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蚩尤涿鹿之戰

發生於距今約5000年左右,華夏族諸部落在黃帝的統率之下,一舉擊敗了尤蚩部族。 距今約5000年的諑鹿之戰,開始交戰之時,蚩尤部眾首先將炎帝擊敗,占領了華夏部族的大片地區,並自稱為炎帝,從而激起了華夏一些氏族部落的激烈反抗。 而黃帝統率的部眾,雖然傳說中沒有提及聯合的氏族數量,但從他能一舉擊敗蚩尤部眾來看,其聯合的華夏氏族部落數量也會是相當可觀的。

發生於距今約5000年左右,華夏族諸部落在黃帝的統率之下,一舉擊敗了尤蚩部族。

涿鹿之戰的起因

舊石器時代晚期,隨著人們製造工具能力的提高,社會生產進一步發展,保障人們生活必需的物質財富也便相應地增加,人口的增殖加快,原始群落逐漸為氏族公社所代替。當我們的祖先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前後,似乎已有了原始氏族部落爭鬥的痕跡。從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村遺址來看,這個大的氏族居住村落的周圍,環繞著一道壕溝,這是否就是當時用來防禦其他氏族侵犯而構築的障礙,還只是一個合理的推想。如果確實如此,那么我們的先人,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已經出現了氏族公社之間的原始爭鬥了。無疑,在這個時期前後,已出現了我國古代戰爭雛形。
氏族社會時期,生活在我國古代黃河流域一些氏族部落和生活在長江、淮河流域的眾多蠻夷氏族部落,根據傳說,我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戰爭,是黃帝與蚩尤部落的“涿鹿之戰”。這次戰爭的起因,雖無確切的史料可考,但據《國語》、《逸周書》、《史記》等記載的一些傳說中的敘述,大致情況如下:
涿鹿之戰交戰雙方,各代表一個大的氏族部落群體。
生活在今太行山以東、河南省中部及其以北地區的夏族氏族諸部落,原以神農氏為首。《史記·五帝本紀》記述稱:“神農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這說明黃帝公孫軒轅在戰勝華夏一些氏族部落後,已取代神農氏而成為華夏氏族群落的重要領袖之一。與公孫軒轅同時崛起的華夏另一領袖炎帝神農氏,欲奪回華夏族首領的地位,與黃帝集團進行了數次較量,均被皇帝戰敗,這樣黃帝便成了華夏族內最強有力的首領。後來,又成為華夏諸氏族部落征戰蚩尤的最高統帥。
據傳說記載,蚩尤系九黎部族的首領。九黎或稱黎苗部族的81個氏族均在蚩尤的統領之下。黎苗部族生活於今中國的東南和長江、漢水流域一帶,其活動區域北部已達今河南、山東、江蘇等省的部分地區。黎苗集團逐步地向北擴展,與華夏集團相遇於今河北中部一帶地區,終於爆發了涿鹿大戰。

涿鹿之戰作戰經過

在黎苗諸氏族部落生活的地區,銅鐵資源相當豐富,當時他們似已開始製造金屬兵器,而黃帝部落則仍使用木質和石質兵器。因而,雙方的作戰實力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距今約5000年的諑鹿之戰,開始交戰之時,蚩尤部眾首先將炎帝擊敗,占領了華夏部族的大片地區,並自稱為炎帝,從而激起了華夏一些氏族部落的激烈反抗。公孫軒轅一方面出於維護華夏諸部落的利益,一方面為援助炎帝,遂毅然率眾與蚩尤部眾大戰於涿鹿(今河北涿州地區)地區。
蚩尤部族憑藉較為堅韌的兵器,占有近戰的一定優勢。從一些傳說的記述來看,黃帝為戰勝蚩尤,採取了不少減殺蚩尤集團優勢的重大措施,而蚩尤集團也有一些反措施諸如《逸周書·嘗麥》稱:“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從,大風雨”;還有的傳說:“蚩尤作大霧,軍士昏迷”,“黃帝利用指南車辨別方位,將蚩尤擊敗擒殺”等等。這些傳說雖不可全信,但蚩尤統率的南方黎苗部眾,深入北方,不利的天候、人員的傷亡、補給的困難以及長途奔波的疲勞,使其作戰實力大減當屬必然。而黃帝諸部落均系北方人,熟悉當地的地理環境,習慣北方的天候,且相對處於以逸待勞的有利戰略地位,所以雙方經過較量,黃帝部族獲勝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評 析

距今約5000年的涿鹿大戰,雖系傳說中的戰爭,無確切史料可考,但此次戰爭卻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有著多方面劃時代的意義。
首先是開創了眾多氏族部落聯盟作戰的先河。這次大戰中,蚩尤所統率的部眾,一說為分屬9個部落;另一說為蚩尤有兄弟81人,這81個兄弟,也即81個氏族,力量當然相當強大。而黃帝統率的部眾,雖然傳說中沒有提及聯合的氏族數量,但從他能一舉擊敗蚩尤部眾來看,其聯合的華夏氏族部落數量也會是相當可觀的。而在5000年前的古代,將眾多部族聯合起來,並在一名最高統帥的指揮之下戰勝敵人,又是何等的艱巨。
其次是交戰雙方利用地理環境和天候條件爭奪戰爭的勝利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首創。諸如黃帝令“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蚩尤作大霧”等等傳說,雖然純屬神話,但似乎預示出當時的人類已初步懂得選擇有利的自然環境和天候條件進行戰爭的蛛絲馬跡。
再次是人們已經有了戰略戰術意識的萌芽。據一些史料的傳說分析認為,黃帝鑒於蚩尤部眾優勢的兵力和堅銳的金屬兵器,為擺脫自己的劣勢地位,戰爭之初實行了暫時後撤的戰略,引誘蚩尤率部北進,乘蚩尤部眾不習北方的水土氣候、長途奔波疲憊之機,戰而勝之。若果真如此,那么,中華民族對戰爭規律的認識已經起之於原始社會了。
最後,此次戰爭中,黃帝使用指南車辨別和掌握方位的傳說,一旦將來為考古學所證實,則將令人更加驚嘆古人的聰明才智。因為後世的一切軍事行動已千萬次地證明,戰爭中正確地識別方向往往成為勝敗攸關的大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