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凍印石

印石“黃晶凍”的原產地是印尼,大陸原名“金田黃”。 黃中帶紅之色澤,是大眾最熱門的入門種類之一。 質地帶有粉色光澤,為女性極為喜愛色系。

一、產地

印石“黃晶凍”的原產地是印尼,大陸原名“金田黃”。該石種產於印尼太陽溪,產量稀少,質地優良,當地又稱太陽石,或者肥皂石。

二、名稱由來

由於其顏色等特徵與產於中國內地的名石福州田黃較為接近,有誤會之嫌,同時考慮其獨立地位;2011年4月份福建省寶玉石協會將“金田黃石”改名為“黃晶凍石”;2011年4月份正式專家審定,依照規定程式在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進行備案,並在企業內發布並推行;同時發起行業人士共同監督及參與。

三、外觀形體

在山有“山料”,河中採掘有“水洗料”。通常見到的原料多為團塊狀,故有說法稱“所見原石形似恐龍蛋”。有的帶有共生“石皮”,透明度多接近壽山石中較好的“凍石”。大多呈現天然籽料狀態,石皮有白色、紅褐色、黑色等,有時摻雜泥沙、金沙或其他金屬細沙質。大小各異,大者不過百克,超過千克者罕見。

四、成分硬度

“黃晶凍”屬於方解石;其化學成份鈣1.11 錳0.89 (CO 3)2,主要成份為碳酸鈣,由較高純度碳酸鈣,氧化矽等無機化合物組合而成;摩氏硬度2.5-3.3,易雕刻,一般溫度下不乾不裂。

五、色澤

鮮艷而不俗氣,穩而不濁,驕艷妖嬈而不生厭,出泥沙而不染。光芒散發含情怡人。以黃色系列為主,也有桔紅色,亦有深有淺,粉紅色、油黃色但都凝聚了天工造物之靈氣,也都具有靈氣之帝。

六、手感

質地濕潤,細膩,油滑,不粗不乾不燥,撫之宜手。溫、柔、鋼並舉,光線照射下,石散出黃而微紅之光。握入手中感覺溫順,任由摩挲把玩後更加油光欲滴,水氣滑手。

七、石皮

除了極少無石皮外,一般情況都有石皮包裹,有白皮、紅皮、褐皮、黑皮等。因而石皮也是鑑定“黃晶凍”的依據之一。一般來說,白皮黃心(銀包金)凍石為極品,其他次之,也有烏鴉皮,皮肉分明不差也。

八、格紋

黃晶凍多有格,皮外格紋粗現,內里格紋細飄,蘿蔔紋、網狀紋、水彩紋飄逸鮮活。格紋多現於表皮層,較小的體型石籽甚至於整塊內外格狀。細紋者為上品,格淺者為極品。

九、折光

有極特別黃中帶褐者,在光照下褐色消失,褐色處光徹透明,猶如玻璃,為世間珍品。傳說是黑暗中的神光,能驅魔辟邪,吉祥萬物。實則是物質組合折光形成的特殊現象。

十、種類

黃晶凍種類甚多,零零總總有八種之多,其大略簡單介紹原石,黃晶凍特殊自然體,無經過加工處理的種類及內外表皮色系區分為:黃凍、枇杷黃、紅凍、橘皮紅、雞油黃、芙蓉系列、烏鴉皮系列、格紋系列及白芙蓉等等。 
紅凍 
色澤肉眼可見紅糖與黃凍相同甚為稀少,可說是珍惜極品!
橘皮紅 
黃中帶紅之色澤,是大眾最熱門的入門種類之一。 
雞油黃 
猶如雞油的色澤相同,乳黃色的風格別有一番味道。 
芙蓉系列、烏鴉皮系列 
芙蓉質地與陶瓷色澤相近,此景搭配,若加工雕工,可說是極為巧妙!! 
白芙蓉系列 
質地帶有粉色光澤,為女性極為喜愛色系。 
此石極為有趣,單一顆原石即有銀包銀以及格紋種類的混合體,實在特殊,其實不管種類的多寡,每樣種類不輕易擁有,畢竟石材過於稀少。

十一、價值及前景

從印石材料發現直至開採套用在篆刻上至今已有幾千年,特別是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高品質工藝品需求日漸強烈,目前印石印雕藝術品更是被廣泛市場欣賞認可並熱門收藏。如今國內可供開採的印石石材資源已所剩極其有限,尤其能切成方章者更是鳳毛麟角。
中國印石之四大名石——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石之最高境界按台商吳金泉先生的精妙概括可以用石之六德“溫潤凝結,晶瑩剔透”八個真言一言蔽之。黃晶凍,其石質特點每一塊都符合“溫潤凝結,晶瑩剔透”此境界,是因而成為眾多名家一致推崇並收藏的篆刻頂級材料,可謂印石“極品中的極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