鰂魚涌站

鰂魚涌站

鰂魚涌站位於香港島東區鰂魚涌及寶馬山之間的地底,是港鐵港島線與將軍澳線的轉車站,曾經是觀塘線唯一一個位於港島區的車站。

(圖)鰂魚涌站將軍澳線4號月台鰂魚涌站將軍澳線4號月台

鰂魚涌站英文:Quarry Bay Station)是港鐵港島線將軍澳線的轉車站,位於香港島東區鰂魚涌寶馬山之間的地底。本站亦是最接近東區海底隧道的鐵路車站。本站設有四個月台,並以兩個島式月台排列,所有月台均裝設月台幕門

歷史

早期系統及港島線(1967-1985)

(圖)鰂魚涌站1號月台鰂魚涌站1號月台

原本在1970年港島線定線的初稿中,並沒有鰂魚涌站。只有一個名為“芬尼站”的地下車站設於現時鰂魚涌街附近。1980年,由於政府修改地下鐵路發展藍圖,於康山地底加設“康山站”(即現時太古站)。因此芬尼站附近進行填海工程,以使發展為工業區,故此芬尼站列入後期興建車站。

1983年,由於政府再次修改鰂魚涌發展藍圖為商業區,以配合太古地產在太古船塢發展太古城大型住宅項目,所以芬尼站與七姊妹站合併,並改稱“鰂魚涌站”,港島線第一期同時興建。1985年5月31日港島線通車,車站啟用。

東區海底隧道(1984-1989)
1984年初,政府有意發展東區海底隧道,作為行車和鐵路兩用隧道,其中鐵路部份以捷運觀塘線延伸至香港島。原計畫觀塘線在太古站和港島線交匯,但因為要遷就行車隧道的走線,捷運當局只能大幅度改建鰂魚涌車站成為一個“十”字型轉車站,乘客需要步行數分鐘才能轉車。有關工程於1986年6月開始動工興建,而由1989年8月6日起,觀塘線延伸至鰂魚涌,鰂魚涌站成為觀塘線的終點站。

(圖)收費區公眾電腦收費區公眾電腦

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1998-2001)
站內壁畫藝術品由於先天技術所限,鰂魚涌站轉線通道的擠塞情況非常嚴重。1998年,捷運在興建將軍澳線時,同時推行“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決定將觀塘線由鰂魚涌站延伸到北角站。為統一捷運系統的上下行月台編號,由2001年9月27日起,將3號月台(上行月台)及4號月台(下行月台)編號互換,以符合未來將軍澳線之上下行編排。2001年9月27日,觀塘線延伸至北角站,鰂魚涌站成為觀塘線的中途站。同日起,觀塘線越位隧道停用。

將軍澳線(2002)
2002年8月4日,將軍澳線局部通車,取代觀塘線過海地位,原屬觀塘線的北角站及鰂魚涌站改屬新的將軍澳線。

車站結構

車站樓層

(圖)鰂魚涌站3號月台鰂魚涌站3號月台

C大堂
(地面) 英皇道大堂 出口、行人天橋通往芬尼街
客務中心、車站商店
恒生銀行自動售賣機、自動櫃員機
模範里大堂 出口、客務中心、車站商店、自動櫃員機
車站通道通往各月台及出口
LC低層大堂 英皇道大堂 “iCentre”網際網路中心
車站通道通往各月台及出口
UP月台 1號月台 港島線列車往柴灣方向

島式月台,右邊車門將會開啟

(圖)鰂魚涌站通往模範里大堂的通道鰂魚涌站通往模範里大堂的通道

2號月台 港島線列車往上環方向
LP月台

3號月台 將軍澳線列車往寶琳方向
島式月台,右邊車門將會開啟
4號月台

將軍澳線列車往北角方向

車站大堂
鰂魚涌站地面有2個不相連的車站大堂,分別位於英皇道太古坊地底的英皇道大堂及位於模範邨旁的模範里大堂。在鰂魚涌站啟用時,原只設有英皇道大堂供乘客出入車站,但因應東區海底隧道的鐵路延線興建,使鰂魚涌站在擴建時,另外於模範里一帶興建另一個售票大堂供乘客往返模範邨一帶。模範里大堂在欣澳站未啟用前,曾是全香港最小的捷運車站售票大堂。

車站商店及自助服務
現時,鰂魚涌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餅店恒生銀行等零售業及其他服務。由於港鐵的收費區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份食肆均不會設在收費區內。

此外,鰂魚涌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恒生銀行及中銀香港的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車站內更設有香港郵政信箱及“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及瀏覽全球資訊網的內容。

車站月台

(圖)鰂魚涌站B出口(芬尼街行人天橋)鰂魚涌站B出口(芬尼街行人天橋)

車站有2層的島式月台。上層為港島線月台,下層為將軍澳線月台。由於觀塘線延伸至鰂魚涌站時,在該站底層加建下層月台,使該月台層為港鐵車站距離地面最深的月台,深達38米,亦使鰂魚涌站也是香港鐵路中海拔最低的一個車站。下層月台祇有3條通道往返港島線,並在3號月台旁設升降機往返上層。

車站出口
鰂魚涌站的車站出口設計與銅鑼灣站設計一樣,由兩個獨立大堂而成,兩者沒有通道連線。

英皇道大堂
A - 太古坊
太古坊、康橋大廈英皇道萬利廣場、濱海街、鰂魚涌公園、糖廠街、華蘭路

(圖)北角模範里與七姊妹道交界的C 出口北角模範里與七姊妹道交界的C 出口

設有斜道及失明人士引導逕往返地面
B - 芬尼街
芬尼街、嘉諾撤書院、海澤街、海堤街
模範里大堂
C - 模範里
模範里、東港中心、北角海逸酒店、健康邨、柯達大廈、萬誠保險千禧廣場、模範邨、北角政府合署、樂基中心、香港聾人褔利促進會、七姊妹道、香港交通安全城、廉政公署大樓
設有失明人士引導逕往返地面

鄰接車站

鰂魚涌站是港島線及將軍澳線的中途站。本站並非是一個跨月台轉車站,乘客可以利用此站進行轉乘,往返九龍東或將軍澳及港島線往柴灣沿途各站。

港島線
上環 - 中環 - 金鐘 - 灣仔 - 銅鑼灣 - 天后 - 炮台山 - 北角 - 鰂魚涌 - 太古 - 西灣河 - 筲箕灣 - 杏花邨 - 柴灣

利用情況

(圖)橫跨英皇道、通往鰂魚涌站(圖右方的建築物)橫跨英皇道、通往鰂魚涌站(圖右方的建築物)

鰂魚涌站啟用初期,車站只有英皇道出口及行人天橋通往鰂魚涌工業區,只在上下班時才有人流。由於鰂魚涌站啟用時,香港經濟同時轉型,不少工業北移中國大陸,一度使鰂魚涌工業大廈紛紛改建,人流曾不斷下降,加上鰂魚涌站鄰近一帶只有工業大廈,缺乏大型屋宇支持,在夜間時車站變得更為冷清。

後來,東區海底隧道落成,觀塘線延至本站為終點站,捷運為紓緩荃灣線人流,推出“彈性上下班”計畫,吸引乘客使用鰂魚涌站轉車通道,乘客在這些時段使用本站轉車往中區更提供特別優惠,使人流大增。由於當時尚未有八達通,而是使用通用儲值車票,捷運公司在三條轉線隧道的旁邊安裝特別的“驗票機”,讓繁忙時間使用鰂魚涌站的乘客可以利用這些機來扣減車費。加上當時大部份工業大廈經已改建為太古坊商業區,同時亦加設模範里出口,因此使用鰂魚涌站的乘客不斷增加。在“紓緩鰂魚涌轉車站擠塞工程”落成前,其轉車通道甚至出現飽和現象。

現時每天有很多乘客使用本站,尤其是轉車的乘客,往返九龍東或將軍澳及港島線往太古至柴灣沿途各站,使本站成為一個繁忙的轉車站,但有部份乘客會利用北角轉乘列車,以避免途徑冗長的行人通道。

接駁交通

接駁交通列表

(圖)鰂魚涌站月台鰂魚涌站月台

鐵路
電車
巴士
城巴:
77、85、99、529、A12
新世界第一巴士:
2、2A、81、82、M722
過海隧道巴士:
116 - 慈雲山中 ↔ 鰂魚涌
其他路線:102、106、110、606、682、698R
小巴
港島專線小巴:
68 - 愛秩序灣 ↔ 鰂魚涌太古坊
69 - 數碼港 ↔ 鰂魚涌(海澤街)
其他路線:33
新界專線小巴:
18

未來發展

北港島

(圖)站內壁畫藝術品站內壁畫藝術品

根據《鐵路發展策略2000》的北港島線計畫,北港島線將會接駁現有的港島線,本站將會成為北港島線(東涌線延線)和將軍澳線的換乘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