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小二仙草

黃花小二仙草

接骨療傷的小二仙草科草藥,產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灣、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區的生於潮濕的荒山草叢中多年生細弱陸生植物。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藥 名】:黃花小二仙草
【來 源】:為小二仙草科植物黃花小二仙草的全草。
【功 效】:接骨療傷。
【主 治】:治跌打損傷、骨折。
【性味歸經】:辛,平。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9克。外用:適量,調敷患處。
【別 名】:黃花船板草(《廣西植物名錄》)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廣西、廣東、雲南。
【拉丁名】:黃花小二仙草 Haloragis chinensis (Laur) Merr
【考 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英文詞解

Haloragischinensis(Lour.)Merr.inTrans.Am.Phil.Soc.n.ser.24(2):39.1935;etinSunyatsenia5:1501940;廣州植物志166.1956;海南植物志1:431,圖236.1964;VanMeijden&CaspersinVanSteen.Fl.Malesiana7(1):243,f.3.1971;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黃花小二仙草 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黃花小二仙草 來源:中國植物志原版墨線圖

2:1022.圖3773.1972;福建植物志4:144.1989;廣西植物志1:612,圖版253(1-3).1991.——GaurachinensisLour.,Fl.Cochinch.225.1790.——Haloragisscabra(Koenig.)Benth.,Fl.Hongk.139.1861;Schindl.inEngl.,Pflanzenr.23:28.f.9A.1905.——H.tetragynaHook.f.Benth.Fl.Aust.2:484.1864.

中文詞解

多年生細弱陸生草本植物,高10-60厘米。莖四棱形,近直立或披散,多分枝,粗糙而多少被倒粗毛,節上常生不定根。葉對生,近無柄,通常條狀披針形至矩圓形,長10-28毫米,寬1-9毫米,基部寬楔形,先端鈍尖,邊緣具小鋸齒,兩面粗糙,多少被粗毛,淡綠色;莖上部的葉有時互生,逐漸縮小而變成苞片。花序為纖細的總狀花序穗狀花序組成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兩性,極小,近無柄,長0.2-0.7毫米,基部具1苞片;萼筒圓柱形,4深裂,具棱,裂片披針狀三角形,有黃白色硬骨質的邊緣;花瓣4,狹距圓形,長0.5-0.9毫米,寬0.4-0.6毫米,黃色,背面疏生毛;雄蕊8,花絲短,花葯狹長圓形,基部著生,縱裂;子房下位,卵狀,4室,每室具一倒垂的胚珠,花柱長0.1-0.3毫米。堅果極小,近球形,長約1毫米,具8縱棱,並具粗糙的瘤狀物。花期春夏秋季,果期夏秋季。
產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灣、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及雲南等省區。生於潮濕的荒山草叢中。澳大利亞東南部哈瓦利(Hawalli)、密克羅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度等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