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鷥港鄉

鷺鷥港鄉

鷺鷥港鄉位於江西省餘干縣北部,處信江下游,煙波浩淼的鄱湖南岸,毗鄰縣城,鄉政府駐地距餘干縣城6.5公;鷺鷥港鄉面積2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7025.8畝,水面面積4100畝,轄12個行政村,人口2.64萬人。2005年鷺鷥港鄉GDP達到4700萬元,同比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2091元,較上年增加150元,實現財政收入260萬元,引進外資2800萬元。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鷺鷥港鄉面積:28k㎡,人口:28689人,郵編:335100,代碼:361127206。轄鷺鷥港村大沙湖村、李家渡村、沿河村上興村、湯村、三湖村、茶林村、何埠村雷溪渡村、前徐村等11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鷺鷥港吳家村。

資源歷史

鷺鷥港鄉鷺鷥港鄉
鷺鷥港鄉自然條件優越,環境優美,人傑地靈,歷史悠久,鄉域為鄱湖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物產豐富。這裡盛產大米大豆紅薯油菜籽芝麻甘蔗蘿蔔茶葉等農副產品,是豬、牛、雞、鵝、鴨等畜禽和鱖魚甲魚河蟹青蝦烏魚等名特優水產品的集中產地,是典型的魚米之鄉。一條長約17公里的互惠河曲曲折折地橫穿鷺鷥港鄉,象一條巨蟒在遊動,這裡的人們都稱之為“母親河”。傳說有史記載以來,鷺鷥港人祖祖輩輩在這河邊生息繁衍。人們喜愛放養鸕鶿捕魚,每當黃昏降臨時,沐著斜陽的餘輝,眺望河面上來往穿梭的漁船,鸕鶿停在船舷上,形成了一道遠近聞名的亮麗的風景,據說,鷺鷥港鄉的得名就來源於此。解放後,曾一度改名為“三湖公社”,緣姻於鄉域中有“中心湖菱西湖大沙湖”三湖而來,改革開放後,又正名為鷺鷥港鄉。

區位交通

鷺鷥港鄉交通便捷,通訊發達。江西省道昌萬公路擦肩而過,市(縣)道波余公路、余信公路穿梭鷺鷥港鄉,並且村村通了公路,形成了縱橫交錯的公路網。通訊事業發展迅速,鷺鷥港鄉現已安裝程控電話1300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都在鷺鷥港鄉建立了中轉站,移動通訊信號清晰,通訊溝通十分方便。

經濟發展

鷺鷥港鄉鷺鷥港鄉
鷺鷥港鄉的農業經濟實力雄厚,鷺鷥港鄉緊緊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這個主線,促使農業產業結構合理布局,形成規模效益。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仔細分析了鷺鷥港鄉的實際情況,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適時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依靠科技發展現代農業,通過興建示範園,示範村,以示範園,示範村帶動周邊村共同發展。大力引進優Ⅱ402金優402馬壩粘雙竹粘等優質稻品種,全面推廣旱床育秧、薄露灌溉、拋秧、最佳化施肥等農業新技術,鷺鷥港鄉推廣面積22000畝,增產100萬公斤。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肥沃、無污染的優勢,擴大無公害蔬菜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充分利用交通便利的優勢向省會城市南昌擴張銷售;鞏固蠶桑生產,利用豐富的糧食資源發展生豬、雞、鵝、鴨等家禽牲畜,在大湖開展立體養魚,大大提高了水面經濟效益,其發展勢頭強勁,即將成為鷺鷥港鄉一大支柱產業。

鷺鷥港鄉鄉村企業象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來,鷺鷥港鄉的鄉村企業主要是對農、林、牧、漁業產品進行深加工,如優質大米加工廠、木板加工廠板雞板鴨廠、珍珠加工廠以及對水產品保鮮等。現已發展有幾十家,但都還沒有成規模,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增強企業活力,前景將會一片美好。鷺鷥港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利,這裡物產豐富,有充滿情趣的農牧漁業資源等待加工,有充滿挑戰的工業企業等待合作,有潔淨、寬廣的水面等待開發。

高效農業

鷺鷥港鄉大棚蔬菜
農業是鷺鷥港鄉的傳統產業。鷺鷥港鄉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山芋套種玉米1.5萬畝,淺水藕2000畝,水芹1000畝,大棚蔬菜500畝,地膜西瓜花生2000畝,蜜棗500畝,水產養殖面積3萬畝。山芋冬粉生產是農業的支柱產業,運用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相結合,生產出的山芋冬粉,色澤玉潤,綿柔爽口,久煮不糊,享有“人工魚翅”之美譽。鷺鷥港鄉有大小冬粉廠20餘個,年產山芋冬粉2500萬斤左右。

鷺鷥港鄉大力發展高效農業。一是突出政府主導,奠定發展基礎。鷺鷥港鄉緊緊抓住農業開發項目建設的有利時機,堅持高起點,高投入,高標準的原則,大力進行農業開發項目建設。鷺鷥港鄉組織有關鄉領導、分管負責人和各村主要負責人等50餘人到山東壽光進行為期兩天的學習,通過參觀學習,使得參觀人員解放了思想,開拓了視野,理清了思路,排找到了差距,增強了建設現代農業的動力和壓力。二是推廣先進技術,服務高效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鷺鷥港鄉為進一步打消農戶的顧慮,開拓思想,請區農業局專家蒞臨指導,進行技術培訓,針對農民和生產的需求,進行種植技術專項培訓。黨委研究決定聘請長期派駐專業技術人員為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健全農業信息網路服務平台,拓展信息服務項目,更好地為農戶做好高效農業技術服務工作。在發展高效農業的過程中,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技術培訓、更新農民觀念,作為基礎性工作長抓不懈,持之以恆。同時要不斷通過政府引導、媒體宣傳、參觀交流、引入示範戶、學習借鑑兄弟鄉鎮的種植高效農業的經驗等有效途徑,使高效農業深入人心。

水產養殖

鷺鷥港鄉水產養殖
水產養殖業實現了六個方面的重大轉變,成為鷺鷥港鄉農業農村經濟的主要產業。一是生產方式實現由單一捕撈到以內塘為主的重大轉變;二是生產規模實現了由零星養殖到集中連片的重大轉變;三是飼養經營實現了由粗放型到集約型的重大轉變;四是品種結構實現了由常規養殖向優質魚和特種養殖為主的重大轉變;五是魚種生產實現了由依靠外購到自繁自育的重大轉變;六是水產品加工生產能力不斷擴大,水產品流通實現多元化經營。養殖水面的開發成功,為流均經濟的發展找到了出路。流均鎮共有養殖水面3.6萬畝,其中:特種養殖3萬畝,擁有水產專業村20個,水產養殖專業戶850戶。為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流均鎮積極發展魚草、魚鱉、魚禽混養、黃顙魚養殖、青蝦養殖等名優品種,流均鎮形成了水中養魚、水下長藕、水上養禽的“三水”種養模式,極大的提高了水面的綜合利用率。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拓市場,搞活流通,1998年,投資300萬元建成了水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年水產品成交量達1萬多噸,年銷售收入1.5億元。農業科技示範園、特種養殖示範區、千畝水生蔬菜園、萬畝高產優質稻麥示範區、萬隻水禽養殖區等新型園區和基地已經形成。

城鎮建設

鷺鷥港鄉小城建設
鷺鷥港鄉的小城鎮建設更是突飛猛進,已被納入餘干縣重點發展鄉鎮之一,集鎮建設管理不斷加強,集鎮規劃面積從原有的1.1平方公里增加到現在的2平方公里,商業網點不斷增加,綠化建設、衛生環境、文化娛樂、供水供電設施等進一步完善。教育、醫療衛生全面發展,鷺鷥港鄉中國小在校生4300餘人,教職工132人,學歷達標率99.4%,鷺鷥港鄉中學升學考試成績連續多年列上饒市同類學校榜首;鷺鷥港鄉衛生服務中心擁有彩色B超儀電子胃鏡、500mA遙控搖籃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萬元以上設備10餘台套。共投入500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新建了一幢550平方的預防保健綜合樓,投入十多萬元安裝了安全監控系統、大型電子顯示屏和多媒體影像系統,極大地提升了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同時,文化、廣播、體育等社會事業均有新的發展。在新的歷史階段,鷺鷥港鄉將借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強勁東風,解放思想,抓住機遇,進位爭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更快更好地發展工業經濟,提高農業生產水平,改善民生,在這片土地上鋪開嶄新的畫卷,描繪出絢麗的篇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