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中藥]

黃丹[中藥]

黃丹,中藥名,處方用名為“鉛丹、黃丹、廣丹、東丹”,別名“鉛丹、陶丹、鉛黃、黃丹、紅丹、丹粉、國丹、朱粉、松丹、東丹、鉛黃、朱丹、章丹、桃丹粉”等。本品為純鉛加工而成的四氧化三鉛。是用鉛、硫磺、硝石等合煉而成的。外用:拔毒生肌,殺蟲止癢;內服:墜痰鎮驚,攻毒截瘧。本品有毒,不可持續服用,以防蓄積中毒。

基本信息

採收炮製

黃丹黃丹
將純鉛放在鐵鍋中加熱,炒動,利用空氣使之氧化,待冷後放入石臼中研成粉末。用水漂洗,將粗細粉末分開,漂出之細粉,再經氧化24小時,研成細粉過篩即得。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

藥材為橙紅色或橙黃色粉末,光澤黯淡,不透明。以色橙紅,細膩光滑,無粗粒,見水不成疙瘩者為佳。

辛,微寒,有毒。歸心、入脾、肝經。

藥物功效

外用:拔毒生肌,殺蟲止癢;內服:墜痰鎮驚,攻毒截瘧。

文獻摘錄

《本經》:「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

藥性本草》:「煎膏用止痛生肌。」

《本草衍義》:「治瘧及久積。」

本草綱目》:「墜痰殺蟲。」

臨床套用

用於瘡瘍多膿。

本品主要外用於散劑及膏藥中,能與植物油化合,為制膏藥的基礎劑,有較好的解毒收斂作用。如經驗方紅油膏,即用本品配合九一丹(熟石膏九錢、升丹一錢),調入油膏內,有防腐生肌作用,可治潰瘍不斂。

此外,內服小量可墜痰截瘧,又可用於蟲積腹痛,因本品有毒,故臨床上極少套用。

用量用法

用法一:內服一分至二分,入丸散。不可過量,以防中毒。外用適量。

用法二:研末撒,或熬膏藥用。入丸散服,每次0.3~0.6g。

中毒及救治

藥物毒性

鉛的中毒量為0.04g,可溶性鉛鹽(如醋酸鉛)的致死量為20g,而微溶性鉛鹽(如碳酸鉛)的致死量為30g,口服少於2mg,連服數周后,將出現慢性中毒。

中毒機理

鉛為多親和性毒物,作用於全身各系統,主要損害神經、造血、消化及心血管系統。鉛被人體吸收後,首先聚集於肝內,然後分布到全身各組織,部分可經胃腸道、腎臟排泄。體內的鉛絕大部分(95%)以三鉛磷酸鹽形式沉積於骨中,並隨著血液酸度升高而重新溶解,再由血液進入肝、肺、神經系統,引起急性中毒。血內鉛的濃度過高,能抑制人體活性酶,阻礙卟琳與二價鐵的結合,使血紅蛋白的合成受到障礙,而致貧血;直接作用於紅細胞,使細胞內鉀離子滲出,而引起貧血;損傷血管而致腦、肺血管充血、出血,及眼底出血,還可以引起腦水腫、神經膠質變性及局部壞死,引起一系列神經系統症狀。鉛對組織有刺激和損傷作用引起胃腸炎症變化(急性中毒),腎小管上皮壞死,肝細胞變性。慢性中毒者,齒眼和大腸黏膜有硫化鉛所組成的鉛線等。

中毒症狀

①急性中毒症狀:首先是局部刺激現象,口腔、咽喉乾燥,口渴,上消化道灼痛,口有金屬味,流涎,噁心嘔吐,吐出物常含氯化鉛,呈白色奶塊狀,陣發性腸絞痛,可有便秘或腹瀉,糞便中可有黑色硫化鉛,重者休剋死亡;如拖延日久,可引起排腸肌疼痛、痙攣、麻木癱瘓,血紅蛋白尿等。

②慢性中毒:早期可無明顯症狀,慢性中毒的典型症狀表現以多發性神經炎、腹絞痛、貧血、嚴重的鉛中毒性腦病為特點。神經系統症狀:早期均表現為神纖衰弱症候群,以後可有多發性神經炎,症見四肢及關節疼痛痙攣,繼而肌肉癱瘓,日常活動較多的肌肉最易受累,表現為腕垂或足垂症。消化系統症狀:早期牙齦出現藍色鉛線,食欲不振,腹脹、腹痛等,繼而由於腸道平滑肌受鉛化物的刺激,出現典型中毒性腹紋痛。疼痛位於臍附近,呈陣發性,可甚劇烈;用手按壓,痛可減輕。伴有嘔吐、出汗,但不發燒。血液系統症狀輕度中毒者,可無明顯貧血;中度及重度中毒者,常有貧血。患者呈鉛容(面色呈灰色),伴有心悸、氣短、乏力等。周圍血內可發現網織紅細胞、嗜鹼性點彩紅細胞。其它可見肝稍大,輕度壓痛。少數可見蛋白尿、月經不調。

中毒救治

急性口服中毒者,以1%硫酸鈉或硫酸鎂溶液內服,以形成不溶性硫化鉛,再以清水洗胃,導瀉。靜注10%葡萄糖酸鈣溶液10ml,每日1~2次,或口服乳酸鈣1g,1日3次持續2~3天。急慢性中毒者均可用依地酸鈣鈉、二疏基丁二酸鈉(二巰琥珀)、促排靈等行驅鉛療法。對症處理及支持療法,注意營養,給予維生素B1。中藥解毒,可用昆布、海藻煎湯頻服,或用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30g、菊花的功效與作用15g、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5g共煎湯內服,或大量選服生蛋清、牛奶、豆漿、綠豆的功效與作用湯等食品。均有解毒作用。

現代研究

一、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四氧化三鉛

二、藥理作用

能直接殺滅細菌寄生蟲,有制止粘液分泌的作用。

驗方集錦

消渴煩亂

用鉛丹一錢,新汲水送下。服藥後,宜吃蕎麥粥。

吐逆不止

用鉛丹四兩,加米醋半斤,煎乾,在炭火中煅紅,冷定後,研為末,和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醋湯送下。此方名“碧霞丹”。

小兒吐逆水上

用鉛丹研末,加棗肉搗勻,做成丸子,如芡子大。針挑一丸,在燈上燒過,研為細末,乳汁調服。此方名“燒針丸”。另一配方:在燒針丸的藥方中加硃砂、枯礬各少許。

反胃氣逆

用鉛丹、白礬各二兩,生石亭脂半兩。先把丹、礬兩藥放在坩鍋里,燒炭煅紅,放冷兩天,再加入石亭脂,共研為末,和米飯少許,捏成丸子,如綠豆大。每日服十五丸,米湯送下。

赤白泄痢

把棗肉搗爛,加入鉛丹、白礬等分,各如皂角子大,再加米飯少許,和成團丸,如彈子大。以鐵絲穿團丸,在燈上燒透,冷後研為細末,米湯沖服。又方:鉛丹,炒成紫色,加入炒黃連,各等分。研細,加糊作丸,如麻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甘草湯送下。

妊婦腹痛下痢

用烏骨雞蛋一個,殼上開小孔,讓蛋白流出,單留蛋黃。從孔口裝進鉛丹五錢,攪勻,外用泥封好,放在火灰里煨乾,研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送下。

吐血、咳血

用鉛丹一錢,新汲水送下。

寒熱瘧疾

用鉛丹、百草霜等分,研細。發病之日,空腹服三錢,米湯送下。兩服可愈。加飯或蒜做成丸藥吃,也有效。又方:鉛丹一兩、恆山末三兩,和蜜做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濕酒送下。清晨吃一次,病將發未發時吃一次,有效。又方:鉛丹(炒過)二兩、獨蒜一百個,共搗成泥,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九丸,空腹服,長流水送下。瘧發過兩、三次後才服藥,最見效。此方亦可治痢疾。又方:鉛丹(炒過)半兩、童便浸過的青蒿二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寒多酒送下,熱多用茶送下。

小兒瘧,壯熱不寒

用鉛丹二錢,蜜水送下。如兼惡寒,則以酒送下。此方名“鬼哭丹”。

用鉛丹二兩、白礬二兩,分別研細。取兩塊磚鋪地上,磚上墊紙七層,紙上鋪丹,丹上輔礬。周圍架柳木柴焚燒,約燒完柴十斤,即停燒待冷,取藥合研。每服二錢,溫酒送下。此方名“驅風散”。

客忤中惡

(此病病象是:人行路上,忽然心腹絞痛,脹滿氣沖;或突然倒地,四肢闕冷,甚至不救)。用鉛丹一小茶匙,調蜜三合灌下。

一切目疾

(凡目疾,翳障而伴有昏花現象者可治,可障而無錯花感者不治)。用蜂蜜半斤,在鉛鍋中熬成紫色塊,放入鉛丹二兩,水一兩,再煉至水氣全盡,倒在一塊絹布上過濾。取濾下的細粉,裝在瓶子裡,埋地下二十天,才取出點眼。每日點七次。如藥粘眼不開,則洗了重點。又方:鉛丹、蜂蜜調勻,攤布片上,貼太陽穴。治赤眼痛有效。又方:鉛丹、白礬,等分研末,點眼。又方:鉛丹、烏賊骨,等分為末,加蜂蜜蒸後點眼。治眼睛紅久生翳。又方:鉛丹半兩,調鯉魚膽汁成膏,點眼。治眼生珠管。又方:鉛丹、輕粉,等分為末,吹少許入耳內。左眼病,欠吹右耳,右眼病,吹左耳。治痘疹生翳。

小兒重舌(舌腫厚)

用鉛丹一粒,如黃豆大,放在舌下。

小兒口瘡糜爛

用鉛丹一錢、生蜜一兩,調勻,蒸到黑色,用雞毛蘸取搽瘡上。

腋下狐臭

用鉛丹加在輕粉中,以口水調和,經常搽腋下。

蠍子螫傷

用醋調鉛丹塗搽。

刀傷

用鉛丹、滑石等分,敷傷處。

外痔腫痛

用鉛丹、滑石等分,研細,新汲水調塗。一天塗五次。

臁瘡

用鉛丹一兩,黃蠟一兩,香油五錢,熬成膏子。先以蔥椒湯洗患處,然後貼敷藥膏。又方:鉛丹,水飛過,再炒過,取一兩;黃,酒浸七日,焙乾,也取一兩;另取輕粉半兩。分別研為細末。先以苦茶洗瘡,隨用輕粉把瘡填滿,再敷上鉛丹,外層則用黃細末攤成膏貼上,不要揭動,幾天即見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