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逸國

菲律賓古國之一。中國宋元時代史籍對菲律賓民都洛島(或兼指呂宋島的一部分)的稱呼,麻逸(一作摩逸、麻葉)是民都洛古稱Mait的音譯,意為黑人的國土。12世紀時,麻逸是個千餘戶的居民點,由首領統治,採取巴朗圭(村社)聯盟的社會組織形式。它又是菲律賓北部地區的貿易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同附近各島的貿易相當密切。首領有掌管貿易的權力。

簡介

麻逸國山勢平緩,土地肥沃,氣候溫暖。製鹽、釀酒、織布等手工業也很發達。麻逸同中國的貿易關係歷史悠久。麻逸船最早於982年(中國宋朝太平興國七年)載貨到廣州貿易,華船到麻逸經商也很受歡迎。貿易一般採取以貨易貨方式。麻逸居民以土產黃蠟、珍珠、檳榔等交換中國瓷器和鐵器。他們多在華船到後先賒去商品,用竹排運往附近島嶼轉賣,然後償清貨值,從不爽約。最遲到14世紀時,麻逸已存在奴隸制,“酋豪之喪則殺奴婢二三十人以殉葬”。到明代,中國史籍中一般未再提及麻逸,但中國船隻仍經常到民都洛島貿易。島上的文武樓、以寧等港常見於中國明代有關中菲航路的記述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