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共青團

副書記 書記 副書記

機構簡介

麗水市共青團(共青團浙江省麗水市委員會)簡介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民眾組織,是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共產主義的學校,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是黨和政府聯繫青年的橋樑和紐帶。共青團的基本任務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青年,引導青年在建設現代化強國的事業中鍛鍊成長,把青年培養成為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新時期共青團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引導青年積極投身改革,為發展社會生產力做出貢獻;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具體利益,全心全意為青年服務;實現團的自身改革,加強團的自身建設。
早在1928年,麗水就建立了共青團遂昌、縉雲縣委。從此,揭開了麗水青年運動的歷史序幕。一代又一代的團員青年用青春和智慧為麗水的革命和建設譜寫了一曲曲的青春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一批又一批有志的麗水青年,團結在黨的周圍,追求真理,勇於拼搏,前赴後繼,不怕犧牲,為麗水的解放、為新中國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解放後,伴隨著共和國的成長曆程,在共青團的帶領下,麗水青年以極大的政治熱情、高昂的革命鬥志和忘我的獻身精神,投身火熱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充分展示了麗水青年良好的精神風貌。
1973年4月,共青團麗水地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共青團麗水地委成立。這是麗水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歷史性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黨撥亂反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逐步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從此,迎來了麗水共青團工作蓬勃發展的春天。歷屆團地委牢固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活躍團的工作的指導思想,把團工作的立足點轉到為改革和經濟建設服務上來。廣泛開展"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和形勢任務教育、理想前途教育;開展爭當新長征突擊手、突擊隊活動;組織青年"學科學、用科學",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和青工技術比武活動;結合整黨帶團建活動,開展團員教育評議,頒發團員證,大力加強了團的思想建設和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隊伍建設。1987年底,地委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向社會公開選拔團地委領導班子,為幹部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團工作也展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以倡導艱苦創業精神為核心的"學南州、獻青春"活動,農村團組織"百團"建設和創辦《麗水青年報》工作有聲有色,影響深遠。
近五年來,麗水市各級團組織堅持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和教育團員青年,通過開展主題明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思想教育活動,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青年思想政治素質不斷提高,責任意識明顯增強。近五年來,麗水市各級團組織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通過大力推進青年效益農業開發行動,大力培養青年星火帶頭人和培養青年崗位能手,積極開發青年人才資源,較好地發揮了團員青年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尤其是主動服務麗水生態示範區建設,在金溫鐵路青年綠化工程建設和"保護母親河行動"中成績明顯,受到了各級黨政和社會各界的好評。近五年來,麗水市各級團組織堅持發揮在弘揚社會新風方面的先鋒模範作用,通過大力深化青年志願者、青年文明號、希望工程、青年文明社區和青少年權益保護等各項工作,青年思想道德素質得到進一步加強。近五年來,麗水市各級團組織堅持"黨建帶團建",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和本地的實際,切實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尤其對"強鎮(鄉)帶村"、非公有制企業團建、推優入黨和推乾薦才等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明顯進展,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近五年來,全市各級團組織堅持團的各項事業協調發展,青聯工作、全團帶隊、團報團刊和校外活動陣地建設等一系列工作都有了長足進步,為服務青年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新世紀第一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麗水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這是一次青春的聚會,歷史的盛會。是麗水市共青團事業一次新的轉折.在新的世紀裡,麗水共青團組織將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大和團的十四大精神,緊緊圍繞市一次黨代會和我市"十五"計畫確定的奮鬥目標,順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團員青年堅定信念,求真務實,勤奮工作,自覺奉獻,為把麗水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生態經濟市而努力奮鬥。

歷史沿革

土地革命前期,在黨的領導下,麗水建立了歷史上最早的縣、區級共青團組織。1928年4月,建立共青團遂昌縣委。8月,建立共青團縉雲縣委。1935年7月,在松陽縣竹溪區建立共青團竹溪區委。後因黨組織被破壞,共青團組織隨著解體。
麗水解放後,1949年12月至1951年5月,青田、縉雲、雲和、麗水、遂昌、松陽、龍泉、宣平、景寧、慶元10個縣相繼建立新民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年5月,中國新民民主主義青年團改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各縣青年團改為共青團縣委。1958年後,松陽、慶元、宣平、景寧個縣的共青團組織,隨縣撤併而變化。直到1966年5月,麗水專區所屬6個縣均有共青團組織。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各縣的共青團組織陷於癱瘓、半癱瘓狀態,紅衛兵代表會取代了共青團組織。
1971年9月後,麗水、縉雲、遂昌、龍泉、雲和相繼復建共青團組織,並恢復活動。1975年8月復建團慶元縣委。1978年2月,復建團青田縣委。1982年4月,復建團松陽縣委。1984年10月,復建團景寧畲族自治縣委。1973年4月26-29日,共青團麗水地區第一次代青大會召開。到會代表722人,選舉產生委員38名,常委10名,其中書記1名,副書記4名。至此,共青團麗水地區委員會正式建立。
2000年7月,麗水撤地設市,共青團麗水地委更名為共青團麗水市委。2001年4月24-26日,共青團麗水市地第一次大表大會勝利召開。會議選舉產生共青團麗水市第一屆委員會委員27名,候補委員13名,常委7名,李華當選為書記,葉旭勇藍伶俐當選為副書記。

領導成員

1、1973年4月,共青團麗水地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選舉產生第一屆共青團麗水地區委員會。
書 記 魯松庭 (1973.4-1979.12)
副書記 周斐欽 (兼,1973.4-1983.9)
陶美娟 (女,1973.4-1983.9)
宣林 (1973.4-1980.9)
余小珠 (女,兼,1973.4-1983.9)
張東華 (1980.9-1983.9,主持工作)
2、1983年9月,地委調整團地委領導班子成員。
書 記 (空缺)
副書記 黃笑萍 (女,1983.9-1987.3,主持工作)
鄒毅平 (1983.9-1987.12,其中1987.3-1987.12,主持工作)
3、1987年12月,地委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向社會公開選拔團地委書記、副書記。
書 記 劉建新 (1987.12-1992.3)
副書記 鄒毅平 (1987.12-1990.1)
陳 瑤 (女,1987.12-1992.12)
盧春中 (1991.4-1992.12,其中1992.3-1992.12主持工作)
4、1992年12月,地委調整團地委領導班子成員。
書 記 盧春中 (1992.12-1995.8)
副書記 陳 瑤 (1992.12-1995.11)
陳建波 (1992.12-1995.11)
5、1995年11月,地委以雙推雙考方式,向社會公開招考團地委書記、副書記。
書 記 陳建波 (1995.11-1997.11)
副書記 李 華 (1995.11-1998.5,其中1997.10-1998.5主持工作)
杜興林 (1995.11-1998.5)
6、1998年5月,地委任命團地委書記。1998年12月,地委再次以雙推雙考方式,向社會公開招考團地委副書記。
書 記 李 華 (1998.5-2000.7)
副書記 杜興林 (1998.5-2000.7)
葉 青 (1998.12-2000.7)
7、2000年7月,麗水撤地設市,共青團麗水地委更名為共青團麗水市委。
書 記 李 華 (2000.7-2001.4)
副書記 杜興林 (2000.7-2001.4)
葉 青 (2000.7-2001.4)
8、2001年4月,共青團麗水市第一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選舉產生第一屆共青團麗水市委員會。
書 記 李 華 (2001.4-2002.11)
副書記 葉旭勇 (2001.4-2003.10)
伶利 (2001.4-至今)
9、2003年1月,市委任命團市委書記,2004年7月市委公開選拔縣(處)級領導幹部,面向社會公開選拔團市委副書記。
書 記 張曉強 (2003.1——2006.4)
副書記 藍伶俐 (2001.4——2006.4)
陳 豪 (2004.7——2006.4)
10、2006年4月,共青團麗水市委二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市二屆共青團麗水市委員會。2007年1月,市委調整團市委領導班子成員。
書 記 吳筱琳 (2006.4——2009.9)
副書記 藍伶俐 (2006.4——2006.10)
陳 豪 (2006.4——2010.4 )
朱麗軍 (2007.1——至今)
11、2011年5月,共青團麗水市第三次代表大會召開。
書記 藍伶俐 (2009.9——至今)
副書記 朱麗軍 (2007.1——至今)
留潔 (2010.8——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