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藍菜

麥藍菜

麥藍菜是一種植物,是種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石竹目石竹科麥藍菜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活血通經;不乳消癰的功效,可釀酒和制醋;也可榨油,用作機器潤滑油。 喜溫暖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忌水浸,若種植在低洼積水地區,雨季根部容易腐爛,地上部逐漸變黃□死亡,嚴重時甚至顆粒無收。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無毛,微被白粉,呈灰綠色。根為主根系。莖單生,直立,上部分枝。葉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4厘米,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微抱莖,頂端急尖,具3基出脈。傘房花序稀疏;花梗細,長1-4厘米;苞片披針形,著生花梗中上部;花萼卵狀圓錐形,長10-15毫米,寬5-9毫米,後期微膨大呈球形,棱綠色,棱間綠白色,近膜質,萼齒小,三角形,頂端急尖,邊緣膜質;雌雄蕊柄極短;花瓣淡紅色,長14-17毫米,寬2-3毫米,爪狹楔形,淡綠色,瓣片狹倒卵形,斜展或平展,微凹缺,有時具不明顯的缺刻;雄蕊內藏;花柱線形,微外露。蒴果寬卵形或近圓球形,長8-10毫米;種子近圓球形,直徑約2毫米,紅褐色至黑色。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長習性

在過於乾旱的地區,植株生長矮小,產量很低。生於田野、路旁、荒地,以麥田中最多。

麥藍菜原產於歐洲,在我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陝西、甘肅、新疆、雲南、四川等省(區)。

生存環境

耕地, 荒地, 路邊, 路邊草叢中, 路邊荒地, 丘陵, 山坡, 山坡田邊, 田邊, 田邊草叢, 田中

海拔高度

500米~3040米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

低海拔區常見; 寒溫帶; 歐洲; 歐洲溫帶; 亞洲; 亞洲溫帶; 日本

國內分布

遼寧省, 北京市, 河北省, 山西省, 陝西省, 寧夏自治區, 甘肅省, 青海省, 新疆自治區, 山東省, 江蘇省, 安徽省, 浙江省, 江西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廣西自治區, 重慶市, 西藏自治區, 中國

藥品

【藥名】:王不留行

【漢語拼音】:wang bu liu xing

【英文名】:SEMENVACCARI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accaria segtalis(Neck.)Garcke[Saponaria sagetalis Neck.;Vacaria pyramidata

王不留行 王不留行

【功效分類】:活血藥;通絡藥。

【科屬分類】:石竹科。

【別名】:奶米、王不留、麥藍子、剪金子、留行子。

【性味】:苦;性平。

【歸經】:肝經;胃經。

【功能】:活血通經;不乳消癰。

【主治】:婦女經行腹痛;經閉;乳汁不通;乳癰;癰腫。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g。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路旁,尤以麥田中最多。也有栽培。

【資源分布】:除華南地區外,其餘各地幾乎都有分布。

【藥材基源】: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種子。

【採收儲藏】:秋播的於第2年4~5月收穫。當種子大多數變黃褐色,少數已經變黑時,將地上部分割回,放陰涼通風處,後熟7d左右,待種子變黑時,曬乾,脫粒,去雜質,再曬乾。

【炮製方法】:簸淨雜質,置鍋內,用中火炒至爆開白花六、七成時取出,放涼。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應選山地緩坡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和粘壤土。地選好後,結合秋耕施用經腐熟的基肥,每畝3000~4000公斤,如同時施用過磷酸鈣20~30公斤,可提高種子產量。

【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在北方地區4月中旬播種,按行距30厘米開淺溝播種,覆土1~1.5厘米,播後稍鎮壓,若土壤乾燥,播後需澆水,每畝播種量1~1.5公斤。

【田間管理】苗高5厘米時按株距15厘米左右間苗。生長期間應經常除草。雨季注意排水。追肥以氮肥和磷肥為主,開花前每畝可施餅肥30~50公斤,或施硫酸銨1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施後要立即澆水。

【蟲害防治 】紅蜘蛛5~6月份危害葉部,嚴重時可使葉部全部變黃杜乾,影響種子產量。

採收加工

種子入藥稱留行子,能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等功效。種子含澱粉 53% ,華北於6月上旬前後採收,東北地區秋季採收。割下全株曬乾,打出種子,除去雜質,即可藥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