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族古居

鮮族古居

中國東北部圖門江以西的延邊是朝鮮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這個地區於1952年成立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鮮族古居
鮮族古居

中國東北部圖門江以西的延邊朝鮮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注意!是朝鮮族,不是鮮族!!)這個地區於1952年成立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邊山清水秀,長白山蜿蜒起伏、層巒疊嶂,山間河溪密布,分布著大小不一的河谷盆地。江河衝擊的小平原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經濟繁榮,一座座朝鮮族人居住的小村落就散布在綠樹叢中。
一進入朝鮮族人的村莊,那些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大屋頂民居就使我們感覺有如到了異域。中國的東北地區因為緯度高,冬天又長又冷,所以房屋的牆壁很厚,遠遠望去樣子都是呆頭呆腦的。可是朝鮮族的住房高高大大,好像一條倒扣的魚船置於房上,四角又高高翹起,猶如仙鶴昂首,顯得格外精巧雅致。朝鮮族人熱情好客,當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進村時,許多人都出來歡迎我們。進入房門,我們被室內明亮、整潔的環境所感染,也隨著主人的習俗而脫鞋上炕。這是一間很大的房間,可是很明顯地分為兩部分:一大半是炕,它高於地面三四十厘米,上面鋪著蓆子,我們就盤腿坐在上面;還有一小半是灶間。灶間和住室在一起,這還是很少見的。這是為了取暖方便,冬天時燒火做飯的熱氣可通過位於炕下的管道,使炕變熱。

朝鮮人特別愛乾淨,灶和炊具擺放得整整齊齊,擦洗得乾乾淨淨,屋內一點菸塵也沒有。說起灶間那並排安置的兩口鍋,那可真夠大的,它們的直徑足有六七十厘米,鍋底也較寬。鍋上扣著蒸籠,還帶有飛 邊,上邊蓋著一個大鐵蓋,蓋的中間有一個圓柱形小把手。主人說,這兩個鍋一個是做飯的,一個是做湯或菜的。灶間盡頭有一門,通向外側的一間作為庫房的房間,糧食、蔬菜都放在那裡。

鮮族古居鮮族古居
在灶的里側也有一門,通向另外的一間屋子。那是一間很大的炕房,整個房間都被鋪成了炕。主人說,這炕房被分成為兩間,北面的一間是他的兒女的住房,向陽的一間是客房。他還說,如果我們住在他家,就請男客住在客房,女客則住在灶間的這床大鋪炕上。

我們和主人聊天,時間過的很快。午餐的時候到了,主人將一張長方形的矮腿桌子搬到了炕中間,我們和主人一家圍著矮桌席炕而坐。這時主人的兒子又搬了個小些的方形矮腿桌放在炕的一邊,接著又從裡間扶出一位老者——主人的父親,我們立即起身迎接他,請他老人家入席。誰知打過招呼後,小伙子扶著老人坐到了旁邊的小桌前,原來,朝鮮族人特別尊敬老人,每天吃飯都給老人單開一桌,專給他做些可口的軟食。

女主人端上了飯菜。主食是米飯,菜也和中國其它地方的差不多,味道偏辛辣、酸甜。湯是日常飯食中必備的,他們最喜歡喝大醬湯。那是以大醬蔬菜、海菜、蔥蒜、豆油為主要原料,和著熬成的,味道酸辣,我們許多人都吃不慣這種湯。

主人邊吃邊介紹說,泡品,光醃製泡菜的方法就有十幾種。我們曾在延邊的一個菜市場上看到過同時有幾十種各式各樣的泡菜擺在那裡供人選購。

鮮族古居
製作打糕

最後,女主人端上了一盤打糕。這種打糕是把蒸熟的糯米放在木槽或石槽里,用打錘使勁錘打而成的,是待客和送禮的佳品。飯後,主人還為我們表演了打糕的製作方法。
主人陪我們在村子裡轉了轉。村中有些人家的住房是草頂的,屋子比瓦頂的房子矮一些,頂上鋪著厚厚的草,牆刷得雪白,室內明亮乾淨。由於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瓦房越來越多,住在草房中的人家有的也在備料,準備在翻修時蓋瓦頂了。他們用的瓦很講究,上面飾有網紋,圓瓦當上還有吉祥文字和較複雜的圖案,裝飾在大屋頂上美觀而有氣勢。 我們在這裡採訪時參加了一對青年的婚禮。新房布置得很簡樸、整潔,在炕的一邊靠牆處有一個無腳的寬立櫃,從大玻璃門裡可以看到,在立櫃裡從下到上疊放著一床床色彩艷麗的新被。在炕桌上放滿了各種各樣的食物,那是歡迎新娘子的喜宴。當新郎迎來了新娘以後,他們並排坐在炕上,接受來賓的祝福。

喜宴是從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開始的。大概因為人多,一家的房子容不下,辦這種大宴席,一般都要在相連的幾戶鄰居家裡也擺上餐桌,接待鄰里親朋。當然,擺在新娘面前的食物最為豐富,有各種糕點、糖果、魚肉。其中最為醒目的是放在一個大盤子裡的公雞,它的嘴裡叼著一隻紅辣椒,這是朝鮮族喜宴中不可缺少的,它象徵新郎新娘吉祥如意。

主人還告訴我們,如果這一對夫妻能夠美滿地生活60年,而且他們的兒孫都健壯,那么60年後村民還要像今天這樣熱鬧地為他們舉行回婚禮!望著這對幸福的新人,我們深深地為他們祝福,祝願他們健康長壽,白頭偕老。
返回:民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