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毛粉蠹

鱗毛粉蠹

鱗毛粉蠹,稍扁平,赤褐色有光澤。體長2.3-2.8mm。頭部、觸角、前胸背板、足及鞘翅均具有直立的灰白色鱗毛。身體腹面具稀疏的倒伏細毛。頭部伸出於前胸背板前方。觸角11節,末端2節膨大,呈球棍狀。前胸背板密布小顆粒狀突起,中央有1個淺窩。鞘翅末端圓形,每個路翅上有6行鱗毛,行間有倒伏的細毛。腹部可見5節,第一節最長。雄蟲臀飯後緣弧形,密被短細毛;雌蟲臀板後緣有一缺刻,呈倒“V”字形,具有較長的細毛。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稍扁平,赤褐色有光澤。體長2.3-2.8mm。頭部、觸角、前胸背板、足及鞘翅均具有直立的灰白色鱗毛。身體腹面具稀疏的倒伏細毛。頭部伸出於前胸背板前方。觸角11節,末端2節膨大,呈球棍狀。前胸背板密布小顆粒狀突起,中央有1個淺窩。鞘翅末端圓形,每個路翅上有6行鱗毛,行間有倒伏的細毛。腹部可見5節,第一節最長。雄蟲臀飯後緣弧形,密被短細毛;雌蟲臀板後緣有一缺刻,呈倒“V”字形,具有較長的

鱗毛粉蠹
細毛。卵:光滑,長0.56-0.66mm,直徑約9mm,一端縊縮成預狀,頂端較平,中央有突起;乳白色。

幼蟲:橢圓形,老熟幼蟲體長2.4-3.2mm,乳白色。1齡約呈棍棒狀,脫皮後變為蟒贈型。胸部較發達。腹部10節,朱端2節甚小。觸角3節,有剛毛。足可見3節,爪尖銳而透明;前足較中、後足發達,都有剛毛。前胸氣孔較窄,卵形,腹部氣孔以最末節較清楚。
蛹:體長2.8-4.0mm,白色。腹部背面可見8節。腹面第一至第二節合併,僅一盯見7節。尾端兩節甚小。

生活習性

在海南1年發生3代。生活周期長短與溫度有關,在平均溫度為27.2℃的春、夏季需71-105天,在平均溫度為23℃季節需166-199天。成蟲在全年內均可活動,3月下旬至4月上旬活動最盛,12月至次年2月則活動較少。羽化孔圓形,直徑0.5-1.0mm。成蟲取食木材薄壁組織作為補充營養,壽命最長可達92天,雄蟲子均27.6天,雌蟲平均22.8天。產卵盛期在羽化後6-15天。卵產在木材導管內,一般不在木材表面或縫隙中產卵,平均1個雌蟲產卵25.5粒。木
材導管直徑小於產卵管的樹種,對此蟲有天然免疫性。未進行補充營養的成蟲不產卵,平均壽命8.6天。卵期約一周,幼蟲最初取食導管周圍的薄壁組織,坑道與木材紋理平行。老熟前移向表層,在坑道的末端化蛹,蛹期12天左右。羽化後新成蟲鑽出前,在坑道中稍有活動,並排出粉狀木屑,約10天后從羽化孔鑽出。
木材中含澱粉和可溶性糖類的多少,是決定粉垂危害程度大小的標誌,如以3組1.5cm×3.0cm×3.8cm大小的白格邊材作試驗:第一組在流水中浸30天,澱粉及可溶性糖含量為0.88%,成蟲平均壽命12.6天,只20%試塊被害;第二組煮沸12小時,澱粉及可溶性糖含量為1.27%,成蟲平均壽命8.5天,66.7%試塊被害;第三組為對照,不作任何處理,澱粉及可溶性糖含量為3.91%,成蟲平均壽命45.5天,100%試塊被害。成蟲喜在乾燥或半乾燥木材中產卵。幼蟲能在乾木材(含水率8%以上)中生存。木材窯乾時高溫(5soC以上)有滅蟲效果,但預防效果不大。
鱗毛粉囊的天敵昆蟲已知4種:(1)環足獵蠟,成蟲體長5.5-7.5mm,身體表面覆蓋粉狀木屑,行動迅速。若蟲及成蟲均能捕食鱗毛粉合的成蟲。飢餓後10多分鐘內可連續捕獲粉合3-4頭,但不吃死蟲。耐飢力很強,有飢餓幾個星期而不死的。成蟲壽命約8個月,平均每個月捕食鱗毛粉蠢成蟲24.4個。(2)玉帶郭公蟲,體長3.6-5.2mm,暗褐至黑色,鞘翅中央有一條玉白色橫帶。在木材表面或鑽進坑道內捕食獵物,一天可捕食3-4個。(3)雖蜂,已知2種(學名待定)均寄生幼蟲。飼養鱗毛粉合時,如不小心,常有被這兩種寄生蜂大量寄生的情形。

防治方法

1、旨在防止粉垂危害,可藉助於減少木材中的可溶性糖、澱粉和胺基酸的方法:(1)冬季伐樹。(2)環狀剝皮,採伐前約0.5年在樹幹上部環狀剝皮以阻止樹冠部光合作用的產物向下輸送,同時在樹幹基部作一環狀切口,切斷根部的水分向上輸送,讓樹木自然枯死。(3)伐倒水乾燥,樹木砍伐後不打枝,讓其自然乾枯。(4)成蟲大量出現時,利用春伐奇主樹的梢頭,粗枝去皮誘集成蟲產卵,隨後進行處理。(5)水浸或水煮,樹木砍伐後趁濕浸泡在水裡,或鋸成極方材後用水煮。
鱗毛粉蠹(圖3)
鱗毛粉蠹
2、木器和家具發現粉亟危害,可塗刷0.1%氯氰菊酯溶液,摻加適量蟲膠片和防霉劑方法,殲滅初羽化成蟲,兼可防範重複感染。鑒於粉合羽化期較長,通常需塗藥3次以上,每次間隔1個月左右;每次徐藥量100-150g/m2。
3、成批木料防蛀處理方法、熏蒸劑滅蟲方法及加熱滅蟲方法可參閱長合科害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