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纓心星蟲

黑色纓心星蟲

黑色纓心星蟲星蟲動物門(Thysanocardia nigra Ikeda,1904),體呈圓筒狀,末端突然縮小,呈錐狀隆起。軀幹長50—70mm,吻部細長超過軀幹部,無鉤,無棘。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動物界

星蟲動物門:Sipuncula 革囊星蟲綱:Phascolosomatidea方格星蟲綱:Sipunculidea 戈芬星蟲目:Golfingiiformes 戈芬星蟲科:Golfingiidae 纓心星蟲屬:Thysanocardia 黑色纓心星蟲:Thysanocardia nigra Ikeda,1904

信息
學名: Thysanocardia nigra Ikeda,1904
中文名: 黑色纓心星蟲
中文拼音: HēiSèYīngXīnXīngChóng
分類等級:
概述:
原始屬名 Phascolosoma
模式標本產地 日本
模式標本保存地
國家保護級別 不祥
CITES公約級別 未定
IUCN紅色名錄等級 未予評估(NE)
紅皮書等級 未定
中國特有
異名信息 Phascolosoma nigrum ,Ikeda,1904Phascolosoma pavlenkoi,(Ostroumoff),1909Phascolosoma zenibakense,(Ikeda),1924Phascolosoma hyugensis ,(SATO),1934aPhascolosoma hozawai,(Sato),1937aPhascolosoma onagawa,(Sato),1937aPhascolosoma catharinae,Sato,1937aPhascolosoma pyriformis,Sato,1939Golfingia macginitiei,(Fisher),1952Golfingia puggettensis,(Fisher),1952Golfingia(Thysanocardia)nigra,Stephen and Edmonds,1972Thysanocardia nigra,Cutler,Cutler and Nishikawa,1984

形態特徵

體呈圓筒狀,末端突然縮小,呈錐狀隆起。軀幹長50—70mm,吻部細長超過軀幹部,無鉤,無棘。吻部頂端

黑色纓心星蟲黑色纓心星蟲
生有許多圍口觸手,顯紫色,約30縱行,呈放射狀排列,每行有觸手15—20個。項觸手也較明顯。體色淺棕色,全身被有圓柱形乳突,皮膚表面粗糙,可見有波浪形皺褶。
體腔壁淺紫色,光滑而具有光澤。縱肌層連續,不成束。收吻肌1對,始自體後部1/3處。紡錘肌始自直腸壁上,緊附著於腸壁,下行進入腸螺鏇,末端游離。食道細長,普利氏細管發達,管狀,末端有分支,長短不均,沿普利氏管的背側著生。中腸繞紡錘肌盤鏇約40轉,直腸短,直腸盲囊呈囊狀,距肛門約5mm。固腸肌2條,前端連線食道後部和中腸,後端均附著在左收吻肌始點的前方體壁。腎管1對,長約25mm,游離懸掛,腎孔高出肛門約5mm。

生境

多棲息於潮間帶至水深200m處。

標本採集記錄

82-011:1個,1982,廣東沿海,該標本由南海水產所提供。86-031:1個,1986.Ⅺ.8,山東嵐山頭;86-032:1個,1986.Ⅺ.15,山東長山島。以上標本由海洋局一所提供。

參考文獻

(Sato)。 1934a。 不詳。 : 12。(Sato)。 1937a。 不詳。 : 156。Sato。 1939。 不詳。 : 404。(Sato)。 1937a。 不詳。 : 158。周 紅 李鳳魯 王 瑋 編著。 2007。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四十六卷。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206。(Ikeda)。 1924。 不詳。 : 29。Ikeda。 1903。 不詳。 : 3。Ikeda。 1904。 不詳。 : 3。Stephen and Edmonds。 1972。 不詳。 : 127。(Fisher)。 1952。 不詳。 : 401。(Fisher)。 1952。 不詳。 : 402。Cutler,Cutler and Nishikawa。 1984。 不詳。 : 237。(Ostroumoff)。 1909。 不詳。 : 323。Sato。 1937a。 不詳。 : 15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