鷲山

鷲山

鷲山是靈鷲山的簡稱。靈鷲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原始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可開發冬季賞雪、春季觀花、夏季避暑、秋季看紅葉。印度靈鷲山,在古印度摩揭陀國 王舍城 東北。梵名 耆闍崛山 。相傳釋迦牟尼 曾在此居住和說法多年。

 簡介

靈鷲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原始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可開發冬季賞雪、春季觀花、夏季避暑、秋季看紅葉。

大雪峰:距蘆山縣50公里,海拔5364米,終年積雪,山勢險峻,雄偉壯觀,幽谷青溪,高山湖泊,寧靜美麗。是距成都較近的觀光賞雪的旅遊區。成片杜鵑林帶(1千多畝),位於靈鷲山下,四周原始森林和灌木叢生,春季紅、黃、紫、白色30多種杜鵑花,爭艷盛開,秋天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奇麗壯觀。穿過一段峽谷,進入匯源橋,山勢陡然增峻,山封林密,微見漂涉天際。這裡海拔2800米,積雪半年,雪厚0.5-1米之間,遊人滑雪,登山至頂,天際豁然開朗,藍天白雲,大雪峰巍然屹立,雄偉壯觀。飛人瀑布:位於南天門之下的群瀑之一,瀑水從山崖直下,形成左右分流,形如“人”字,好似神筆書法蒼勁有力。沿黃水河東岸而上,回首南山,形如象頭。象耳象鼻,好似精工雕作、栩栩如生。

印度靈鷲山

佛陀游化印度各國中,最常出入王舍城,住在靈鷲山中。靈鷲山又稱耆闍崛山,山頂東西長,南北狹,山中園林清淨,福德聚集,是歷來諸佛賢聖的住處。佛陀樂居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共住,宣說佛法妙義。

如《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妙法蓮華經》《無量義經》 、《佛說法華三昧經》等,都是在靈鷲山上宣說的,所以佛門有所謂的“靈山會上佛菩薩”、“靈山勝會”等話,就是讚揚諸佛菩薩法筵常在,福蔭佛弟子,意味雋永。頻婆娑羅王為了親近佛陀,特地修建一條石階,直達山頂的園林。距離山頂處,有許多小石窟,是比丘們修行的地方。在山崖邊有磚造的精舍,精舍東面有長石,為佛陀經行之處。精舍旁邊有一巨大的石塊,是當年提婆達多推石傷害佛陀的地點。南邊懸崖下有一座小塔,佛陀曾在此處宣說《法華經》。

精舍南側山崖,有大石室,佛陀曾在這裡入定。石室西北有個大磐石,相傳阿難曾經遭惡魔化作一隻鷲鳥,棲息在大磐石上,用力拍動翅膀,一邊大聲怪叫。當阿難驚懼無措時,佛陀伸手通過石壁,摩阿難頭頂,安慰阿難。禪門盛傳“拈花微笑”的故事,也發生在靈鷲山上。一日,佛陀登座說法,大眾正準備聆聽妙法,然而佛陀卻只是拈花示眾,默然不語,大眾詫異無法會意,只有大迦葉心領神會,破顏微笑。於是,大迦葉獲得佛陀的傳法,被尊為禪宗的印度初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