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背草

黃背草

黃背草是禾木科植物,多年生 , 簇生草本。花果期6-12月。有活血調經、平肝潛陽的作用。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省區。

基本信息

植物名稱

黃背草黃背草
藥 名:黃背草

拉丁名:黃背草 Themeda triandra Forsk. Var. Japonica (Willd. )Makino

別 名:黃背茅(《嶺南科學期刊7卷》)、進肌草山紅草(廣東)、屈針草(廣西)

考 證:始載於《植物華名錄》。

植物形態

多年生 , 簇生草本。稈高0.5-1.5m ,圓形,

黃背草黃背草
壓扁或具棱,下部直徑可達5mm ,光滑無毛,具光澤,黃白色或褐色,實心,髓白色,有時節處被白粉。葉鞘緊裹稈,背部具脊,通常疣基硬毛;葉舌堅紙質,長1-2mm ,頂端鈍圓,有睫毛;葉片線形,長10-50cm ,寬4-8mm ,基部通常近圓形,頂部漸尖,中脈顯著,兩面無毛或疏被柔毛,背面常粉白色,邊緣略捲曲,粗糙。大型偽圓錐花序多回復出,由具佛焰苞總狀花序組成,長為全株的1/3 -1/2 ;佛焰苞長2-3cm ;總狀花序長15-17mm ,具長2-5mm 的花序梗,由7小穗組成。花果期6-12月。

功能藥效

黃背草黃背草
來 源:為禾木科植物黃背草的全草、幼苗或根。

功 效:活血調經、平肝潛陽。

主 治:治閉經、月經不調、崩漏、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耳鳴、高血壓、風濕疼痛。

性味歸經:甘,溫。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省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