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肩亞馬孫鸚哥

黃肩亞馬孫鸚哥

黃肩亞馬遜鸚鵡(Amazona barbadensis),又名黃肩鸚鵡或黃肩亞馬遜鸚哥,是一種鸚鵡。它們分布在委內瑞拉北部的乾旱地區、瑪格麗塔島、布蘭基亞島及博奈爾島。它們已從阿魯巴及庫拉索滅絕。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黃肩亞馬遜應鵡哥黃肩亞馬遜應鵡哥

名稱:黃肩亞馬遜鸚鵡哥

拉丁文學名:Amazona barbadensis

英文名稱:Yellow-shouldered Amazon

地理分布:亞馬遜流域。

瀕危狀況:現已經數量稀少,屬於瀕危物種,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I 級保護動物。

體型特徵

黃肩亞馬遜鸚鵡哥主要呈綠色,長約33厘米。它們的前額及眼端白色,冠、眼部、耳底及下巴都是黃色的。眼睛周圍白色。大腿及雙肩黃色,但較難察覺。喉嚨、兩頰及腹部都帶點藍色。飛羽端深藍色,眼狀斑紅色。喙呈灰色。

生物習性

黃肩亞馬遜鸚鵡哥目前估計全球的野生數目在2,500至10,000隻,通常是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它們有著固定的作息生活,通常在破曉的時候會聚集在棲息的樹木附近約一個小時左右,期間它們會決定要覓食的方向並且吵雜的鳴叫,喜歡棲息在有良好視野的樹枝上面;覓食的時間早上約在6點到9點,下午則是4點到7 點,在覓食的時候很安靜因此不容易引起注意。早上10點到下午3點則是它們的休息時間,晚上7點以後它們就會回到棲息的地方,或是就近找樹木過夜。在找到適合的地點之前會不斷的飛來飛去,直到它們在濃密的林葉間安定下來為止。雖然它們體型小,但是叫聲非常刺耳,是相當吵雜的鸚鵡。

食性:黃肩亞馬遜鸚鵡哥主要以水果、漿果堅果、種子、樹葉、樹皮、樹枝、花朵、植物嫩芽等為食。

生育繁殖

黃肩亞馬遜鸚鵡哥會在樹穴築巢,每次生3-4顆蛋。在非繁殖期間,它們是高度獨居的,但在繁殖時會組成達100隻的群落

保育狀況

現時在野外約有2500-10000隻黃肩亞馬遜鸚鵡哥。由於持續失去棲息地,它們本身的數量較少及分布地有限,再加上捕獵等威脅,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們列為易危。它們亦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及二的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