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陶瓷]

黑陶[陶瓷]

在器物燒成的最後一個階段,從窯頂徐徐加水,使木炭熄滅,產生濃煙,有意讓煙□燻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它是繼彩陶之後,中國新石器時代制陶業出現的又一個高峰。

黑陶
器物燒成的最後一個階段,從窯頂徐徐加水,使木炭熄滅,產生濃煙,有意讓煙□燻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黑陶黑陶
它是繼彩陶之後,中國新石器時代制陶業出現的又一個高峰。黑陶按質地可分為三種:泥質黑陶、夾砂黑陶、細泥黑陶 。

1928年,黑陶首次發現於山東章丘縣(原屬歷城縣)龍山鎮城子崖,其文化遺存,考古學界稱為“龍山文化”,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其年代為公元前2500~前2000年。這種典型的龍山文化,又稱為山東龍山文化,是繼大汶口文化之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其分布區域以山東和蘇北地區為主。黑陶作為山東龍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是中國新石器時代制陶工藝中與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輝創造。
德州黑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陶器的國家之一。陶器的種類很多。但在繁多的陶藝記載中,黑陶醉的製作工藝卻一直是個迷。黑陶流行於4000年前的原始社會的父權制度階段,祖先們以其製造的生動簡樸、形態萬別的黑陶器皿創造了繼仰韶、大汶口之後的新文化支——龍山文化。史學界亦稱“黑陶文化”。
據考證,龍山文化約興盛於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300年。只可惜這種工藝精緻、魅力奪人的遠古技藝,至漢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間)基本消失無跡。到20世紀80年代,在魯西北平原的古運河畔,德州工藝美陶研究所的青年職工,把這些古老的工藝挖掘整理,再現了龍山文化的風采。這就是今日的德州黑陶。德州黑陶選用京杭大運河兩岸特有的紅膠泥作原料,這種泥土質地純淨細膩,土質密度大。用傳統手工輪製成型後不上釉,在坯體晾乾過程中壓光、雕

黑陶黑陶
刻,高溫燒結後封窯,做焦煙滲碳處理,燒制出來的陶器黑中透瑩,望之如金,堅實凝重;叩之如馨,給人以“烏金墨玉”之感。 “金山麗水,玉出昆崗”, “如鐵之質似玉之潤”……,文人墨客的詞賦,可以使人想見黑陶的藝術魅力。

德州黑陶在造型上別具一格。它採用手工輪制,既保留了傳統的單層拉型成坯,也創造出一底雙層合成坯。或複製、或衍化、或創新,各種仿商絹簡仿青銅陶鼎鏤空花瓶浮雕瓶筆洗筆筒葫蘆香爐煙壺掛盤等,簡潔酣暢,古樸典雅。坯體刻花採用紅雕、淺雕、透雕等多種表現手法。紋飾多取材於自然景物,如牡丹,並汲取了剪紙木雕刺繡等藝術形式的特點。
除少數幾件盤龍雕鳳的宮廷式樣外,絕大部分顯露出濃郁的民族民間特色。諸如雙層套的大肚子香爐,鏤空浮雕十分精緻。腹部刻有龍鳳呈祥淺雕圖案的“龍鳳瓶”,整個瓶體都是雲型鏤空圖案,兩側有立體比龍對臥,恰好為瓶的雙耳,構思叫絕。 其中蛋殼陶,《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評價:這種輪制陶器薄如蛋殼,厚僅0.3毫米,漆黑髮亮,是龍山文化中最富有特徵的珍品。

幾年來,德州工藝美陶研究所研究人員認真探索,對黑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製和開發,目前已達600多個品種,受到海內外人士的青睞。1989年春末,德州黑陶在巴黎第八十屆國際技術博覽會上榮獲銀質獎章。1989年月10月,在紀念我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誕辰2540周年之時,版畫家石可、工藝美術家家陶天恩與德州長工藝美陶研究所共同研製成的黑陶壁畫---《孔子世跡圖》,全長50米,高1.7米,刻畫面積共達85平方米,系統介紹了孔子主要生平事跡,鑲嵌在孔府院內。其獨特的藝術效果,為中華壁畫藝苑又增添了一朵奇葩。中國民間美術博物館也將德州黑陶作為珍品長期收藏。我國外交部、中聯部將德州黑陶定為國家級禮品,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用德州長黑陶送給外國首腦和國際友人。1991年夏季,德州黑陶參加了在日本的黑陶藝術展銷會。目前德州黑陶已遠銷遠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荷蘭等國家及香港台灣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