘、吸引管與吸引器、導尿管、咬骨鉗、乳突咬骨鉗、張口器、中隔與粘骨膜及扁桃體剝離器、長有齒鑷、長無齒鑷、圓鑿、平鑿、直組織剪、扁桃體剪。

術前準備

1.不宜作活組織檢查,因可引起大量出血,得不償失。若診斷可疑,一定要做活組織檢查,則應從鼻腔的途逕取組織,這樣若發生大出血時,可用鼻腔堵塞的方法來止血。
2.一般患者因有嚴重的出血,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因此除須增加營養,給予多種維生素和補血劑外,貧血較重的病人,應進行多次少量輸血。
3.術前應詳細地檢查鼻腔和鼻咽,探查腫瘤原發部位及其周圍粘連情況,以便對扎除腫瘤的難易和手術時出血的多少作出比較準確的估計。
4.顱底X線攝片,了解顱底有無被腫瘤壓迫侵蝕,以防手術時發生意外。

麻醉

鼻咽纖維血管瘤摘除時可能有大量出血,阻塞呼吸道,剝離腫瘤時對鼻咽部刺激較強,故宜於全麻下作氣管插管,並用紗條填塞好喉咽腔,以免血液流入呼吸道。

手術方法

(一)經硬齶途徑

該途徑具有以下優點:能將整個鼻咽和大部鼻腔底部暴露,直接看到腫瘤,查明附著之處,便於剝離,又易於壓迫止血;硬齶處切口容易癒合,不影響軟齶的功能;沒有面部疤痕。
1.體位 仰臥,肩墊高,使頭向後仰,在其兩側置紗袋。並做好後鼻孔紗球。
2.切口 自第三磨牙後緣,距牙齒1cm處,沿硬齶兩側作舌形切口。齶大孔應位於切口之內側,以防誤傷齶大動脈,影響創口癒合()。
3.用剝離器將硬齶粘骨膜瓣翻起,直至硬齶齶骨水平板後緣。暴露齶大孔,將其後緣鑿斷,使齶大動脈游離。根據腫瘤的大小及地位,用鑿子及咬骨鉗酌量去除硬齶骨質,並切開鼻底黏膜,暴露腫瘤()。
4.冷凍 將冷凍器直接置於腫瘤上約15min。注意不要凍傷正常組織。此時可見腫瘤隨著冷凍而縮小、變硬,當整個腫瘤被冷凍變硬時,取出冷凍器()。
5.切除腫瘤 用抓鉗抓住腫瘤,以剝離器循腫瘤基底部作鈍性剝離,將腫瘤逐步上提,用剝離器將基底部剝斷,取出腫瘤()。不宜使用剪刀剪除腫瘤基底,以免殘留。
6.前後鼻孔填塞止血 腫瘤切除後,檢查有無殘留,用已準備好的紗條、紗球行前後鼻孔填塞壓迫止血。
7.縫合切口 將硬齶粘骨膜瓣復原,以絲線全層縫合()。
8.腫瘤侵入翼齶窩 鼻咽纖維血管瘤可由鼻咽側壁繞過上頜竇的後壁,並將此處的裂隙擴大而進入翼齶窩。壓迫同側上頜骨,使上頜骨被推向內,引起畸形,影響同側牙齒的咬合,並向頰部發展,將頰部推出隆起。此型腫瘤往往呈啞鈴狀,兩側分別位於鼻咽腔和翼齶窩,手術時應加作唇齦切口進入翼齶窩,將鼻咽部和翼齶窩腫瘤的連線處切斷,分別從硬齶及齒齦途逕取出。

(二)經鼻側途徑

鼻側切開術相同方法將上頜竇部分前壁和內壁鑿去,擴大鼻腔後進入鼻咽部,用以上方法剝除鼻咽部腫瘤。此途徑套用於鼻咽腫瘤侵及鼻竇時,術後鼻腔萎縮,並在瞼部留有疤痕。

注意事項

1.在剝離腫瘤基底部時,往往出血量最多,因此,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儘快地取出腫瘤,準確地計算出血量,迅速輸血糾正,防止因大量失血而休克,危及生命。巨大的腫瘤可作頸外動脈栓塞術,以減少出血。
2.手術時若損傷顱底腦膜或頸內動脈,可並發腦膜炎或嚴重出血,尤其在顱底骨質已有破壞的病例中更應注意。因此術前必須對腫瘤之基底進行充分調查,包括顱底X線攝片。剝離時不可粗暴,以防損傷。必要時作CT檢查。
3.硬齶黏膜瓣剝離時慎防穿孔損傷,並注意勿損傷齶大動脈,以免影響傷口癒合,造成穿孔。

術後處理

1.注意出血 手術時填塞不緊,術後可以引起滲血或出血不止;有時過早地去除前後鼻孔填塞物也可能引起出血。因此手術時填塞應適宜,紗條宜於術後1~2周內漸漸抽去,抽前並應加滴石蠟油。
2.防止中耳炎 由於後鼻孔填塞時間較長,可並發中耳炎,因此術後必須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3.注意口腔衛生 術後因鼻內有填塞物而改用口腔呼吸,故口腔易於燥感染,每日須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清洗。
4.鼓勵病人多進食 有的病人行前後鼻孔填塞後,由於鼻腔不能呼吸,吞咽不習慣,影響進食。要鼓勵病人多進飲食,加速癒合。
5.注意防止後鼻孔紗球過早脫出,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