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魚

黃瓜魚

黃瓜魚,即池沼公魚,屬鮭形目,胡瓜魚科,公魚屬。體細長稍側扁,頭小而尖,頭長大於體高。口大,前位,上、下頜及舌上均具有絨毛狀齒。上頜骨後延不達眼中央的下緣,眼大。鱗大,側線不明顯。背鰭較高,其高大於體高;脂鰭末端游離呈屈指狀;胸鰭小;尾柄很細,其高度僅等於眼徑,尾鰭分叉很深。背部為草綠色,稍帶黃色;體側銀白色;鱗片邊緣有暗色小斑;各鰭為灰黑色。

基本信息

分布範圍

池沼公魚分布於 黑龍江和圖門江下游。

公魚平時棲息於水溫低、水質清晰的 江口鹹淡水區或者是大江的下游水域中,喜在岸邊遊動,當水溫升高時便游向支流。

生長繁殖

黃花魚黃花魚

黃瓜魚4-5月份當水溫達7-10℃時,由江口上溯至江的下游段,尋找底質砂礫的場所產卵,卵粘附於砂礫上。幼魚隨流而下,進入湖泊、河流中生活。公魚主食橈足類、枝角類和甲殼類動物。

公魚為小型魚類,一般成魚個體只有8-9厘米,但數量較多,在產地有一定產量。公魚有一種清香黃瓜味,故產地居民稱之為黃瓜魚。近幾年 遼寧省等地的水產養殖部門已開展人工養殖試驗,並取得一定成效。

品種

與池沼公魚相近似種尚有下列幾種:

日本公魚(H.japonicus)產於圖門江下游。與池沼公魚的區別為體側縱列鱗較多,脂鱗基部長小於眼徑。

西太公魚(H.nipponensis)產於 鴨綠江下游。

胡瓜魚(Osmerus mordax)屬胡瓜魚屬,產於黑龍江、圖門江下游。與公魚的主要區別為舌具大犬齒;上頜骨末端超過瞳孔後緣。

胡瓜魚與各種公魚的生活習性、經濟意義均相似,都有一種鮮黃瓜香味,故產地居民統稱之為 黃瓜魚。

清蒸黃瓜魚

主料

1條黃瓜魚

配料

、 3片 、 3瓣蒜、 2大匙蒸魚油 、3大匙油

做法

黃花魚黃花魚

1、把處理好的黃瓜魚放入盤中,在魚的肚子裡或四周方上姜,蒜,面上灑上少量鹽,放入鍋中蒸熟

2、蒸好後將魚取出,把姜、蒜去除,在魚的表面淋上蒸魚油

3、蔥切絲,灑在魚表面

4、鍋中燒熱油,將滾熱的油潑在魚身表面即可

注意事項

蒸魚的之前可以在魚身上劃幾刀,這樣魚比較容易蒸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