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智慧

鬼谷子的智慧

《鬼谷子》運籌帷幄的智慧寶典,決勝千里的實用指南,匯聚中國五千年傳統智慧謀略的精粹。它以功利主義思想冷眼靜觀塵世,認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切自認為最合理的手段都可以運用。講述了作為弱者的一無所有的縱橫家們,運用智謀和口才如何進行遊說,進而控制作為強者的、乃至生殺特權的諸侯國君主。本書配原文、譯文,並對每一篇作了詳細解釋,及智慧的運用,即用歷史事件進行佐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因隱居於雲夢山之鬼谷,自號鬼谷先生。

鬼谷子的智慧

在中國文化史上,鬼谷子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無心為官,足不出谷,卻被尊為縱橫家之鼻祖,戰國時代的兩大縱橫家蘇秦與張儀均出自他的門下。《史記·張儀列傳》記載: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蘇秦配六國相印,合縱與秦對峙,名震一時。張儀則以連橫之策,使六國合縱土崩瓦解,為秦國統一立下奇功。師兄弟二人針鋒相對,各展雄才,將整個戰國時代攪得風雲變色,何等壯觀!作為他們的老師,鬼谷子的學問、謀略實在高深莫測,令人神往。

《鬼谷子》一書,是鬼谷子畢生所學的結晶,主要論述遊說諸侯的縱橫之術,因其主旨與儒家推崇的仁義道德大相逕庭,在儒家思想一統天下的時代里,《鬼谷子》頗受冷遇,一度被貶為“小夫蛇鼠之智”,對它的譏諷之聲不絕於史。然而,隨著時代的演變,謀略的大眾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鬼谷子》的不朽價值,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

編輯推薦

縱橫捭闔的奇謀秘術,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鬼谷子》是一部謀略學巨著,在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歷來享有“智慧禁果、曠世奇書”之稱。集中了心理揣摩、演說技巧、政治謀略的精華,在當代仍有實用價值和借鑑意義。

戰國時期,“天下方務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為當時縱橫家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廣闊舞台。可以毫無誇張地說,戰國縱橫家的遊說之術發揮了巨大的歷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時歷史發展進程。它比較完整地闡釋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理論,體現了實用主義的道德理論和價值觀,講求名利與進取;其實踐方法論為順應時勢,知權善變。

目錄

捭闔篇——開合自如,天地陰陽皆為我用

1.認清形勢是關鍵

2.目標明確而手段多變

3.對不同人使不同招數

4.說與不說都要慎重

5.心思要縝密一點

6.趨利避害納吉祥

7.做人處世要知變通

8.謹言慎行無大錯

9.直話也要彎著說

10.先了解別人的志向

反應篇——迴環反覆,縱橫世間此心不迷

1.以歷史和他人為鑑

2.用大腦來聽和說

3.怎樣讓別人說真話

4.反其道而行之

5.善於引起共鳴

6.用心設計細節

7.窺一斑而知全豹

8.自知才能知人

9.接人待物要有分寸

內揵篇——清靜自守,談經論道上下相安

1.進忠言也要順耳

2.要學會隨機應變

3.有“的”才能放“矢”

4.是明珠就別暗投

5.克制非分之想

抵巇篇——見微知著,因時而動進退自如

1.成大事者不輕小節

2.要注意消除隱患

3.要勇於革舊迎新

4.立功業不可無韜晦

飛鉗篇——善布羅網,佐世良才俱入吾彀

1.統帥要善於鑒人

2.吸引人才為我所用

3.駕馭人才的方法

4.找一個好的平台

5.建功但不要居功

忤合篇——知己知彼,靈活應變力求主動

1.慎重考慮站在哪邊

2.機會來了伸手抓住

3.借力但不要攀附

4.你想要多大的舞台

5.選好路堅持走下去

6.實力決定成敗

揣篇——直指人心,謀事便有十成勝算

1.要重視社會環境

2.善於尋找突破口

3.不打無把握之戰

4.學會科學地預測

5.適當加以文飾

摩篇——臨淵釣魚,知人虛實洞若觀火

1.人在明處我在暗處

2.永遠追求事半功倍

3.不露相的才是真人

4.你靠什麼去打動人

5.努力做到無懈可擊

6.體察人性是必修課

權篇??裳隕枘保?暈抑?ぶ票酥??br />1.選擇恰當的語氣

2.善於觀察和分析

3.謹防忌語和謠言

4.要學會揚長避短

5.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6.看人說話是明智的

謀篇——深藏不露,計謀百出而人不知

1.要追求出奇制勝

2.善於與人合作

3.循序漸進可入佳境

4.行事要因人制宜

5.爭取掌握主動

6.團結你的朋友

7.學會圖人所好

決篇——當機立斷,一言撥開九重迷霧

1.權衡利弊再做決斷

2.用合理手段實現目標

3.要有戰略眼光

4.該果斷時要果斷

5.重大關頭要冷靜

符言篇——順天應人,御世必遵九大準則

1.正確對待權力

2.集思廣益威力大

3.要歡迎不同的聲音

4.建立完善的賞罰制度

5.體察世道人心

6.人事安排要合宜

……

文摘

捭闔篇——開合自如,天地陰陽皆為我用

1認清形勢是關鍵

原典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狀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聯焉,而守司其門戶。

釋義

縱觀古代歷史,可知聖人生活在天地之間,乃是大眾中的先知。聖人通過觀察事物矛盾的變化,認識事物,了解決定事物存亡的關鍵因素;測算萬物發展的進程,通曉人類思維的規律,預見變化的朕兆,從而把握住事物存亡的關鍵。

我國古代的大著作家,除了宣揚“絕聖棄智”的老莊外,大多還是以“述聖”為己任的,“智聖”鬼谷子亦莫能外。在全書的開篇,鬼谷子便將滿腹謀略的自己深藏於堂奧之室,而將“為狀生之先”的聖人擋於身前。無意之間,已將其捭闔之道牛刀小試了一把。

一見到“聖人”這個字眼,最先浮現在我們腦海里的,無非是遠古的炎、黃二帝,堯、舜、禹三聖,替天行道的商湯、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人物。大致說來,古之聖人有兩類,一類是聖君賢臣,如二帝、三聖、商湯、文武、周公等,他們順應歷史潮流,安定天下,治理萬民;另一類是大思想家,如孔、孟、老、莊等,他們深入思考自然萬象和社會百態,並藉助語言文字的武器,為人類探索迷途、解疑釋惑。在這些聖人們的身上,映射著整箇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輝。聖人們的業績和德行,也將為世世代代的子孫所傳頌。

在鬼谷子看來,聖人之所以為聖人,最根本的就是要“守司其門戶”。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遵循天下興亡之道。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一說起“興亡之道”,往往要從夏、商、周這“老三代”中去尋找。這是什麼緣故呢?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在商代夏、周代商的過程中,後世所倚重的謀略尚未取得足以決定勝負的地位。不僅如此,儒、道、法、陰陽等諸子百家的思想也通通不存在,人們的社會政治思想還是混沌一片。在這樣一個時代里,“興亡之道”就顯得很純粹,純粹到可用簡單的“天命”來概括。無論是君還是民,都十分相信“天命”的說法,認為它決定著天下興亡。即便是夏桀和商紂這樣的暴君,也都自詡天命所歸。

湯征伐夏桀之前,曾做了一篇“湯誓”,以鼓舞軍隊的士氣。這篇短文後來收錄在《尚書》一書中。在文中,商湯說:“來吧,你們各位!都來聽我說。不是我敢於貿然進攻夏朝!實在是因為夏王犯下大罪,上天命令我去討伐他。現在你們大家會說:‘我們的國君不體貼我們,不讓我們種莊稼,卻去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