黴菌性鼻炎症

簡介

黴菌性鼻炎發病率近年漸升。鼻真菌病常隱匿發病,以麴黴菌多見。單側受累,好發於上頜竇。 傳統的觀點認為,黴菌為條件致病菌,多發於有免疫缺陷者,糖尿病人,燒傷病人,長期使用抗生素、激素者或居住潮濕不潔環境者。但近年來,在健康人體檢中也發現本病,這表明黴菌也可以在機體抵抗能力下降的某一局部致病。

黴菌性鼻炎症黴菌性鼻炎症

病因

鼻真菌病屬於特異性鼻炎的一種,根據致病菌可分為如下幾種:

  1.鼻孢子蟲病:是由西柏氏鼻孢子蟲感染引起的慢性肉芽腫性鼻炎。好發於鼻黏膜,可累及皮膚、外陰和泌尿生殖器。

2.鼻毛黴菌病:表現為頭疼、膿血性鼻涕等。

3.鼻麴黴菌病:鼻涕中或在穿刺沖洗時有暗紅或灰綠色團塊為其特徵,部分患者可誘發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病。

4.鼻組織胞漿菌病:臨床上無典型表現,很像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患者除有鼻塞不通外,常有反覆咳嗽、低熱不適等症,往往被當作"感冒"或"肺結核"診治。另外,還有鼻隱球菌病、鼻放線菌病、鼻念珠菌病、鼻芽生蟲病等其他真菌感染引起的鼻病。

同時提醒,患有手、足癬的病人,如有挖鼻習慣也容易罹患真菌感染,除鼻塞外多伴有鼻部乾燥不適的症狀,其鼻腔黏膜多粗糙不平。

臨床表現

1.鼻塞 鼻塞特點為間歇性。在白天、天熱、勞動或運動時鼻塞減輕,而夜間,靜坐或寒冷時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點為交替性。如側臥時,居下側之鼻腔阻塞,上側鼻腔通氣良好。由於鼻塞,間或嗅覺減退,頭痛、頭昏,說話呈閉塞性鼻音等症狀。

2.多涕 常為粘液性、膿性分泌物多於繼發感染後方始出現,鼻涕向後流入咽喉,可引起多痰。

治療

微創手術治療創傷小

由於致病的真菌種類不同,故臨床的表現各異,治療方法亦不同。嚴格說來,鼻真菌病按臨床特徵可分為非侵襲型、侵襲型、真菌球型和變態反應型,臨床上常見的是真菌球型。

近年來,隨著鼻內窺鏡手術的開展,可以經鼻行微創的上頜竇手術,在鼻內窺鏡下,擴大上頜竇自然開口,完全清理乾淨上頜竇內的黴菌球及壞死組織,避免了外部切口,術後的複查也極為方便。

預防

養成良好習慣預防為先

▲不濫用抗生素和激素類藥物。

▲保持居室及周圍環境衛生。

▲避免機體防禦能力下降。

▲改掉手挖鼻孔的不良習慣,特別是有手足癬者。

黴菌引起的鼻炎的原因

(1)鼻黏膜創傷:他處原發灶擴展或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不衛生,直接吸入含有黴菌的塵埃。

(2)黴菌適宜於溫熱、潮濕的環境,鼻腔內可為黴菌的生長提供這樣的環境,使之容易生存、繁殖。

(3)隨著抗生素的日益廣泛的套用,可因過度抑殺細菌造成環境和體內正常的菌群失調,引起繼發性黴菌感染。

(4)造成機體抵抗力低下的各種因素均可誘發黴菌感染的發生,如糖尿病、血液病、免疫缺陷性疾病、激素大量長期使用、接受放射、化療及免疫抑制劑治療等等。

(5)黴菌感染後引發變態反應性黴菌性鼻炎,亦即變態反應在黴菌性鼻炎的發病方面也起一定作用。

措施

1、勿濫用抗生素,抗生素易引發黴菌性鼻炎。

2、手足癬患者別挖鼻子。患有手、足癬的病人,如有挖鼻習慣也容易罹患真菌感染,除鼻塞外多伴有鼻部乾燥不適的症狀,其鼻腔黏膜多粗糙不平。

3、遠離潮濕溫熱、塵埃多的環境。

4、鍛鍊身體,合理休息,提高機體免疫力。

5、積極治療容易降低人體免疫了的疾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