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生[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黃亞生[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黃亞生[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湖北人 ,著名經濟學家。1985年,獲哈佛大學學士學位。1987年~1989年,任世界銀行顧問,同時任教於密西根大學。1991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97年,加入哈佛商學院,任商業、政府和國際經濟副教授。

基本信息

榮譽及成就

《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獲英國《經濟學人》2008年度書籍。

曾獲在研究領域享有重大聲譽的研究金支持,

如史丹福大學的國家研究金和社會科學研究協會的麥克阿瑟研究金。

學術兼職

任教於哈佛大學國際事務和費正清中心(InternationalAffairsandFairbanksCenter)

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Sloan管理學院)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研究員

密西根商學院威廉大衛遜學院(WilliamDavidsonInstitute)研究員

世界經濟論壇研究員。

研究方向

研究重心為政府政策和制度問題,尤其是機制轉換時期社會主義經濟研究和東亞經濟研究。

目前,他正著力研究在中國,外國直接投資在制度上和政策上的驅動力。

目前正在撰寫的一本書,從制度上追溯中國對外國直接投資產生高需求的根源。

出版著作

《中國通貨膨脹和投資控制》(1996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1998年新加坡東南亞研究學院)

除了為專業通訊和專欄撰寫文章外,黃教授在《紐約時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國際先驅論壇報》和《外交政策》上都發表過大量文章。

主要觀點

黃亞生推崇印度的發展模式,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能持久。

主要論點就是印度是自由的民間經濟,而中國是政府主導的經濟,因而不能持久。

黃亞生年輕時期與他的父親黃鋼,一個老中國共產黨員在意識形態上的產生分歧,黃亞生現在的觀點很大程度上還沿襲著他當時的想法,他的觀點中總是有著一種認為西式民主”總是有效性“的想法,而印度更好的拷貝了西式民主。

代表黃的這些想法的一些文章有 <Can India overtake China>, <What's the fastest rout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等等。

黃亞生在中國媒體前自稱他宣揚印度是為了刺激中國。不過從他的英文著作來看,他這也只是在中國媒體面前說辭而已。

目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任職教授,積極為美國出謀劃策,如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1月8日刊載題為“與中國的普通百姓交談”的文章,提出觀點:只是跟北京官方進行接觸已經不夠了。

美國領導人要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同中國人民進行溝通,不要讓陰謀論者來代替他們進行溝通。

建議美國政府加強與農民工,被拆遷戶,破產企業家加強“直接”交流,以博得他們的支持。

因為“科技已經開始鑿開了北京新聞控制體制的幾個洞。中國有4億網民,差不多和美國的總人口一樣多。

另外,中國還有7億手機用戶,每年這兩類戶的數量都在以數百萬的速度增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