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水仙花

黃水仙花

原產於歐洲西部,分布於西班牙、葡萄牙、德國、英格蘭和威爾斯等地。在歐洲的很多花園中都有生長,野外生長於森林、草地和岩石地面上。自19世紀起,英國的黃水仙大量減少,這是由於農業耕地增加、森林砍伐以及園藝用鱗莖的大量挖掘。

基本信息

地理分布

黃水仙原產法國、西班牙。耐寒,對土壤適應性強,喜半陰或稀疏遮陰。鱗莖有夏季休眠習性,秋冬生根,翌年早春萌發嫩芽,花期3-4月。

栽培條件

黃水仙花黃水仙花
栽培條件: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

土壤以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至微鹼性砂質壤土為宜。

黃水仙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同。秋冬鱗莖盆栽後,需經8~9℃低溫條件40~50天。早春葉片生長期適溫為18~20℃。夏季鱗莖花芽分化溫度為13~25℃,最適溫度17~20℃。開花植株以5~10℃最好,可使花朵持久。鱗莖貯藏溫度為13~17℃。夏季37℃高溫下鱗莖在土壤中順利休眠越夏。葉片生長期也能忍受0℃低溫。總之,黃水仙對溫度的適應性比較強。

黃水仙在原產地是冬季濕潤、夏季乾熱的生長環境。因此,盆栽黃水仙秋冬根生長期和春季地上部生長期均需充足水分,但不能積水。開花後逐漸減少,鱗莖休眠期保持乾燥。

黃水仙對光照的反應不敏感。除葉片生長期需充足陽光以外,開花期以半陰為好。生長期長時間光線不足,葉片伸長柔軟、下垂,但對開花影響不大。

盆栽黃水仙常用15~20厘米盆,每盆栽鱗莖3~5個,栽後鱗莖上方復土6~8厘米,澆透水後放半陰處。在冬季根部生長期和春季葉片生長期保持盆土濕潤,3~4月就能正常開花。目前,盆栽黃水仙常用促成栽培,將鱗莖放35℃下貯藏5天,再經17℃貯藏至花芽分化完全,約1個月,然後放9℃低溫下貯藏6~8周,盆栽後白天室溫21℃、晚間15℃,60~70天后開花。在葉片生長期可施用"卉友"15-15-30盆花專用肥或施腐熟農用肥1~2次。

以自然分球繁殖為主,鱗莖內的側芽膨大形成子鱗莖。科季挖出鱗莖時剝下子鱗莖進行分球繁殖。子鱗莖需培養2-3年後成為開花鱗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