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翅大白蟻

黃翅大白蟻

昆蟲名,屬等翅目(Isoptera),白蟻科(Termitidae)。分布於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香港等省區。寄主於桉樹,杉木,水杉,橡膠,刺槐,樟樹,檫木,泡桐,油茶,板栗,核桃,二球懸鈴木,楓香樹等,還危害甘蔗,高粱,玉米,花生,大豆,紅薯,木薯等。取食樹皮、韌皮部、邊材部。風折木、雪壓木,從傷口處危害,蛀口粗糙,帶有粒,常引起材質降低,利用率小。對林木的危害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對含纖維質豐富,糖分和澱粉多的植物危害嚴重,對含脂肪多的植物危害較輕。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黃翅大白蟻群體中以原始型蟻王蟻后產卵繁殖,不產生補充性生殖蟻。兵蟻工蟻均分兩型——大兵蟻、小兵蟻、大工蟻、小工蟻。

兵蟻

黃翅大白蟻幼蟲黃翅大白蟻幼蟲

1、大兵蟻

體長10.50-11mm,頭深黃色,上顎黑色。頭及胸背有少數直立的毛,腹部背面毛少,腹部腹面毛較多。頭大,背面觀長方形,略短於體長的1/2。囟很小,位於中點之前。上顎粗壯,左上顎中點之後有數個不明的淺缺刻及1個較深的缺刻,右上顎無齒。上唇舌形,先端白色透明。觸角17節,第3節長於或等於第2節。前胸背板略狹於頭,呈倒梯形,四角圓弧形,前後緣中間內凹。中後胸背板呈梯形,中胸背板後側角成明顯的銳角,後胸背板較短,但比中胸背板寬。腹末毛較密。

2、小兵蟻

體長6.80-7mm,體色較淡。頭卵形,側緣較大兵蟻更彎曲,後側角圓形。上顎與頭的比例較大兵蟻為大,並較細長而直。觸角17節,第2節長於或等於第3節。

有翅成蟲體長體長14~16mm,翅長24-26mm。體背面栗褐色,足棕黃色,翅黃色。頭寬卵形。複眼及單眼橢圓形,複眼黑褐色,單眼棕黃色。觸角19節,第3節微長於第2節。前胸背板前寬後窄,前後緣中央內凹,背板中央有一淡色的“+”字形紋,其兩側前方有一圓形淡色斑,後方中央也有一圓形淡色斑。前翅鱗大於後翅鱗。

卵乳白色,長橢圓形。長徑0.60-0.62mm,一面較平直。短徑0.40-0.42mm。

工蟻

黃翅大白蟻幼蟲有翅成蟲黃翅大白蟻幼蟲有翅成蟲

1、大工蟻

體長6.00-6.50mm。頭棕黃色,胸腹部淺棕黃色。頭圓形,顏面與體縱軸近似垂直。觸角17節,第2至第4節大致相等。前胸背板約相當於頭寬之半,前緣翹起,中胸背板較前胸略小。腹部膨大如橄欖形。

2、小工蟻

體長4.16-4.44mm,體色比大工蟻淺,其餘形態基本同大工蟻。

生活習性

群居性

黃翅大白蟻營群體生活,整個群體包括許多個體,其數量大小隨巢齡的大小而不同。據安徽記載,一般為20-40萬個,未超過60萬個。

分工

黃翅大白蟻分飛黃翅大白蟻分飛

白蟻群體內可劃分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兩大類,每個類型之下又可分為若干個品級。生殖類型即有翅成蟲,在羽化前為有翅芽的若蟲,分飛後發展為原始型蟻后和蟻王。在黃翅大白蟻巢體中未發現有補充繁殖蟻,但在巢中有時能發現未經分飛的有翅繁殖蟻可以直接脫翅交配產卵,在一定程度上也起補充繁殖的作用。非生殖類型主要有工蟻和兵蟻,它們都有性的區別,但性器官發育不完全,無生殖能力。在工蟻中又有大至小工蟻之分。

工蟻在群體中數量最多,擔任群體內的一切事務,如築巢、修路、運卵、取食、吸水、清潔、餵養蟻后和蟻王以及撫育幼蟻等工作。兵蟻的主要職能是警衛和戰鬥,因此上顎特別發達,但無取食能力,需工蟻餵食。在群體中兵蟻分大小兩種,大兵蟻主要集中在蟻巢附近。

分飛規律

黃翅大白蟻分飛的時間因地區和氣候條件不同而異。據觀察,在江西、湖南分飛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廣州地區3月初蟻巢內出現有翅繁殖蟻,分飛多在5月份。在一天中,江西多在23-2時;廣州地區多在4-5時分飛。分飛前由工蟻在主巢附近的地面築成分飛孔。分飛孔在地面較明顯,呈腎形凹入地面,深1-4cm,長1-4cm。孔四周圍撤布有許多泥粒。一巢白蟻有分飛孔幾個到一百多個。分飛可分多次進行,一般5-10次。每年分飛翔飛出的有翅繁殖蟻數量隨巢群的大小而異,興旺發達的巢群可飛出2000-9000頭成蟲。黃翅大白蟻的分飛,一個巢群有時間隔1、2年才分飛一次,有時可連續數年,每年均分飛。

繁殖

浙江發現巨大白蟻巢蟻巢
有翅成蟲分飛後,雌雄脫翅配對,然後尋找適宜的地方入上營巢。營巢後約6天開始產卵,第一批卵30-40粒,以後每天產4-6粒。卵期約40天。據成年巢觀測由幼蟻發育成工蟻需要3個蟲齡,歷期達4個多月;發育為兵蟻要經過5個蟲齡;發育為有翅成蟲要經過7個蟲齡,歷時7-8個月。初建群體的入土深度,在頭一百天內為15-30cm。巢體只有一個平底上拱的小空腔。初建群體發展很慢,從分飛建巢到當年年底,巢內只有幾十頭工蟻和少數兵蟻。以後隨著時間推移和群體的擴大,巢穴逐步遷入深上處。巢入土深可達0.8-2m,一般到第四或第五年才定巢在適宜的環境和速度,不再遷移。在巢內出現有翅繁殖蟻分飛時,此巢即稱成年巢。

巢穴

黃翅大白蟻有“王宮”菌圃的主巢直徑可達1m。主巢中有許多泥骨架,骨架上下左右都被菌圃所包圍。“王宮”一般都靠近中央部分,主巢旁或附近空腔常貯藏著工蟻採回的樹皮和草屑碎片等。“王宮”中一般只有一王一後,偶爾也有一王二後或三後的現象。主巢外有少數衛星菌圃。黃翅大白蟻的巢群上能長出雞地菌,一般菌圃離地面距離45-60cm左右。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於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香港等省區。

國外分布於越南等國。

危害

寄主

黃翅大白蟻危害的樹木黃翅大白蟻危害的樹木

桉樹杉木水杉橡膠刺槐樟樹,檫木,泡桐油茶板栗核桃,二球懸鈴木,楓香樹等,除危害活樹,還危害伐倒木、枯立木。農作物中的甘蔗,高粱,玉米,花生,大豆,紅薯,木薯。

危害性狀

白蟻營巢於土中,取食樹木的根莖部,並在樹木上修築泥被,啃食樹皮,亦能從傷口侵入木質部為害,蛀口粗糙,帶有粒。苗木被害後常枯死,成年樹被害後,生長不良。此外,還能危及堤壩安全。

危害選擇性

黃翅大白蟻對林木的危害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對含纖維質豐富,糖分和澱粉多的植物危害嚴重,對含脂肪多的植物危害較輕。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滅白蟻滅白蟻

1、林地和新設苗圃的白蟻防治措施。在新設圃地、荒山、墳地、次生林地造林前清除雜木、荒草,每公頃設150-300個誘集坑,坑內橫豎堆置多層劈開的松柴(或樹皮),淋些淘米水或紅糖水,坑蓋用草袋、蘆席蓋緊,上面覆土成堆狀,便於瀝水,在白蟻活動危害季節,隔10-15天,輕揭坑頂,發現白蟻在活動取食時,用噴粉槍輕輕噴施70%滅蟻靈粉劑,讓較多的白蟻帶少量藥粉回巢,由於相互舐理和交哺行為,使整巢白蟻死亡,此法可控制圃地和造林地白蟻危害。

2、土壤處理

苗木、插條、幼樹根際土壤處理的防治方法。發現幼苗、插條、幼樹根際遭到土棲白蟻危害時,在圃地四周或被危害侵襲的苗圃傍坡開溝,用1%的氯丹乳劑噴霧處理,以後覆土掩蓋,受害幼樹四周開溝,以0.04%氯丹乳劑澆灌溝內土壤,防止白蟻蛀食。

煙燻殺

。在杉木造林帶狀整地時,如發現白蟻較粗蟻道,人工追挖至主蟻道,用一端封閉一端敞開的自然壓煙筒點燃煙劑後,對準主蟻道,由於高溫產生高壓,將敵敵畏煙霧壓入主蟻道、蟻巢,使整巢白蟻中毒死亡。

誘殺法

1、地直接誘殺法

在大面積的杉木人工幼林、板栗、橡膠等經濟林內,在25-27℃白蟻活動頻繁的春秋季,每公頃林地設定150-300個誘集堆,由枯枝落葉和鮮草皮堆成,上面用5-10cm表土堆嚴,堆上適當淋些水,半月後誘來白蟻取食,如堆中放誘餌劑(70%滅蟻靈1.5份,菝葜、蕨類粉末6份,糖1.5份,全重4g)。白蟻取食枯枝、雜草同時,也將70%滅蟻靈吃下,互相傳遞,整巢白蟻死亡。

2、光誘殺黑翅土白蟻、黃翅大白蟻(包括家白蟻)的成蟲都有較強的趨光性。可在每年4-6月間有翅成蟲分飛期,採用黑光燈和其他燈光誘殺。

3、土坑誘殺法

根據土棲白蟻蟻巢在地表的外露跡象——蟻路、泥被、樹上泥套的分布狀況;地表4-6月份出現的分群孔;6-8月高溫多雨季節出現的雞地菌,結合地形起伏,判斷蟻巢位置,人工開挖,找出蟻道,用竹篾、枝條捅入“引路”,根據枝條上兵蟻多的方向挖出主蟻道,再挖至主巢,獲取蟻王、蟻后,搗毀蟻群。

利用天敵

保護與利用天敵。

藥劑防治

加強監測,一旦發現有蟻害,及時用藥噴淋蟻巢、蟻路或受害植株根莖,或噴在土坑中的誘餌上。有效藥劑有:80%敵敵畏乳油500倍液,或50%氯丹乳油或25%七氯1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500-6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或噴滅蟻靈、砷劑滅蟻粉、60%-70%開蓬粉劑或自配的藥粉(亞砷酸3.5份、水楊酸1份、紅鐵氧0.5份,或用亞砷酸8份、水楊酸1份、升汞0.5份、紅鐵氧0.5份)。

價值

白蟻具有較高的食用與藥用價值。據悉白蟻是我國傳統的食(藥)療珍品,是當代生物學的七大奇蹟之一,它在地球上已生存了二億五千萬年;它在昆蟲中繁殖率最強,一隻成熟的蟻后,在適合的氣溫下(22℃-30℃),一晝夜能產卵8千至8萬粒;它抗病能力極強,在二氧化碳占氣體總量0.5-6.5%(相當於大氣中CO2含量的數十至數百倍)的蟻巢中能健康生長繁殖,至今世界上尚未發現白蟻因感染病而死亡的情況。

趣聞

浙江紹興挖出巨型黃翅大白蟻巢

浙江發現巨大黃翅白蟻蟻巢浙江發現巨大黃翅白蟻蟻巢

2014年11月11日,經過近一周的勘探挖掘,紹興市白蟻防治研究所工作人員終於將一個完整的黃翅大白蟻巢從山上挖出,運下山來。由10個人輪流肩扛手抬,將1000多斤的白蟻巢抬下山來,最後叫來鏟車將白蟻巢放在貨車上,運回單位,製作標本,供科研之用。

這個黃翅大白蟻巢至少有20年左右的年齡,體型巨大,主巢直徑可達1.8m。主巢中有許多泥骨架,骨架上下左右都被菌圃所包圍。由於黃翅大白蟻巢泥骨架很脆弱,極易破碎坍塌,所以挖掘完整的黃翅大白蟻巢非常困難。如此完整的取出蟻巢,在全國尚屬首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