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鱉甲湯

黃耆鱉甲湯主治久瘧不止,陰陽俱虛,正不勝邪,多汗,脈軟微數。

方劑1

【處方】黃耆6克(蜜炙)陳皮3克(炒)鱉甲3克(炙)何首烏9克(蒸熟)
【功能主治】補氣滋陰,調和陰陽。治久瘧不止,陰陽俱虛,正不勝邪,多汗,脈軟微數。
【用法用量】上銼,水煎服。
【備註】氣陰兩虧,虛邪留戀不解,故久瘧不止,羸弱無力。鱉甲滋防散結,黃耆益氣補中,陳皮利氣和胃,首烏養血滋營,生薑溫散虛邪以截瘧。水煎溫服,使營陰足而熱自退,中氣足而虛邪無不自解。
【摘錄】《明醫指掌》卷四

方劑2

【別名】鱉甲湯
【處方】黃耆1兩,鱉甲1兩(去裙襴,醋炙),秦艽1兩(去苗土),柴胡1兩(去苗),當歸1兩(切,焙),知母(切,焙)1兩,人參半兩,芎半兩,羌活(去蘆頭),赤茯苓半兩(去黑皮),黃芩半兩(去黑心),紫菀半兩(去土),甘草半兩(炙),芍藥半兩,桑根白皮半兩,白鮮皮半兩,款冬花半兩,陳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焙),貝母半兩(去心,炒),木香半兩,桂半兩(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丁香1分。
【製法】上銼,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風勞。四肢倦怠,百節酸疼,飲食減少,行履不得,涕唾稠粘,多困少力,面色萎黃,小便赤澀。
【用法用量】鱉甲湯(《普濟方》卷二二九)。
【摘錄】《聖濟總錄》卷八十七

方劑3

【處方】黃耆1兩(銼),鱉甲(去裙襴,醋浸,炙)1兩,知母半兩(焙),桑根白皮半兩,甘草3分(炙,銼),陳橘皮3分(湯浸,去白,炒),白朮3分。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傷寒溫病,愈後夾勞,形體羸瘠,或寒或熱,如瘧狀,四肢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蔥白3寸,生薑3片,煎至1盞,去滓,食後溫服。
【摘錄】《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中藥方劑之黃耆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黃耆生地湯
黃耆散
黃蓍丸
黃蓍羌活飲
黃蓍酒
黃耆解肌湯
黃耆豆湯
黃耆貼
黃耆赤昆湯
黃耆酒
黃耆防風湯
黃耆鱉甲湯
黃耆鱉甲飲
黃耆白朮湯
黃耆白芷湯
黃耆益氣湯
黃耆竹葉湯
黃耆粥
黃耆糯米湯
黃耆紫草人參湯
黃耆羌活飲
黃耆芍藥湯
黃耆茯神湯
黃耆茵陳散
黃耆葛根湯
黃耆薤白湯
黃耆補中湯
黃耆補氣湯
黃耆大補腎湯
黃耆姜苓湯
黃耆平補湯
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黃耆當歸丸
黃耆托里散
黃耆搜風湯
黃耆木蘭散
黃耆束氣湯
黃耆汁
黃耆浸酒
黃耆煎
黃耆煮散
黃耆理中湯
黃耆五味子散
黃耆五味散
黃耆人參湯
黃耆人參牡蠣湯
黃耆六君子湯
黃耆內消湯
黃耆十味散
黃耆十四味丸
黃耆四君湯
黃耆四物湯
黃耆固真湯
黃耆地骨皮散
黃耆地黃丸
黃耆膏
黃耆補胃湯
黃耆芩術湯
黃耆當歸湯
黃蓍六一湯
黃耆十補湯
黃耆衛元湯
黃耆甘草湯
黃耆九物湯
黃耆補肺湯
黃耆茯苓湯
黃蓍湯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
黃耆柴胡湯
黃耆桂枝五物湯
黃耆六一湯
黃耆桃紅湯
黃耆內托散
黃耆飲
黃耆湯
黃耆建中湯
黃耆鱉甲散
黃耆當歸散
黃耆茯神散
黃耆益損湯
黃耆丸
黃耆補血湯
黃耆赤風湯
黃耆白朮散
黃耆柏子仁散
黃耆五味飲
黃耆茯苓散
黃耆肉桂柴胡酒煎湯
黃耆八珍湯
黃耆防風飲子
黃耆膏子煎丸
黃耆葛花丸
黃耆內托湯
黃耆當歸人參湯
黃耆除熱丸
黃耆煎散
黃耆白芷膏
黃耆牛膝散
黃耆必安丹
黃耆雞首煎
黃耆羌活丸
黃耆外托散
黃耆五兩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