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遼寧省朝陽市]

鳳凰山[遼寧省朝陽市]

鳳凰山古稱龍山、和龍山,位於朝陽市東郊4公里處。占地5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660米,是遼西一大名山,是朝陽市最大的旅遊景點。山上有“凌霄塔”、“摩雲塔”、“大寶塔”三座古塔,建有四寺。摩雲塔位於鳳凰山主峰山腰,為十三級密檐式磚塔,方形、實心,高32米。雲接寺中古塔造型挺拔雋秀,雕刻工藝精美。天慶寺中主要建築有觀音殿、碑亭和東西廂房。鳳凰山風光秀麗,林木繁茂,群峰爭秀,各種景觀渾然天成,妙趣橫生,因而被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AAA級景區,是中外遊客參觀遊覽的好去處。

基本信息

(圖)鳳凰山[遼寧省朝陽市]鳳凰山[遼寧省朝陽市]

鳳凰山古稱龍山和龍山,位於朝陽市東郊4公里處。占地5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660米,是遼西一大名山,是朝陽市最大的旅遊景點。山上有“凌霄塔”、“摩雲塔”、“大寶塔”三座古塔,建有四寺。摩雲塔位於鳳凰山主峰山腰,為十三級密檐式磚塔,方形、實心,高32米。雲接寺中古塔造型挺拔雋秀,雕刻工藝精美。天慶寺中主要建築有觀音殿、碑亭和東西廂房。鳳凰山風光秀麗,林木繁茂,群峰爭秀,各種景觀渾然天成,妙趣橫生,因而被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國家AAA級景區,是中外遊客參觀遊覽的好去處。

基本簡介

(圖)鳳凰山[遼寧省朝陽市]鳳凰山[遼寧省朝陽市]古寺

朝陽鳳凰山位於朝陽市東,越過大凌河至山下六公里。望山形左右兩高峰如鳳之兩翼,中峰微伏,有塔聳起,形似鳳凰,因此得名。其山勢為東南——西北走向,整個山體占地6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660米。1,600年前,前燕王慕容皇選中了這塊“福德之地”乃築龍城。當時稱此山為龍山。

東晉鹹康七年(公元341年)前燕慕容皇帝遷都於龍山之西築龍城,即今之朝陽市。鳳凰山的山門與北寧的醫巫閭山山門相似,大方、莊重。一條山道把遊人引向山中,坡度很陡,幾乎近四十五度。可以開車上去,但給人以坐飛機升空的感覺,幾十米一個急轉彎,讓你覺的驚心動魄。據當地人講,此路雖然又陡、又窄,彎急、遊人車輛又多,但是從來沒有出過事故。

鳳凰山不僅是遼西歷史名山,也是時享有盛譽的佛教聖地。早在1660年前,燕王慕容皇光就在山上修建了迄今為止東北地區最早見諸史籍的佛教寺院-龍翔佛寺,因此成為東北佛教的“祖庭”,鳳凰山之龍翔佛寺成為東北佛教第一寺。後經歷代建構,形成了三塔(現存摩雲塔大寶塔,凌霄塔傾圮後重修)四寺(延壽寺、天慶寺、雲接寺,華嚴寺已不存)古建主體,此外還有北魏摩崖佛龕、遼代古道降香十八盤、清代倒座觀音洞和臥佛古洞等古蹟遺存。鳳凰山植被豐茂,是國家瀕危珍稀鳥類黑鸛的重要棲息地。自然景觀主要有金駝望月、象鼻山、天然大佛等,鳳凰山之龍山景區山高壁陡,谷狹壑險,或孤峰獨秀,或群巒橫黛,或形若蒼龍游雲,或神似怪獸臥嶺,置身其中,奇趣無窮。

山上臥佛洞

(圖)鳳凰山[遼寧省朝陽市]鳳凰山[遼寧省朝陽市]小亭

朝陽洞俗稱臥佛洞,又叫臥佛寺,位於華嚴寺下方。朝陽洞為一天然洞穴,背倚峭壁,前臨深壑。關於朝陽洞及其名稱的來由,《塔子溝紀略》有詳紀記載:“朝陽洞洞口向西南,面寬兩丈,進深一丈二尺,高一丈二尺,中有石佛臥石床上,身長九尺五寸,高二尺五寸,腰圍三尺五寸。

相傳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春三月,有蒙古四楞台吉帶炮手照力彬者在山行圍,見白鹿前奔,追至山頂樹林中,僅見石洞而鹿無蹤,視洞中惟臥佛在。因與眾共商修整廟宇,於順治八年興工,九年告竣,妝金飾彩,佛像一新。召募僧人李大嘴在洞住持,洞本無名,因其向陽,遂名朝陽洞。”在此後的數十年間,朝陽洞日趨興旺,洞口處修建了韋馱閣,洞邊也懸掛一口古鐘。現置放於凌霄塔旁的古鐘銘文有如下記載:“遼東錦州府城西古柳州大凌河南鳳凰山朝陽洞,古佛寶剎雖不似古昔之莊嚴,亦可續源流之因果。善信會首張弘江發心叩化十方,善男信女同發虔誠,鑄金鐘壹口,重四百斤余。康熙十一最早的清代遺物,也是鳳凰山及朝陽洞這名見於記載的最早實例。

朝陽洞其它建築早已不存,洞口前形成一小廣場,有磚砌圍牆貼崖而築。洞口處緊貼崖壁,新建了洞門,洞門上方石壁上,留存有“臥佛古洞”和“蓬萊仙境”八個漆紅大字,同時存有原熱河總督湯玉麟的姑爺周鐵錚(時任朝陽縣長)題寫的詩句:“佛之洞天,我之守土;惟佛與我,長此終古”。洞中臥佛毀於文革期間,其頭像現陳列於市博物館。現臥佛雕刻於1992年,佛身與石座一體,頭西腳東,面南而臥,整體造型勻稱,體態自然,眠姿安詳。佛像長達3.2米,是遼西最大的一尊臥佛,素有“鳳凰山山魂”之美譽。“千秋臥佛洞天涼,雲作衣裳石作床”,“木魚敲破半空煙,一片經聲古洞前”,“塔矗危崖紅日近,佛眠古洞白雲埋”等題詠詩句便是其往昔興盛之貌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