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台縣農業委員會

安徽省鳳台縣農業委員會是主管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縣政府職能部門,設有6個職能科室,轄18個企事業單位。 (二)研究擬定農業和農村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發展計畫並組織實施,指導農業產業化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參與擬定和組織實施農業開發及農產品創匯的發展規劃;負責農業項目的編制、申報及管理工作;參與農業外資引進和使用工作。 (十)組織農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技術員的評審工作,指導農技推廣隊伍、農經隊伍及行政隊伍建設;負責委屬單位組織人事及勞動工資等工作。

簡介

安徽省鳳台縣農業委員會是主管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縣政府職能部門,設有6個職能科室,轄18個企事業單位。辦公地址:鳳台縣政務中心C樓。

主要職能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關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負責農業和農村經濟政策調研,研究制定農業各產業相配套的具體措施,並負責監督實施,檢查落實。
(二)研究擬定農業和農村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發展計畫並組織實施,指導農業產業化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參與擬定和組織實施農業開發及農產品創匯的發展規劃;負責農業項目的編制、申報及管理工作;參與農業外資引進和使用工作。
(三)指導和協調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指導、監督農村土地承包、集體財務、集體資產和減輕農民負擔、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工作。
(四)研究擬定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實施意見和主要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規劃,促進農業產前、產中、產後一體化發展;組織協調菜籃子工程;負責農業統計,預測並發布農業各業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狀況等農村經濟信息;指導農民發展市場農業。
(五)組織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研究擬定農業科技、教育、技術推廣規劃和相關措施;管理、推廣農業科技成果;組織農業基層技術幹部的繼續教育和農業職業技能開發工作。
(六)參與擬定農業各產業的地方技術標準及產品質量標準,負責農業各產業的產品和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管理和申報工作;負責農產品原產地申報和保護,負責農業生物物種資源和動物新品種的保護管理;組織協調動植物防疫、內檢工作,發布疫情並組織撲滅。
(七)負責種子、農藥、飼料及魚船等農業投入品質量的監督管理;負責獸醫醫政和獸藥(魚藥)藥政、藥檢及漁政的監管工作。
(八)負責農業資源的巨觀管理及區劃工作;依法監督管理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組織生態農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工作;指導漁業水域的開發利用,負責保護水生野生動植物工作;監督管理農村能源及其開發利用。
(九)負責監督委屬單位各項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指導監督、審計本系統所屬單位的財務工作;負責委屬單位的生產經營及管理工作。
(十)組織農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民技術員的評審工作,指導農技推廣隊伍、農經隊伍及行政隊伍建設;負責委屬單位組織人事及勞動工資等工作。

內設機構及職責

辦公室

協助處理委機關日常工作,負責文電、政務信息、宣傳、監督、保密、綜治、計生、創建、檔案及會議組織等機關行政事務管理工作;組織有關綜合性報告、檔案的起草、審核;擬定委機關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負責委機關各項經費收支簽批,國有資產的監督等財務管理工作,指導系統內的財務統計、審計,監督委屬單位財務月報及其資金使用運行情況;協調內外關係,安排招待,統一調配車輛,採購辦公物品,負責機關後勤服務工作。

人事科

負責委機關及委屬單位人事、勞動工資、結構編制工作;指導農業技術推廣隊伍、農經隊伍建設,組織農業系統專業技術人員、農民技術員職稱評審和職業技能鑑定及勞動工資統計工作;負責委機關目標考核及人員獎懲工作;承擔機關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工作。

農業科

參與研究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戰略規劃、計畫建議,指導農業生產及結構調整,研究提出並組織落實農業發展的重大技術措施,並參與農業建設項目的管理;提出耕地保護、補償與改良的政策措施,組織化肥、農藥、種子等產品質量的檢測、鑑定、登記,指導農業植物內檢工作;配合綜合部門做好農業統計及農情信息的發布工作。

畜牧水產科

參與研究畜牧水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戰略規劃、計畫建議,指導畜牧水產業生產及結構調整,研究提出並組織落實畜牧水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措施;參與畜牧服務體系管理及獸醫醫政、獸藥藥政和藥檢工作;指導飼料、飼料添加劑的管理工作;協調動物的防疫、檢疫工作,發布疫情並組織撲滅;組織實施畜產資源、草地資源的保護工作;組織漁業經濟統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漁業資源;組織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及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參與漁業建設項目和管理工作;協調漁事糾紛,指導水產品加工、流通;配合綜合部門做好行業統計及信息發布工作。

綜合科

研究提出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村經濟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發展計畫;負責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及委屬單位項目的編制、申報、管理工作;負責主管各業和委屬單位的生產統計、生產經營情況分析,制定下達指標任務並對完成情況進行監督考核及管理工作,收集整理主要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求信息,發布農業市場和技術信息,全面掌握和運用農網信息服務於農業,保障農網信息暢通;研究擬訂農業科技、教育、技術推廣的規劃和相關措施,組織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協調指導農科教統籌工作,管理、推廣農業科教成果;指導農業教育和農業各專業學會工作,組織協調農業基層幹部的繼續教育和農民技術培訓工作;負責全縣農業高新科技園區、科技示範場建設和管理工作;負責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及流通、品牌、產業化三大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做好流通服務工作,參與市場體系規劃建設,組織農產品推介和展銷;指導主管各業產品品牌和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有機食品的質量監督、申報工作;組織龍頭企業的申報和管理工作;指導菜籃子生產及結構調整,協調和指導全縣蔬菜生產、流通、加工、貯藏基地建設,做好蔬菜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確保菜籃子產品綠色通道暢通無阻。

政策法規科

負責國家、省、市農業法規、方針政策貫徹落實,組織農村政策調研,對有關涉農檔案中的政策性條款提出審核意見,負責規範性檔案的審核、備案工作;協調農業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負責開展農業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負責農業行政執法人員的資格審查、培訓、執法證件的管理工作;組織重點農業行政執法和重大案件的查處;對規費徵收實施監督檢查、管理;組織和承擔農業行政複議和聽證工作。

農村經濟管理辦公室

同時掛縣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牌子,隸屬縣農委領導。
其職責是:研究提出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意見;指導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負責農村土地承包和農民負擔及農村集體財務的監督、審計、管理工作,組織農村經濟收支統計和農民收入與負擔情況的監測;負責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參與稅費改革工作;指導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工作。

縣農村資源區劃開發辦公室,設在縣農委

其職責是:組織開展農業區劃與農業資源調查、動態檢測和綜合評價,參與重大農業投資項目和商品基地的前期論證和綜合評估;研究制定並指導實施農村能源開發利用規劃,組織推廣農村能源開發利用新技術;指導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促進生態農業建設和農業持續發展;參與擬訂地區農產品的生產標準體系,確保主要農產品質量體系規範化,負責農業資源綜合管理。

下設機構

一級機構

1、農科教
1996年成立了鳳台縣農科教統籌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鳳編[1996]1號《關於給鳳台縣農科教統籌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定編的通知》同意縣農科教統籌協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為議事協調性機構,規格副科,定編五人,財政全額撥款,掛靠縣農業委員會。
機構職能:鳳台縣農科教結合工作堅持“一個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兩個結合”(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結合,地方統籌與部門協調結合),構建“三大體系”(農村人才培養、科技推廣和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農科教結合向“四化並進”(規範化、制度化、實體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 
 2、農廣校
鳳台縣農廣校全稱安徽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鳳台縣分校,創辦於1981年。1992年縣編委《關於成立鳳台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的通知》(鳳編字[1992]29號),同意給縣農廣校定為副科級事業單位,核定編制3名。1998年縣政府為進一步將加強對農廣校的領導和管理,將其作為縣農委二級機構。
鳳台縣農廣校始終堅持面向“三農”的辦學宗旨,把學歷教育與實用技術培訓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全面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為全縣農村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的上的鄉土人才,為縣域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20多年來,先後開設農學、農經、林業、會統、畜牧、水產、農村電氣化、計算機套用等10餘個專業,招收學員3400多人,畢業和結業學員3200餘人。畢業學員有的已成為鄉村領導幹部,有的已成為農業技術骨幹,有的已成為農村脫貧致富帶頭人。1998年縣農廣校歸屬農委直管後,由農委一把手直管,通過強化領導與管理,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顯著提高。目前,縣農廣校專兼職教師20餘人,多功能培訓中心100平方米,分設6個鄉鎮教學班,共用校舍面積500平方米。2004年為切實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縣農廣校按照“一個專業、一個標準、一本證書”的模式,全力打造鳳台電動縫紉工勞務品牌。 
3、蔬菜辦
鳳台縣蔬菜產銷辦公室是鳳台縣農委下設的全額事業單位,是專門負責全縣蔬菜使用技術推廣和蔬菜銷售的管理單位,單位現有幹部職工12人,其中高級農藝師1人,農藝師2人,助理農藝師3人。

二級機構

農技中心 、畜牧局、水產中心、執法大隊、農科所 、植保站、漁業站、水產漁需站、家畜改良站、園藝場 、小麥場、水稻場、河蟹廠 、元釘廠、種子公司、魚苗場。

農業概況

鳳台縣位於淮河中游,淮北平原南緣,地處北緯32度至33度,東經116度至117度之間,古稱州來,又謂下蔡。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置縣,沿革至今。鳳台臨淮河,轄西淝河,縣域呈東南、西北斜形,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約42公里,面積11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100公頃,水面16萬畝,總人口73萬。
全縣轄7鎮12鄉1個經濟開發區,264個行政村,21個社區。以漢族為主,間居回、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土家、羌等25個少數民族。鳳台縣是皖西北七個地級市中唯一的一個全省10強縣,先後被授予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水利先進縣、中國民間藝術花鼓燈之鄉、中國民族民間歌舞之鄉、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縣、全國園林縣城、全省文明縣城、全省園林縣城、全省雙擁模範城等榮譽稱號。
鳳台縣地勢平坦,資源豐富,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無霜期216天,平均氣溫15.1攝氏度。鳳台農業基礎好,農產品豐富,被譽為“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