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自然保護區

鹽城自然保護區

鹽城自然保護區是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自然保護區。1982年由江蘇省設立。俗稱棲鶴灘。位於江蘇省東部,包括鹽城市屬響水、濱海、射陽、大豐4縣及東台市東部黃海沿岸。該區面對黃海,由古黃河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所存泥沙在黃海和東海波浪衝撞作用及潮汐作用下形成,沿海灘涂長達444公里,為淤泥質平原海岸的典型代表。區內河流眾多,沼澤濕地發育,生物資源豐富,核心區的生態系統基本處於原始狀態。鳥類有315種,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9種,二級保護的33種。

基本信息

簡介

鹽城自然保護區丹頂鶴

鹽城自然保護區1983年建立,1992年10月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年11月聯合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1996年又被納入“東北亞鶴類保護區網路”。面積453000公頃。
主要保護對象丹頂鶴等珍禽及海塗濕地生態系統。保護區位於江蘇省沿海中部,以射陽縣沿海灘涂為核心,還包括有響水縣、濱海縣、大豐市、東台市部分灘涂。海岸線全長582公里,總面積接近50萬公頃,核心區面積達1.73萬公頃。

在保護區的各種珍禽中以丹頂鶴(Grusjaponesis)的知名度最高,丹頂鶴屬鶴形目鶴科,為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珍稀鳥,被列為中國一類重點保護鳥類。其幼鳥為早成雛,成體體羽潔白,尾羽黑色,頭部裸露部赤紅色,眼前大都被羽,後趾形小而位高,和其他三趾不在一個平面上。其氣管特別長,而且穿入胸骨內,盤曲多圈,這種結構在鳥類中是罕見的。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多喜愛丹頂鶴,因它體形優美、秀麗;動作嫻雅、灑脫,被譽之為“仙鶴”,視其為吉祥、長壽、忠貞的象徵。常見畫家作有“松鶴長壽圖”,其實鶴不棲落於松樹上,而是常涉行於淺灘沼澤或田野中,啄食魚蝦、嫩草、穀粒等。

鹽城自然保護區丹頂鶴

每年的10月下旬,丹頂鶴從北方飛來這裡,開始了大約140天的越冬生活。保護區建立以來,來區內越冬的丹頂鶴數量逐年上升,建區時只有288隻,目前已增加至近900隻,約占全球野生丹頂鶴數的70%。中國黑龍江自然保護區及日本境內的丹頂鶴正逐漸向這裡轉移。近年來,連保護區沒有記載的白鶴也有60多隻被招引到這裡越冬,引起了國內外鳥類專家極大的關注。

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地區之一,區內有植物450種,鳥類379種,兩棲爬行類45種,魚類281種,哺乳類47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一類野生動物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遺鷗大鴇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白鱘共十二種,二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67種,如獐、黑臉琵鷺、大天鵝、小青腳鷸、鴛鴦、灰鶴、鵲鷂、斑海豹等。區內資源豐富,每年可產蘆葦一百多萬擔,水產品百餘萬噸,年出口沙蠶近300噸。

自然地理

保護區位於江蘇省鹽城市沿海北緯32°36'~34°27'。保護區屬海積沖積平原海岸,是由長江口和廢黃河三角洲兩股泥沙流與外海波浪長期相互作用形成的巨大輻射沙洲。在兩股泥沙相匯的東台、大豐沿海一帶,灘涂增長快,年均向海延伸0.5~1.0公里,灘面5~10厘米,年成陸面積約667公頃。區內地形平坦寬闊,其中散布著眾多港汊。氣候因受海洋的影響具有冬半年偏暖、夏半年偏涼;四季分明氣候。年均溫13~14.1℃;年均降水量1020毫米,7、8、9三個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7%以上。

鹽城自然保護區  丹頂鶴鹽城自然保護區 丹頂鶴

保護區年均溫13~14℃,1月均溫0.5~2℃,極端最低溫可達-16℃;7月均溫26.5℃,極端最高溫39℃,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從北到南屬暖溫帶和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廣大灘涂地面,經降水淋洗鹽分下降後,漸形成鹽生植被和濕生植被。從灘涂原生裸地向內地過渡,植物群落演替規律一般是:從鹽蒿群落漸遞變為茵陳蒿群落獐毛草群落白茅群落。在積水窪地沼澤中的濕生植物群落演替,則是由糙葉苔群落漸遞變為川蔓藻群落、狐尾藻群落和蘆葦群落。歷年冬季均有相當數量的丹頂鶴和其他水禽前來棲息。保護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區內共有鳥類26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珍禽即達9種。

該保護區主要保護以丹頂鶴為主的珍禽。這裡由鹽蒿灘、草灘、蘆葦沼澤7萬公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是全球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珍稀動物除丹頂鶴外,還有白鸛、白鶴、白肩雕、白頭鶴、白枕鶴、黑鶴灰鶴天鵝等。

重要意義

鹽城自然保護區鹽城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所在的這片灘涂受海洋氣候影響,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灘涂上河道港汊縱橫交錯成網,多沼澤。歷史上古長江和黃河長期在該保護區內的南北兩端入海,形成了現在20多萬公頃的沙洲。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蘊育著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及莎草科、禾本科等植物。
區內蘆葦茂密,綠草如茵。整個保護區象一塊綠色的毛毯漂浮在黃海邊上,被世界生態學家譽為禽鳥的“王國”,生態保護的典範。保護區內已查明的鳥種占中國現有鳥種的33%。其中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9種,二級保護的有33種。
“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中規定的227種保護烏種,該保護區就有160種。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頂鶴有800隻左右,為全世界最大的丹頂鶴越冬地,也是國際瀕危物種黑嘴鷗的重要繁殖地。區內還分布著眾多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河鹿,數量之多為中國之最。鹽城保護區的建立對丹頂鶴等遷徒性珍禽的保護和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植物資源

鹽城自然保護區丹頂鶴

植被屬暖溫帶禾草、雜草類鹽生草甸,其中群落由專性鹽生植被和兼性鹽生植被所組成,如積鹽植物鹽角草鹽蒿、泌鹽植物中華補血草、獐毛草和不透鹽植物蘆葦、茵陳蒿等。國家保護植物三級有珊瑚菜,其根為著名的藥材北沙參。

北沙參
傘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約30厘米,基生葉,柄長,花小,白色,復傘形花序,每一個小傘形花序有15~20朵花。花期5~7月,果期6~8月。具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功能,主治肺熱燥咳、舌乾口渴。

動物資源

鹽城自然保護區丹頂鶴

(一)鳥類資源

保護區鳥類有300多種,是中國多種珍禽如鶴科、科、鷺科、雁科、鴨科、鸛科、鷗科等鳥類的重要越冬地。區內濕地是中國也是全球瀕危動物丹頂鶴最大越冬種群棲息地。1988年在區內通過23個點對水禽進行普查,結果如下: 國家保護鳥類一級有丹頂鶴、白鶴、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白肩雕等;二級有大天鵝、白琵鷺、白枕鶴、灰鶴、白額雁等。

(1)紅胸黑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雁形目鴨科。體長約550毫米,體羽主要為黑褐色,胸、頸側有大塊票紅色,外圍為白邊。下腹、尾下部白色。喙小而厚,黑褐色。紅胸黑雁以植物嫩莖、葉、種子、果實為食。為冬季偶見迷鳥。

(2)白額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雁形目、鴨科,又名大雁、石雁。體長64~72 厘米,雌雄體色相似。上體大部分灰褐色,下體白色,分布黑色塊斑。足橄欖黃色,爪為淡白色。白額雁棲息於湖泊、沼澤濕地,主要以湖草為食,也吃農作物芽、葉。

(二)水生生物資源

保護區潮間帶水生動物有198種,其中環節動物53種,軟體動物87種,甲殼動物42種,其它門動物16種。魚類有150多種,其中軟骨魚20多種、硬骨魚130多種。 保護區海洋獸類有9種,其中鯨類有江豚、偽虎鯨、憲吻海豚、太平洋短吻海豚長鬚鯨布鯨6種;鰭腳類有北海獅、斑海豹環海豹3種,其中環海豹為中國首次記錄種。
江豚、北海獅、斑海豹載入中國名貴水生動物名錄。鯨類為國家級保護動物。

(1)斑海豹

鹽城自然保護區丹頂鶴

斑海豹是中國鰭足目動物中最多的一種,主要分布在黃海、渤海海區。它們雌雄成對,在冰上選擇合適的地方,定居繁殖。幼仔出生時身披白絨毛,哺乳,1個月後胎毛換盡,遂開始獨立生活,這時遼東灣的堅冰也開始融化和破裂,這個“家庭”便解體了。

(2)短吻海豚
哺乳綱,鯨目海豚科。體形似魚,長2~2.4米,有背鰭、吻短。以小魚、烏賊、蝦、蟹等為食。大腦溝回複雜,能學會許多複雜動作,並有較好記憶力。

(三)其他動物

保護區獸類有2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有豹貓、狗獾、草兔、狐、黃鼬等。國家保護獸類有河麂。 兩棲類9種,主要為蛙類、蟾蜍類。 爬行類18種,如烏龜中華鱉草蜥腹蛇等。 昆蟲有160多種,代表種有蟋蟀、葉蟬、獵蝽、叩頭甲等。

周邊景點

鹽城自然保護區鹽城自然保護區

●新洋港

新洋港原來是射陽縣的一個鄉,後來鄉鎮合併後就被劃歸別的鄉鎮。當地居民反映新洋港沒有以前那樣繁華;由於地處下游,新洋港的水質遭到的上游工廠的污染,再加上農田農藥的使用,飲用水質非常差,許多有錢的人家都搬遷到了城市。據統計,有五成的人,認為當地水質不好。新洋港是兩條交叉的柏油路形成的,十字路口處相對來說人流量較大一點,居民房也密集一點。其常駐人口大約是4000人。港內產業結構主要以種植業、水產養殖業為主。農民主要種植棉花水稻麥;漁民則利用保護區開發出來的魚塘進行大面積的人工養魚。新洋港有數個倒閉的小廠,部分居民認為保護區的存在制約了他們經濟的發展,或是對於他們的發家致富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

中路港
中路港的產業結構和新洋港類似,但由於中路港更靠近保護區的核心區,當地出現了一些加工沙蠶的小型工廠(個體戶)。他們把人們撿來的沙蠶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可以以很高的價位出口到韓國日本等國家。經濟效益比較樂觀,一些個人甚至有了私家車。當地常住居民從三年前的2000多人發展到現今的3000多人,但未見中路港的整體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改善。

●鶴樂園

鹽城自然保護區魚塘

鶴樂園處於保護區的核心區域,也在新洋港和中路港的交接處。是由原來的鶴廠開發而成。到鶴樂園觀光旅遊門票每人30元,每年大概有2~5萬人前去。然而鶴樂園作為一個教育基地,很多時候並不收門票。再加上每年冬季但丹頂鶴過境時,鶴廠都要準備大量的飼料供給丹頂鶴以及保護區自身的管理,所以經常經費缺乏,這也成了保護區現今最大的問題。

●核心區
沿著核心區的一條道路由西往東走,是連綿的魚塘和蟹塘。經常可以看到漁民出入核心區管理魚塘。會偶爾看到一些撿取貝類海產品的農民,他們大都會把撿到的海產品拿到市場上賣。當走到快盡頭的時候,看到了許多在濕地里撿沙蠶的人。當地人說他們撿到的沙蠶可以賣到十幾元錢一斤,而經過加工後出口可賣到幾十甚至上百。區內資源豐富,每年可產蘆葦一百多萬擔,水產品百餘萬噸,年出口沙蠶近300噸。

管理狀況

鹽城自然保護區鹽城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建立近15年來,取得很大的成就,同時也付出巨大的代價。建區初期,為防運輸途中列車的震動破壞蛋內胚胎,兩名工作人員硬是用手捧著塞滿棉絮的紙箱經過了幾天幾夜的顛跛,從黑龍江運回正在孵化的兩個丹頂鶴卵。並從最初的兩隻丹頂鶴開始,繁殖到今天已有了150多隻。一位名叫徐秀娟的幼鶴保育員為搭救一隻受傷掉進河裡的丹頂鶴而犧牲。為紀念這位長眠在保護區,為保護區的發展和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姑娘,革命老區——鹽城市內的望海大酒店(為著名的涉外高級賓館)門前矗立著一座雪白的徐秀娟雕像。同時鹽阜流傳著一首歌曲《丹頂鶴的故事》,講述著她的事跡。

目前保護區已建成高大的“望鶴亭”供遊人登高觀賞;為加速丹頂鶴的人工繁殖和馴化,建立了“鶴類馴養繁殖中心”;“江蘇沿海生態自然博物館”收集有各種鳥類、獸類標本;“特禽養殖場”、“沙蠶養殖和加工出口基地”等,均已具備了相當的規。近年來,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十分注重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得到很好恢復。連續幾個冬天,各種鳥類紛紛來此越冬,保護區已成為鳥類棲息的理想場所。(保護區已開展初步的以觀鳥為主的生態旅遊,下設獨立的旅遊公司,保護區內有鶴場、海洋館、標本室和蝴蝶館等。

沿海珍禽保護區的建立。引起了世界的關注。1985年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基波爾德博士專程前來考察,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經常來此觀光交流。同時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遊客,人們在這裡可以盡情地欣賞野生鶴群的舞姿、馴養鶴群的精彩表演,還可與鶴共舞,合影留念,留下健康長壽的美好祝願。保護區內還有豐富的海產品。遊人可在灘涂采文蛤,捉小蟹,捕魚蝦,搞野炊,還可驅車到鄰近的海塗林場、漁村、鹽場等遊覽景點,品嘗各種野味海鮮。

小貼士

前往路線:崑山-鹽城-新洋港-機車
保護區距鹽城市區45公里可在鹽城汽車東站乘車到新洋港鎮,鎮上可找到去保護區的機車每人5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