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頸鸛

 黑頸鸛,(學名: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為鸛科鸛屬的大型涉水鳥。其羽毛以白色為主,翅膀具黑羽,成鳥具細長的紅腿和細長的黑喙。其只有一個種。分布於亞洲南部(印度、寮國等沿海),太平洋諸島,澳大利亞。其為長途遷徙性鳥類,在澳大利亞越冬。

百科名片

黑頸鸛,(學名: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為鸛科鸛屬的大型涉水鳥。其羽毛以白色為主,翅膀具黑羽,成鳥具細長的紅腿和細長的黑喙。其只有一個。分布於亞洲南部(印度、寮國等沿海),太平洋諸島,澳大利亞。其為長途遷徙性鳥類,在澳大利亞越冬。黑頸鸛為食肉動物,其食性廣,包括昆蟲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小型哺乳動物和小鳥。覓食地大部分為具低矮植被的淺水區。一夫一妻制,但非終生。巢大型,可使用數年。雌鳥通常每年產4枚蛋,孵化需33~34天,58~64天后出巢。形態特徵白鸛為大型鳥類。從喙尖至尾尖長約100~115 cm,翼展約195~215 cm,體重2.3~4.4 kg。與其他鸛鳥類似,其腿、頸和喙都非常細長。羽毛主要為白色,翅膀處具黑羽。主翼羽、副翼羽、初級覆羽、上翼大覆羽、肩羽、小翼羽為黑色。胸部長,具多毛的環狀領,用以求偶。虹膜為褐色或灰色,眼眶周圍的皮膚為黑色。成鳥的喙和腿為鮮紅色。雌雄兩性在外觀上完全相同,只是一般雄性體型大於雌性。白鸛的翅膀長且寬,可滑翔。飛行時,脖子向前伸,腿向後伸,超出其尾尖。
分布範圍分布於亞洲南部(印度、寮國等沿海),太平洋諸島,澳大利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