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篇贈尹紫芝內翰

驚風:忽風,亂風。 天顏:皇帝的顏貌,顏指臉色。 撫:撫弄,即彈奏。

詩詞原文

鼎湖龍去秋溟溟,驚風吹雨秋山青①。

白頭中翰淚凝霰,叫霜斷雁棲寒汀②。

烈皇御宇十七載,身在深宮心四海③。

一朝地老與天荒,城郭依稀人事改④。

當年刪定南熏曲,內殿填詞徵召促⑤。

張好學直乾清,先公屢賜金蓮燭⑥。

雅樂推君獨擅場,望春樓下拜君王⑦。

高山一奏天顏喜,奉敕新翻舊典章⑧。

昭儀傳諭何諄切,予賚先頒女兒葛⑨。

上林避暑撫絲桐,溫語貞娥遵秘訣⑩。

流泉石上坐相邀,薇省風清玉佩搖⑾。

神武門前輕執戟,永和宮裡薄吹簫⑿。

如意初殤淚沾臆,那堪又報河南失⒀。

鈿蟬零落葬田妃,池水蒼茫尚凝碧⒁。

寒食花飛不見春,冬青冢樹斫為薪⒂。

煤山一片淒涼月,猶照疆場血化磷⒃。

世間萬境須臾夢,老臣剩有西台慟⒄。

四十年來寄食艱,何人再聽高山弄⒅。

鑑湖南去雲門外,古寺松篁景暗靄⒆。

維舟無意忽相逢,恍惚夢魂同晤對⒇。

夕陽影里話前朝,天壽諸陵王氣消(21)。

留得閒身師白足,滿頭白髮影飄蕭(22)。

注釋

①鼎湖:湖名,在今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山上。詳見德清《鼎湖山居》之說明。龍:相傳鼎湖中有龍潛伏,後飛騰而去。鼎湖山上尚有老龍潭、浴龍池等相關勝跡。詳見棲壑游浴龍池》之說明。溟溟:潮潤貌。唐於鵠《早上凌霄第六峰入紫溪禮白鶴觀祠》詩有“漸近神仙居,桂花濕溟溟。”即此意。驚風:忽風,亂風。

②白頭中翰:指尹紫芝,尹姓,紫芝為其字號。參見說明。霰(xiàn):雪珠。雨點下降遇冷凝結而成的微小冰點,俗稱米雪。叫霜句:謂孤雁在風霜中啼鳴,棲宿在寒冷的沙洲上。斷雁指孤雁。

③烈皇:對已故皇帝的敬稱。此處指明思宗朱由校(1611-1644),年號崇禎,公元1628年登基,在位十七個年頭。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義軍攻入北京時自縊。清人入關,謚懷宗,後改莊烈帝。御宇:指帝王統治國土。唐白居易《長恨歌》詩有句“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即此意。身在句:謂崇禎帝雖身居深宮,心裡卻關懷全國大事。此系對崇禎帝的溢美之辭。史載崇禎帝雖頗能幹,但剛愎自用,猜忌過甚,於朝政處理極多不當之處。

④一朝句:謂一旦時間久遠,時日長久.城郭句:謂城市風貌雖然還差不多,但人事已經改變。借用《搜神後記》中丁令威歌“城郭如故人民非”詩意。

⑤刪定:刪改制定。南熏:舊傳虞舜彈五弦琴,造《南風》詩,詩中有“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等句。後以南熏為煦育的意思。如唐鄔載《送蕭穎士赴東府得君字》詩“和風媚東郊,時物滋南熏”。後來宮觀樓殿多命名南熏,均取此義。南熏曲猶言煦育萬物之歌。徵召:徵求召集。此處指皇帝召來制定樂譜。

⑥琴張:明思親時皇宮內太監張姓者,因善奏琴,人稱琴張。直:守值。乾清:乾清宮,在北京故宮保和殿後。明清兩朝皇帝處理日常事務之處。上有雍正皇帝所書“正大光明”額匾。清代是皇帝召見大臣的地方.每年元旦,皇帝在這裡設宴招待諸王。先公:指作者的父親文啟美。

⑦雅樂:高雅的樂曲。此指文、尹所制定的郊祀樂曲。擅場:漢張衡《東京賦》載“秦政利嘴長距,終得擅場。”此以鬥雞場為喻,強者勝弱者,專據一場。後用來稱技藝高超出眾。望春樓:皇宮內一樓台,帝室常在此欣賞歌舞音樂。

⑧高山:高山流水縮語。傳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唯鍾子期為知音。後即以此比喻知音難求,或喻樂曲高妙。此處當指後者。天顏:皇帝的顏貌,顏指臉色。敕:指皇帝的命令。翻:此處為改編之意。典章:指樂律歌譜。

⑨昭儀:古女官名。漢元帝所置,位視丞相,爵比諸侯王。魏制王后、夫人之下有昭儀,爵比縣侯。昭儀言昭顯其儀,以示隆重。後代雖沿用此名號,地位已不如漢魏之尊崇。諭:諭旨。皇帝施於臣下的文書。諄切:諄為不倦,切為急迫,深切,合而用之謂迫切地敦促,催促。予賚(1ài):給予賞賜。頒:此處亦賞賜意。女兒葛:葛布名。產於今廣東增城市一帶。質地精細,捲起可入筆管。但日曬則皺,水浸則縮,珍貴而不合實用。舊時因織者多為未婚女子,故稱女兒葛。

⑩上林:上林苑。秦漢上林苑,周三百里,離宮七十所,蓄養禽獸,供皇帝春秋狩獵。其地在今陝西省長安、周至一帶。束漢上林苑,在今河南省洛陽市東。南朝樑上林苑,在今江蘇省江寧縣雞籠山東。此處以之代指皇家園林,非確指。撫:撫弄,即彈奏。絲桐:指琴。古時多用桐木製琴,練絲為弦,故稱。三國魏王粲《七哀詩》之二有“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即指此。溫語:猶言親切溫和地教導。貞娥:明思宗崇禎末年皇宮內宮女褚貞娥,特選出從琴張學習彈琴者。秘訣:秘密的訣竅。此處指秘傳的珍貴樂譜。

⑾流泉句:謂邀請一同坐在泉水邊的岩石上。薇省:紫薇省的略稱。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改中書省為紫薇省,中書令為紫薇令。後因簡稱中樞機要官署為薇省。尹紫芝與同揆之父文啟美均為內閣中書,即系薇省官員。玉佩:玉石製作的佩飾。

⑿神武門:北京紫禁城即今故宮之北門。永和宮:疑即永安宮。三國蜀永安宮,在今重慶市奉節縣境。劉備忿孫權之襲關羽,率諸軍伐吳。章武三年(公元221年)兵敗還魚腹,改魚腹為永安,次年病歿於永安宮。唐永安宮在今陝西省麟遊縣西三十里,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建。此處以之代指明代紫禁城中宮殿。以上一連四句以“坐相邀”、“玉佩搖”、“輕執戟”、“薄吹簫”反覆強調時代清明,歌舞昇平,堪稱太平盛世。此乃對明神宗及其在位的崇禎時代溢美之辭。

⒀如意句:謂崇禎皇帝的如意愛子皇五子夭折,謚悼靈王,皇帝非常悲傷。那堪句:謂同時有報導河南盡被李自成義軍所占。

⒁鈿蟬句:謂崇禎皇帝寵愛的田妃逝世落葬。鈿為田妃插頭髮的飾物。蟬為蟬紗,一種薄如蟬翼的細綢,指田妃的紗巾絲服等。

⒂寒食句:謂時令已到清明,早開的花全雕謝了,見不到春天的景象。寒食在清明前一、二天。冬青句:謂墳頭的冬青樹被人砍作柴燒。斫即砍。以上一連六句寫樂極悲來,災難不斷,內憂外患,困擾著崇禎皇帝。

⒃煤山句:謂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即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的老樹上。煤山,又名景山,在今北京故宮神武門北,明稱萬歲山。猶照句:謂各戰場鮮血流成河,白骨化磷火。

⒄萬境:各種情境,各種事物。須臾:極短時,一會兒。老臣:指尹紫芝內翰。西台慟:指南宋末年文天祥就義後,謝翱在西台即嚴子陵釣魚台慟哭祭悼事。詳見大冋《讀謝翱傳》之說明。

⒅寄食:依附他人而生活。高山弄:指高山流水一類的美妙音樂。

⒆鑑湖句:謂尹紫芝離開鑑湖去到廣東雲門山以西。鑑湖又名鏡湖,東漢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太守馬臻所創開,周回三百餘里,溉田九千餘頃。宋以後逐漸湮廢。故址在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雲門指雲門山,在今廣東省乳源縣北,上有雲門寺,為五代文偃禪師所建,為佛教禪宗雲門宗發祥地。文偃禪師亦因之稱為雲門禪師。古寺即指雲門寺。松篁:松竹。景同影。晻(ǎn):同暗。

⒇維舟:繫舟,停船。恍惚:隱約不清難以辨認,或神志不清迷迷糊糊狀,於此二義皆通。晤對:晤面,會面。

(21)前朝:指已經滅亡的明朝。天壽句:謂十三陵的帝王之氣已經消散。天壽指天壽山,在今北京市昌平區東北,即軍都諸山之岡阜。舊名東山,一名東祚子山。明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建山陵,因改名天壽山。自成祖以後明代諸帝後皆葬於此,通稱十三陵。諸陵:即指十三陵,明代十三個皇帝陵墓的總稱。在今北京市昌平區北天壽山。分別為明成祖永樂之長陵、明仁宗洪熙之獻陵、明宣宗宣德之景陵、明英宗正統之裕陵、明憲宗成化之茂陵、明孝宗弘治之泰陵、明武宗正德之康陵、明世宗嘉靖之永陵、明穆宗隆慶之昭陵、明神宗萬曆之定陵、明光宗泰昌之慶陵、明熹宗天啟之德陵及明思宗崇禎之思陵。

(22)閒身:指閒散、無依無靠。白足:指僧人。典出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十《釋曇始》雲“義熙初,復還關中,開導三輔。始足白於面,雖跣涉泥水,未嘗沾濕,天下皆稱白足和上。”此句謂尹紫芝老年無依,欲投入佛門為僧。飄蕭:飄動貌。唐元稹《書異》詩句有“飄蕭北風起,皓雪紛滿庭。”即此意。

詩詞鑑賞

本詩題後有序文一段,茲錄於後:“丁丑、戊寅間,先公受知於烈皇帝。遵旨改撰琴譜,宣定五音正聲,被諸郊祀。上自製五建、皇極、百僚、師師諸曲。命先公付尹紫芝內翰翻譜鉤剔,時司其事者內監琴張。張奉命出宮嬪褚貞娥等,禮內翰為師,指授琴學。頒賜紫花、御書、酒果、縑葛之屬,極一時寵遇。迨闖賊肆逆,烈皇帝殉社稷,諸善琴者偕投內池。內翰恐御製新譜失傳,忍死抱琴而逃。南歸謁先公於香草坨,言亡國時事甚悉。從此三十九年不復聞音耗矣。癸亥秋,余在寒溪,內翰忽來,相見如夢寐。意欲筄染,事余學佛。余傷之,為賦鼎湖篇以贈。”由此可知,尹紫芝亦為明末內閣中書,與作者揆公之父文啟美同朝為官,且擔任同樣的文學侍從之職。文啟美與尹紫芝一同為明思宗制定祭祀樂譜,教內監琴張及宮女彈唱。明亡時,內監宮女皆投池自殉。尹紫芝為保存御定樂譜,抱琴南逃,與致仕家居的文啟美相見。從此音訊斷絕。清聖祖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時,揆公禪隱於肇慶鼎湖。尹紫芝忽然而來,相見話舊,並欲從揆公剃度出家。於是揆公寫此七言古風,詳細地記敘這位老內翰與其父共同制定樂譜以及明亡清立,老內翰流落江湖的全部往事經歷。藉以抒發作者自己國亡家破,遁世逃名的無限感傷。詩寫得雅健雄渾,沉鬱悲壯,有很強的感染力。

作者簡介

同揆,明末清初雲南大理文殊寺僧。生卒年不詳,大約公元1654年前後在世。號輪庵,俗姓文,名果,明末內閣中書文啟美之子,江南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繼承儒業,為諸生,明亡後出家。居廣東肇慶鼎湖山數十年。晚入雲南,住大理文殊寺,遂終於此。揆公墨名儒行,長於文翰,尤以古風見長。其詩皆抒人倫日用、盛衰興廢之感,感人至深。有《寒溪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