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背信天翁

黑背信天翁

黑背信天翁(學名:Phoebastria immutabilis),是一種中等體型的信天翁,81厘米長,體重2210-2800克,是一種有極長翼羽的大鳥,翅狹長,翼展195-215厘米,雄性略大。鼻孔側位,不癒合。特徵為自頦至臀部為全白色,但翼上及背深色,翼下主要為白色,具深色邊緣,覆羽具近黑色縱紋。

基本信息

簡介

黑背信天翁 Laysan Albatross,鸌形目 > 鸌科 >信天翁屬,CICONIIFORMES > Procellariidae > Diomedea immutabilis,黑背信天翁中等體型(80厘米)的黑白色信天翁。特徵為自頦至臀部為全白色,但翼上及背深色。翼下主要為白色,具深色邊緣,覆羽具近黑色縱紋。眼及眼周深色。飛行時腳略伸出尾後。幼鳥似成鳥但嘴灰色較重。

分布

黑背信天翁黑背信天翁

黑背信天翁的分布非常明顯,這與南極洲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端之間的海洋帶受風影響有關。南緯45°~70°集中了數目最多的個體和種類,但它們也在南半球的溫帶水域繁殖,同時少數種類的分布區域進入了北太平洋。

加拉帕哥斯群島和厄瓜多外海的拉普拉塔島上的加島信天翁在赤道處繁殖,那裡的氣候受到寒流洪堡洋流的影響。而短尾信天翁(主要在日本和台灣外海的島嶼上)、西北太平洋的黑腳信天翁和夏威夷群島的黑背信天翁均在北太平洋繁殖。

如今,北大西洋沒有信天翁繁殖――儘管在180萬年~1萬年前的更新世曾有,也儘管人們知道那些誤入北大西洋的信天翁中有少數已存活了數十年。造成今天信天翁在北大西洋沒有種群的原因很可能是後更新世的擴散現象沒有在那裡發生。

形態功能

黑背信天翁黑背信天翁

黑背信天翁以毫不費力的飛翔而著稱於世——它們能夠跟隨船隻滑翔數小時而幾乎不拍一下翅膀。它們為減少滑翔肌肉的耗能而體現出來的適應性之一是有一片特殊的肌腱將伸展的翅膀固定位置,其二是翅膀的長度驚人,較之鸌形目其他科的鳥類,信天翁的前臂骨骼與指骨相比顯得特別長,翼上附有25~34枚次級飛羽,相比之下,海燕僅有10~12枚。於是,黑背信天翁的翅膀如同是極為高效的機翼,高“展弦比”(翼長與前後寬之比)使它們能夠迅速向前滑翔,而下沉的機率很低。這種對快速、長距離飛行的適應性令黑背信天翁得以從它們在海島上的繁殖基地起飛,翱翔於茫茫的汪洋大海上空。

飲食

從跟隨船隻的習性就不難知道,黑背信天翁是出了名的食腐動物,喜食從船上扔下的廢棄物。它們的飲食範圍很廣,但經過對它們胃內成份的詳細分析,發現魚、烏賊、甲殼類構成了黑背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主要在海面上獵捕這些食物,但偶爾也會像鰹鳥一樣鑽入水中,深度達6米(灰頭信天翁),甚至最深可達12米(灰背信天翁)。

黑背信天翁有時會在夜間覓食,因為那時很多海洋有機物都浮到水面上來。有關信天翁白天和夜間覓食的比例問題,人們通過勸服它們吞下一個感測器的辦法便可以獲得詳細信息。感測器位於胃中,當信天翁吞入一條從寒冷的南大洋水域中捕獲的魚時,體內溫度會立刻降低,感測器便將此記錄下來。攝入的食物成分比例因種類而異,而這對信天翁的繁殖生物學有很大的影響。

繁殖

黑背信天翁黑背信天翁

黑背信天翁壽命相當長,平均可存活30年。但它們繁殖較晚。雖然3-4歲時生理上就具備了繁殖能力,但實際上它們在之後的數年裡並不開始繁殖,有些甚至直到15歲才進行繁殖。剛發育成熟後,幼鳥會在繁殖季節臨近結束時出現在繁殖地,但時間很短;接下來的幾年內它們才會花越來越多的時間上岸來尋求未來的另一半。當一對配偶關係確立下來後,通常就會一直生活在一起,直到一方死亡。“離婚”只發生在數次繁殖失敗後,並且代價很大,因為它們接下來幾年內都不會繁殖,。事實上,對於漂泊黑背信天翁而言,一次離婚會導致它們的生殖成功率永久性地降低10%~20%。

大部分黑背信天翁都群居營巢,有時成千上萬對配偶將巢築在一塊,只有Phoebetria屬的兩個種類主要在懸崖的岩脊上單獨營巢。有幾個種類的巢為一個堆,由泥土和植物性巢材築成,非常大,成鳥爬上去都有困難。而熱帶的信天翁較少築巢;加島黑背信天翁則根本不築巢,它們將卵置於足部四處遊蕩。雄鳥在繁殖期開始時先來到群居地,然後在雌鳥加入後進行交配。

孵卵任務由雙方共同承擔,一般為幾天輪換一次。整個孵化期約為65天(為較小的種類)至79天(皇信天翁)。對於剛孵化的雛鳥,親鳥開始時主要是餵育,後來則主要是看護。

在出生20天后,看護期結束,接下來成鳥只是定期回到陸地給雛鳥餵食。黑腳信天翁的雛鳥白天常常會在離巢30米的周圍踱步,尋找陰涼處,但只要親鳥帶著食物一到,它們立即沖回巢中。成鳥會在岸上逗留足夠長的時間來辨認雛鳥,餵給它們未消化的海洋動物肉和消化獵物所產生的富含脂類的油。

黑背信天翁黑背信天翁

育雛期間,有些種類的親鳥雙方輪流到遙遠的捕食區域去覓食,短則1~3天,長則5天以上。而漂泊信天翁更是令人敬佩,雄鳥往往會比雌鳥飛到更遠的南方去尋找食物,因此也就要面對更寒冷的海水和暴風雨更多的惡劣天氣。故漂泊黑背信天翁的雄鳥無一例外地具有比雌鳥更高的翼負載(體重與翼面積之比)。

黑背信天翁長齊飛羽需要120天(黑眉信天翁和黃鼻信天翁)至278天(漂泊信天翁)不等。故最長的留巢期也出現在後者身上,包括孵化期在內長達356天,也就意味著漂泊黑背信天翁只能隔年繁殖,因為每次繁殖後都必然有一個換羽期。事實上,已知至少有9個種類為兩年繁殖一次,包括全部的“大信天翁”種類、灰背信天翁、烏信天翁和灰頭信天翁。

人們曾一度以為在不繁殖的那一年,信天翁在海上飛行或多或少都是漫無目的。然而,附於漂泊黑背信天翁身上的現代感測器顯示情況並非如此,而似乎是個體會朝海上的某個特定區域飛去,並在那裡度過大部分時光。

一年只產卵一個,孵卵是分工合作的,雌的專門負責孵卵,雄的專門在巢外負責警衛,孵卵需75~82天。黑背信天翁求愛時,嘴裡不停地唱著“咕咕”的歌聲,同時非常有紳士風度地向“心上人”不停地彎腰鞠躬。尤其喜歡把喙伸向空中,以便向它們的愛侶展示其優美的曲線。

求愛信號

黑背信天翁-----求愛信號黑背信天翁-----求愛信號

全球的塑膠污染究竟有多嚴重呢?研究者在一隻剛學會飛行的信天翁的胃部裡面發現了牙刷瓶蓋和打火機等碎物,為我們揭開了塑膠污染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最新出版的皇家學會的《哲學》特刊的封面上出現了一幅令人驚異的圖片。乍一看,這個收集了塑膠牙刷和瓶蓋等塑膠物品的圖片看起來像色彩繽紛的馬賽克,其實這些塑膠碎片是在一隻死了的羽翼未豐的黑背信天翁的里發現的,這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這隻黑背信天翁是在夏威夷的一個偏遠荒島上發現的,該島由一個藍色珊瑚和一個圓形堡礁組成。這一現象突出了塑膠污染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嚴重影響。

成年黑背信天翁通常會飛行數千英里為兒女尋找食物,常常會無意中帶回塑膠碎片。美國加州海員查爾斯·穆爾(Charles Moore)於1997年通過觀察發現因洋流匯集的垃圾重達700萬噸。 垃圾清理任務異常艱難,因為垃圾不是集中在一塊,相反, 它們是由數以十億計的垃圾小島組成,其中有許多是隱藏在水下。

環保提倡者蘇珊·弗雷澤(Suzanne Frazer )帶領團隊到夏威夷島舉辦了沙灘清理活動。她說:“我們在千百隻死了的黑背信天翁的胃裡發現了很多普通塑膠用品,包括瓶蓋、打火機 、兒童玩具、梳子和牙刷等。 吃塑膠後果很嚴重,會造成胃被割傷,阻塞,使信天翁飢餓甚至脫水。”

黑背信天翁“智慧”是世上已知最年長的鳥。黑背信天翁“智慧”是世上已知最年長的鳥。

約翰·卡拉維特(John Klavitter) 是中途島附近的駐地生物學家,他解釋道:“一隻普通的健康小鳥體內可容納1盎司塑膠,但兩盎司的塑膠就會要了它們的命。兩盎司可能似乎不是很多,但塑膠很輕,占的體積很大,也許占了胃容積的三分之一 。要知道小鳥的胃只能承受小於30%胃的容積的食物。”塑膠生產正以每年9%的速度增長,到2010年有可能超過300萬噸的生產量。根據聯合國的估計,海洋中大約80%的塑膠碎片來自陸地,10%來自漁網,其餘的則來自貨船。

英國南極勘察小組的巴尼斯博士曾經在《哲學》雜誌發表了 一篇論文。他說:“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塑膠袋和塑膠碎片現在已隨處可見,有些地方甚至堆積如山。 自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塑膠得到大規模生產後,塑膠碎片積累得越來越多,即使在邊遠地區也可看見它們的蹤影。

物種現狀

黑背信天翁的繁殖群居地由於在孤立的海島上,沒有天敵,因而長期以來一直保護良好。但自從被水手船員發現後,便蒙受了巨大損失:蛋被攫取,成鳥被害。而隨著羽毛被用於人類服裝和寢具的製造後,它們更是遭到了大肆掠劫。短尾信天翁便因人類徵集它們的羽毛而幾近滅絕:數十萬隻鳥被捕殺,種類的繁殖行為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和20世紀50年代早期一度完全停止。

這一種類得以生存下來是因為那些未成鳥當時不在繁殖群居地,而在海上遊蕩,相對比較安全,後來它們按既定航線回來,從而“拯救”了整個種類。自1954年恢復繁殖以來,日本南鳥島上的短尾信天翁數量出現了緩慢的回升,現在其中一個主要繁殖群的規模達到了約200對。黑背信天翁則由於太平洋中北部島嶼中途島成為美國的空軍基地而受到了嚴重威脅。這一鳥類在軍事基地和機場跑道周圍營巢,結果很多與天線飛機相撞而死。

而黑背信天翁在海上面臨著更多暗中的危險。除了漏油和化學污染物帶來的危害,更迫在眉睫的威脅來自人類的捕魚活動。儘管如今刺網已禁止在公海使用,但所謂的“延繩法”則被廣泛用於捕撈海底的魚類如智利鱸魚以及中層水域的魚類如鮪魚。僅一條捕撈鮪魚的延繩就長達100公里。延繩布好後,鉺鉤從漁船的船首會散開去。而對於這種誘惑,信天翁恰恰是難以抗拒。它們吞下了誘餌,結果被鉤住了,隨後被延繩拖入水中,最終數小時後被捕魚者連同其他獵物一起拉上來。每年有多達44,000隻信天翁就這樣遇害,從而導致了南部洋區部分種類數量的減少。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能夠有效地降低這種威脅,如在夜間布繩。同時,國際組織正在積極說服有關國家和漁船隊採取對黑背信天翁無害的捕魚辦法。然而,隨著全世界的捕撈船隊進一步開發南部海域,一種新的威脅擺在了面前,即人類有可能與信天翁及別的動物直接爭奪磷蝦、烏賊和其他海洋生物資源,那么勢必將影響它們的生存。

盤點容易發生同性關係的動物

據《衛報》、《時代周刊》報導,生物學家發現,同性關係可能有助於促進動物的生理、生活史和社會行為進化。低等動物的“同性戀”行為跟人類不一樣,一項最新研究為這些動物的同性戀進化意圖提供了合理解釋。以下是容易發生同性關係的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