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塞爾化石遺址

麥塞爾化石遺址

麥塞爾化石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它位於法蘭克福南部,是現今研究哺乳動物早期進化的唯一資料。它形成於第三世紀下層,它出土了很多的動植物的化石,麥塞爾有30多種植物化石遺蹟,出土了包括小有袋動物在內的40多種動物化石。它出土的化石的種類和質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為科學家研究始新紀的生活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但是由於麥塞爾文化遺址是處在人口密度很高的法蘭克福附近,所以遭到破壞的程度較高。保護遺址的工作迫在眉睫。

基本資料

(圖)麥塞爾化石遺址麥塞爾化石遺址

中文名稱: 麥塞爾化石遺址
英文名稱: Messel Pit Fossil Site
國家: 德國
所屬洲: 歐洲
批准時間: 1995
評為遺產的年代及標準:1995年,N(Ⅰ)

簡介

(圖)麥塞爾化石遺址麥塞爾化石遺址發現的化石

麥塞爾化石遺址位於法蘭克福南部,距離達姆施塔特(德聯邦共和國中部城市)較近。該遺址的北部以一條鐵路線為界,南部和西部屬工商業地帶,東部則是大片的森林。自1859年到1971年,這裡的礦石開採一直十分活躍。後來管理部門主張將廢棄物填進麥塞爾遺址的深坑中,這種情況持續到1991年黑森州(麥塞爾化石遺址所在州)政府收購此地用以長遠的科學研究。同年6月14日,被列為文化遺址保護區,1995年,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麥塞爾化石遺址占地面積為70公頃,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700米。以前開放的化石坑最深處可達地下60米,而油頁岩(此處主要的開採資源)及其伴隨的沉澱物可由此向下延伸120-130米。該遺址包括一個古代湖床沉積遺蹟,湖床位於270,000,000-290,000,000年前形成的古老的赤砂岩沉澱物上。深坑的部分斜坡上種植了樹木,坑內東部有一個小型湖泊。|
由於過度開採,麥塞爾化石遺址有可能會遭到長期的破壞。人們對化石資源及其保護的重要性還持有不同觀點,加上該遺址位於城市化程度很高的法蘭克福主要地區,人口密度很大,所以,保護麥塞爾化石遺址任重而道遠。為了讓公眾更好地了解麥塞爾化石遺址的價值,並對遊人觀賞化石加以必要指導,文化顧問委員會在麥塞爾化石坑邊緣建立一個永久展示台。這一地區現在有3個博物館長期向人們展示麥塞爾化石遺址的發現。

化石

(圖)麥塞爾化石遺址麥塞爾化石遺址發現的動物化石

形成於第三紀下層的麥塞爾湖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麥塞爾有30多種植物化石遺蹟,其中大部分是以“科”來分類的,如卷柏科苔蘚、紫萁科蕨類、海金砂科草、柏科植物、粗榧科紫杉和李樹、杉科沼澤以及胡桃木化石。動物化石最早是在1875年發現的,是一塊鱷魚化石。在這之後陸續出土了包括小有袋動物在內的40多種動物化石,其它還有穿山甲食蟻動物奇蹄類動物、嚙齒類動物化石等;僅古代原古馬的化石就發掘出40具,從化石來看,這種動物的骨骼大約只有50厘米長。麥塞爾化石遺址中發現的鳥類化石不一而足,古代鴕鳥佛法僧目鳥、啄木鳥、目禽類(如火雞、松雞等獵禽)、猛禽目鳥、營穴鳥化石等都可以在這找到。遺址中發現的魚類化石無一例外都屬硬骨魚類,如刺鰭魚亞綱動物、長嘴硬鱗魚、麥塞爾弓鰭魚、古代刀魚、鰻鱺、食肉鱸魚、雙鰭麥塞爾鱸魚等都在此列。麥塞爾化石遺址發掘出的無脊椎昆蟲化石數不勝數,其中大部分是各種各樣的甲蟲化石,主要包括象鼻蟲、吉丁科甲蟲、屎克螂、鍬甲科甲蟲、布甲科甲蟲、花甲科甲蟲、天牛科甲蟲以及隱翅蟲科甲蟲化石。有些化石能將昆蟲原先的金屬光澤保留下來。
高帝納猴是一屬已滅絕及像狐猴的原猴,屬於兔猴科。它們生存於4900萬年前的始新世,是已知最早的靈長目之一。高帝納猴不包括尾巴長約30厘米,較家貓更為細小。其化石在德國麥塞爾化石遺址發現,並且擁有人科的特徵。高帝納猴的化石顯示它們容易受鱷魚的襲擊。當它們從樹上下來走到河邊喝水時,很易被鱷魚捕捉。
麥塞爾化石遺址最顯著的特徵是動植物的許多微細的組織結構,如絨毛、羽毛等都清晰可辨,實屬奇觀。第三紀下層的動植物遺蹟在遺址中得到了較好的保護,該遺址保存下來的化石種類(大量的魚類、鳥類、大型食肉動物、昆蟲、脈管植物菌類植物),在質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其數量也很可觀,已出土了成千上萬的化石標本。

遺址研究

(圖)麥塞爾化石遺址麥塞爾化石遺址發現的植物化石

德國麥塞爾湖沉積層出土了大量保持完好的動物化石。科學家長久以來一直不解,是什麼導致這些始新世時期動物的集體滅亡。波恩大學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者發現,其中許多動物都是被細菌所釋放的毒素毒死的。麥塞爾湖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市附近,從這裡出土的4700萬年前的化石,從和狗差不多大的小馬,到鳥類、蝙蝠、甲蟲直到各種動物,簡直無所不包,呈現出令人驚異的多樣性。科學家推測這些動物死於爆發時噴出的有毒氣體,因為該湖被認為一度處於古火山盆地中。但是鳥類和蝙蝠的存在,對這一理論提出了質疑,因為在那些致命的蒸氣噴發出來時,它們應該早就飛離了這個危險的地方。古生物學家Wighart von Koenigswald和同事一起,在《古生物學雜誌》(Paleontologische Zeitschrift)上發表論文稱,已經找到這一問題的正確答案。這個研究小組注意到,當地的五十件原始馬(原古馬)化石標本中,懷了孕的母馬的就占五件,比例高得反常。同時發現有五對名“Allaeochelys”的海龜化石,死時可能還正在交配。據此認為災難發生時,麥塞爾湖正處於動物忙於繁殖的早夏。

通過比較其它的古代和現代湖泊,研究者發現麥塞爾沉積層中的藍細菌非常多。Koenigswald研究小組觀察發現,夏季水中的氮含量通常很高,這時藍細菌就釋放出毒素,喝下這些毒液的動物立刻就會死去了。耶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Derek Briggs表示,在所有解釋麥塞爾動物滅絕的理論中,這是一個煽動性的新結論,將刺激相關研究者重新探測所有的動物集體死亡事件,探究其與藍細菌“爆發”之間的相關性。

評價

麥塞爾化石遺址是了解公元前五百萬年至三百六十萬年間始新世生活環境極為珍貴的遺址,是哺乳動物早期進化的唯一資料,哺乳動物的化石保存完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