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園社區

鴻園社區

鴻園社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北宅街道南端,距辦事處駐地3公里。村西北是“鳳凰台”,村北是“點將台”,村東是“圍子頂”,濱海大道從村西經過。村中樹木蔥鬱、鳥語花香、流水潺潺,一派世外桃源景象;依地勢而建的居民樓,錯落有致的農家院,更添山村景色。該村現有村民529戶,1526人,有蘇、臧、畢、朱、王等姓氏,其中以蘇姓人家居多。

鴻園村貌鴻園村

村莊由來

蘇氏族譜記載,明朝永樂二年(1404),蘇氏先祖惺(字子立),從小雲南(山西大同以南)崑山遷來,見此地風景秀麗,便建房居住。從蘇氏先祖至第三代都是單傳,第四代有弟兄三人,逐漸繁衍成三個支系,鴻園社區蘇姓占99%,完全是典型的宗族村落,張村河將村落分為東西兩部分,恰似一條扁擔挑起社區的兩端,故取村名橫擔。1934年沈鴻烈任青島市市長時,“橫擔”因其名不雅,更名為鴻園,意寓興旺發達之地。
政區人口

位於北宅街道南端,距街道辦事處駐地3公里,對面是鳳凰台,北倚點將台,東靠圍子頂,西鄰青島濱海大道。2004年有529戶,1562人。
經濟狀況

解放前,社區居民主要以耕種土地為主,輔以去碼頭當抬工,開鑿石料謀生。解放後,鴻園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區集體經濟相對比較發達,有拔絲廠、運輸車隊,鴻園蘋果名揚四鄉。改革開放後,在嶗山地區率先安裝了自來水,解決了祖祖輩輩吃水問題。同時,開墾600餘畝果園,栽種櫻桃、桃樹、杏樹、梨樹,養殖雞、鴨、奶牛,一派繁榮景象,給社區居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2004年,社區總收入5460萬元,人均收入5378元。
社會事業

文體活動是鴻園社區的拿手好戲。話劇《三世仇》《小女婿》《瞎老媽》《劉胡蘭》,參加嶗山區文藝會演和20世紀80年代嶗山納涼晚會獲得一、三等獎。體育活動更是人才輩出,武術在該社區基礎深厚,解放前社區居民蘇兆永、蘇名佐等人拜嶗山有名拳師張羅鍋為師,學習地功,在他們的影響下,社區中習武漸成風氣。20世紀70年代,退伍軍人蘇正輝在社區中教習孫臏拳,40餘名青少年跟隨學習,習武健身在該社區已蔚然成風。籃球是該社區的傳統項目,十五次獲北宅街道男子籃球賽冠軍,四次代表北宅參加嶗山區比賽,均進入前三名。該社區青年蘇紅梅是山東足球隊的主力之一,蘇長虹在青島市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女子3000米競走第一名,並破青島市記錄。
聯繫電話:86-0532-8785915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