鰵魚

鰵魚

鮸魚(音miǎn),一作大米魚,形似鱸魚,但肉質略粗糙,體色發暗,灰褐並帶有紫綠色,腹部灰白。鮸魚的背鰭鰭棘上緣黑色,鰭條部中央有一縱行黑色條紋。鮸魚胸鰭腋部上方有一晴斑。鮸魚其餘的各鰭灰黑色。大米魚體形為兩側扁平向後延長狀,背、腹部淺弧形。鮸魚產自東海舟山洋面,是寧波海漁特產之一。

鰵魚

產地及產期:

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我國沿海均產之。

介紹:

鰵魚體延長而側扁,背、腹部淺弧形,一般體長45~55厘米、體重500~1000克,大的個體可達10多乾克、口大而微斜、體被櫛鱗、鱗片細小,表層粗糙,頭部被圓鱗、頜孔4個,中央頜孔及內側頜孔呈四方形排列,無頜須。上頜外行牙和下頜內行牙擴大,呈犬牙狀,內面小牙成帶狀群、眼圈大、眼膜透明度高紅而明亮。體呈藍灰褐色,腹部為灰白色、背鰭2個連在一起,中間有一深缺刻。鰭棘上緣為黑色,鰭條部中央有一縱行黑色條紋;胸鰭基部黃色、邊緣黑色;臀鰭具2棘;尾鰭呈楔形,尾鰭的基部為黃色,其邊緣顏色稍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