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氏周期率

黃氏周期率

1945年夏,黃炎培與毛澤東談話中關於歷史周期率的著名論述。

定義

1945年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1945年毛澤東與黃炎培在延安

黃炎培與毛澤東談話時關於團體、國家‘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興亡周期率的著名論述。

內容

1945年7月1日,為恢復陷於停頓中的國共和談,時任國民參政員黃炎培章伯鈞應邀到延安訪問。7月4日,毛澤東親切地接見了他們,並邀請黃炎培到自己的住處整整談了一個下午。其間,黃炎培在談話中說道:“‍我生六十多年,耳聞不說,親眼所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黃炎培認為,所謂周期率,有其內在的支配力。初期,人們總能聚精會神、兢兢業業、不怕艱苦、捨身創業,但隨著環境好轉,創業精神也就漸漸退化,且很難扭轉,必然走向失敗。“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有,‘人亡政息’的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跳出這個周期率。”黃炎培希望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能找出一條新路,跳出這個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對黃炎培的話非常認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從某種角度上講就是各朝各代興亡更替的歷史。歷朝歷代都沒有跳出興亡的周期率,只是盛衰的時間長短而已。他對黃炎培自信地回答:“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個周期率。”毛澤東認為,這條路就是“民主”。毛澤東的民主之路,從井岡山建軍,到後來的延安整風,早就得以運用和發揮。“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民起來負責,才不會政息人亡。”毛澤東用“民主”治軍、治黨,與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形成鮮明的對比。 ‍

載體

黃炎培從延安歸來後,十分興奮,友朋紛紛來問。黃應答不暇,故閉門謝客,自己口述,由夫人姚維鈞整理和執筆,發表了《延安歸來》一書,記述下了至今被人們不時提起,或被稱作“黃氏周期率”的黃炎培與毛澤東著名對話。‍“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縨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人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並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於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求發展,到幹部人才漸見竭蹶,艱於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複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於薄弱了。

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 毛澤東肅然相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