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安宮官學

鹹安宮官學--清雍正七年(1729年),為教育清內務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學中之優秀者而開設。

基本信息

鹹安宮官學
清雍正七年(1729年),為教育清內務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學中之優秀者而開設。

原址

在壽康宮後長庚門內,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建鹹安宮為壽安宮,鹹安宮官學移至西華門內舊尚衣監,二十五年(1760年)復移於器皿庫之西,共有房27楹,東向。同治年間曾借官學學舍開館修書,現建築無存。鹹安宮官學是指清朝時期滿洲官宦子弟學習的場所,是專門培養國家重要幹部的學校。教書的先生大部分都是翰林。在這裡學習的孩子必須是滿洲兒童,官宦子弟,他們在這裡學習滿語.滿文.漢語.漢文以及所有漢人的文化,這些以便他們日後的仕途道路。使清朝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更好的鞏固,與漢人融合。可以說鹹安宮官學就是一所培養國家高級人才的幹部學院。清朝乾隆年間著名的和珅.和林琳兄弟皆出於此官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