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古港景觀區

黃埔古港景觀區

黃埔古港碼頭位於海珠區的黃埔村,北臨新港東路,南隔黃埔涌與侖頭相望,西臨東環高速公路,東隔珠江與長洲、深井相望。黃埔古港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自宋代以後,黃埔村[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下轄村]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中國歷史朝代]時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黃埔古港地區分為四個功能區,即紀念展示區、古港公園區、棧道餐飲區及村頭廣場區,集展示、傳播、娛樂、休閒於一體的“文化公園型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黃埔古港碼頭所在的黃埔村位於海珠區,黃埔古港碼頭所在的黃埔村位於海珠區,
黃埔古港碼頭所在的黃埔村位於海珠區,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就是中外海上貿易的樞紐,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門戶,其海上貿易始於秦漢,盛於唐宋,明清時期發展至高峰,貿易遠及歐美。為迎接瑞典“哥德堡號”仿古商船訪穗活動,廣州市、海珠區政府對黃埔古港進行了綜合建設。在古港公園區建設了大型紀念雕塑以及山林靜台、濕地水岸等景觀。而粵海第一關古建築,是整個黃埔古景觀區的重點,是依據歷史資料原貌修復的。館內設定了大型展覽《流淌的輝煌》,展出了大量的圖片、實物、模型、蠟像,在厚厚的歷史積澱中讓觀眾了解海上絲路,展現出廣州耀眼的輝煌。二層的黃埔稅館,採用前後兩進的傳統空間格局。結合前面寬闊的堤岸廣場,突出歷史文化氣息。稅館左側為永靖營,設有營房、兵器架等,結合南面的綠化樹木,圍合成獨具當時海軍兵營氣氛的院落空間。兵營西為買辦館,前方有一古港牌坊,形成一個嶺南特色的三合院,在東側小廣場設有一水井,象徵當時古黃埔村人以淡水為商品向外國船隻出售的繁榮景象。 整個黃埔古港景區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是嶺南古港文化與現代化休閒娛樂的完美結合。

歷史發展

黃埔古港景觀區黃埔古港景觀區
廣州叫黃埔的地方很多,但黃埔村應是這個地名最早的出處。
說來還有一段掌故,話說黃埔村原本叫“鳳浦”,清代的時候這裡停靠了許多外國商船,外國人發音不準,老是把“鳳浦”說成“黃埔”,久而久之,原來的“鳳浦”反沒人叫了,終於成了“黃埔”村。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全國設江、浙、閩、粵四海關,粵海關在黃埔村設黃埔掛號口和稅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在中國撤銷江、浙、閩三海關,僅保留了粵海關,指定廣州為惟一對外貿易口岸。據《黃埔港史》記載,從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至道光十七年(1837年)的80年間,停泊在黃埔古港的外國商船總計5107艘。
黃埔直街是當年重要的貿易區,現在大體還能看出清代末期街道的特色,這裡原來還有許多廟宇,都是與航海和海外貿易有關的,現在保存下來的僅有一座北帝廟,廟裡的碑記記載著清朝政府對海外貿易徵稅的重要史料。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歷史學教授楊萬秀喜歡用數據證明自己的觀點,他說:“清代時廣州的外貿有了很大發展,1757年清朝政府宣布實行“一口通商”,各個國家來中國貿易都要來到廣州,經過廣州海關。在1757年來廣州的外國船舶是9艘,到了1836年達到199艘之多。”
黃埔古港興旺發達的時候,正是17世紀到19世紀廣州海外貿易最為鼎盛的時期,也就是近代西方商人津津樂道的“對華貿易的黃金時代”。英國人威廉·希克1769年來過廣州,他對廣州讚不絕口:“珠江上船舶運行穿梭的情景,就像倫敦橋下泰晤士河,不同的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同,還有大帆船,在外國人眼裡再沒有比排列在長達幾哩的帆船更為壯觀的了”。
除了瑞典的“哥德堡號”,黃埔古港還停泊著美國的“中國皇后號”、俄羅斯的“希望號”和“涅瓦號”、澳大利亞的“哈斯丁號”等等外國商船,在這段日子當中,有誰敢不承認廣州“國際大都市”的地位?
廣州素有重商傳統,說哥德堡人的膽子大,廣州人的膽子其實也不小。在瑞典看到的清代中國瓷器,上面居然像模像樣地描畫著歐洲人的國旗和家徽,這種就是“訂燒瓷”——按照客戶的訂單和要求進行生產。有古書記載:“歐重華彩(歐洲人喜歡濃重的彩色),中國商人投其所好,乃於景德鎮燒造白器(沒有圖案的白瓷),運至粵垣(運到廣東),另僱工匠,依西洋畫法,加以彩繪,於珠江南岸之河南(今海珠區),開爐烘染,製成漆器,然後售之西商(賣給西方商人)。”可見廣州人的腦筋很靈活,而且頗為遵守國際上的商業規範,這也難怪哥德堡人會不遠萬里踏浪而來了。
開放始終是廣州城市傳統中最值得珍視的特質。2002年一家調查公司在北京、上海、廣州的居民中做了一個抽樣調查,結果表明,三地居民都認同廣州是其中最開放的城市。
回望這座城市的歷史,廣州一直是中國向世界敞開的一扇或明或暗的視窗。即使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瘋狂、封閉的歲月里,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俗稱廣交會)也沒有中止過。
瑞典商人與廣交會有不解之緣。1955年第一屆廣交會上,就是一位瑞典商人拿到了第一張入場券。瑞典商人可可扎從1966年開始參加廣交會,以後每期必到,沒有一屆缺席,至今他還保留著當時獲贈的“小紅書”,到處向人炫耀。
黃埔村和黃埔古港,來自遙遠歐洲的“哥德堡號”曾經在這裡停泊。珠江如玉帶般在琶洲塔和一望無垠的萬畝果園旁緩緩流過。不遠處,一座超大型的現代化建築——廣州國際會展中心悄然崛起,根據可靠訊息,廣交會未來將遷到這裡舉行。歷史走了一圈,“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和現代國際貿易盛會又在黃埔古港一帶找到了交匯點。

景區傳說

黃埔古港景觀區黃埔古港景觀區
原來傳說古時有一對鳳凰飛臨此地,從此就人丁興旺.五穀豐登。該村地處一小島.水邊地區叫“浦”。水中的陸地日“洲”,所以取村名為“凰洲”或“鳳浦”,後演變成為“黃埔”之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